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土榨花生油純天然又健康?小心黃曲霉素超標

中國人吃飯炒菜離不開食用油,食用油作為一種食材原料,廣受百姓喜愛。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除了養生之外,更加註意產品營養價值。

土榨花生油借「原生態」、「綠色」、「無汙染無公害」、「對心腦血管好」等宣傳用語,迅速佔據消費者心田。

但是,這些土榨花生油真的健康嗎?近日,一則新聞報導將「土榨花生油」推上了熱搜榜。

案件回顧

夫婦非法銷售花生油獲刑

2019年6月23日下午,佛山市順德區警察局通報,一家雜貨店的店主夫婦因為銷售土榨花生油被判刑,夫妻二人分別被判處拘役五個月並處罰金五千元、拘役四個月(緩刑六個月)。

這對夫妻在佛山順德陳村鎮經營一家雜貨店,從2017年7月起就從廣西老家進貨,購買村民自製的花生油運到佛山銷售。

圖片來源:南方都市報App

網友:賣個老家花生油,怎麼就被抓了呢?

得知此事的網友,紛紛發帖評論。賣個老家的花生油,怎麼就被抓了呢?

有網友表示很為難,如何處理奶奶給的土榨花生油?

圖片來源:知乎

有網友跟帖回復表示,老人的心意收了吧,但是對於油的品質,著實不敢多說。

那麼,為何多數人都喜歡吃土榨花生油呢?

《中國食品安全網》記者在微信群拋出此問題,群友張女士表示:「市面上賣的桶裝油,總覺得沒有現榨的花生油香。我老家地裡年年種花生,自己家的花生榨油不僅經濟實惠,而且吃著也特別放心。」

任女士回答,我一般只有寒暑假回家,都親眼看著花生倒進榨油機,這樣出來的油肯定純正,價格也比超市桶裝的便宜。

黃曲霉毒素B1是土榨花生油裡的1號致癌物

事實上,土榨花生油本身並沒有錯,錯就錯在,由於大部分小作坊工藝簡單、沒有檢測,往往會導致黃曲霉毒素B1超標等問題,長期食用這種油可能會致癌。

黃曲霉毒素主要是黃曲黴菌和寄生黴菌產生的次代謝產物,至少有17種,其中以黃曲霉毒素B1毒性最為猛烈。

據悉,一些小作坊式的花生油廠加工工藝簡單,通常只有花生去殼、加熱烘烤、壓榨出油、過濾沉澱四道工序。

在加工過程中難以將霉變的花生過濾出來,缺乏精加工和檢驗,難以達到食用油國家安全標準,容易出現黃曲霉素B1超標現象,有的甚至超標數倍以上

而黃曲霉素B1是一級致癌物,對人體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經廣東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所檢驗,這對夫妻所銷售的土榨花生油檢出了黃曲霉毒素B1,含量達到了160μg/kg(微克/公斤),而食品安全的標準要求為≤20ug/kg,超標了7倍以上!罪魁禍首就是油裡面的毒素。

花生是黃曲霉毒素最喜歡汙染的作物之一,原因有以下幾個:

1.花生長期生長在土壤裡,容易沾上黃曲霉;

2.花生躲在厚實的外殼之下,水分含量較高,這種潮濕的環境容易促進黃曲霉生長;

3.花生本身營養豐富,容易誘發黃曲霉產生黃曲霉毒素。

因此,正規的花生油生產廠家,都得把剔除黃曲霉毒素作為「必選題」。

  • 在前期,需要對花生原料進行挑選,去除霉變粒;
  • 在後期,還要對半成品的油進行精鍊,吸附和過濾可能存在的黃曲霉毒素。

    而土榨花生油,就沒有這麼嚴格的原料控制和產品精鍊工藝了。

    往往是簡單挑選一下,就直接壓榨,根本無法有效控制黃曲霉毒素B1的含量。

    特別是一些小油坊,榨油機長期不清理或者清洗不乾凈,導致機器內積壓的花生碎屑發霉,榨出的花生油被二次汙染。

    ??

    圖片來源:抖音視頻截圖

    黃曲霉素,是一種常見腐生真菌,多見於發霉的糧食、糧製品及其它霉腐的有機物上。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WTO)癌症研究機構將黃曲霉毒素劃定為一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

    黃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於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汙染的食品中以黃曲霉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

    警方提醒:市民選購花生油要到大中型商場、超市或持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食品經營店,購買預包裝花生油時,要選擇明確標註食品名稱 、規格、凈含量,標籤上標有「SC」或「QS」標誌的產品,並在保存期限內妥善儲藏及食用。

    購買散裝食用油時,要選擇有食品標籤標識,標註有油品名稱、配料種類、生產日期、保存期限、生產廠家、廠址、聯繫方式的產品。

    茶油博士:每個成年人每日食用油攝入量控制在20~25克最健康

    那麼,什麼樣的食用油是不能吃的?作為普通的消費者如何區分優劣質食用油呢?7月1日,《中國食品安全網》記者對此諮詢了茶油博士王得富。

    王得富表示,一般超過保存期限的食用油,酸價超標、過氧化脂、以及苯並芘超標的食用油不能食用。現在很多鄉鎮的小作坊生產的食用油有較多沉澱,質量達不到國標標準,不建議食用。

    食用油安全保存期限180天,是指未開封且在避光、25度以下溫度環境下的保存期限。超市做活動的食用油,大部分是安全的。有少量經過日光爆嗮過,食用油標籤及食用油顏色發生變化(氧化),不建議食用。

    每個成年人每日食用油攝入量控制在20~25克最健康,兒童食用油攝入量建議在25~35克/日(因兒童期處於快速發育期,營養需求更高)。炒素菜建議每500克(約一大碗)用油20克左右。

    那麼作為普通的消費者如何區分優劣質食用油呢?

    1)看包裝認真看清包裝上的標籤、品牌、配料、油脂等級、質量標準代號、生產廠家等標識是否完整,並特別注意封口是否完整、嚴密,以及生產日期和保存期限等,盡量選擇大品牌、大廠家的產品。

    2)看透明度在日光下和燈光下觀察,優質的食油應透明而不渾濁,光亮度越高越好。

    3)看顏色食油正常的顏色,應呈淡黃色、黃色或棕黃色,一般以淺色為優,精鍊油的色澤越淺越好。如油的顏色深,說明精鍊度不高,品質差。

    4)聞氣味不同品種的食油,都有各自的獨特氣味。可蘸一點油於手心,兩手搓至發熱後用鼻嗅之。

    如果有異味,則為劣質油;有哈喇味、酸臭味的,說明已變質。製假者如在純花生油中摻了棉籽油,可聞出棉籽油氣味;若在食油中摻有米湯、麵湯、澱粉等,可取少許油,加入幾滴碘酒,就會呈現藍紫色或藍黑色。

    5)嘗滋味用手指沾少許食油入口嘗一下,優質的食用油滋味純正,並帶有油的香味。如有酸、苦、辣、澀、麻等味道,說明是劣質油。

    6)看水分油中如含水分較多或摻了水,油會混濁,這種油也極易酸敗變質。將油倒入一潔凈乾燥的小玻璃瓶中,擰緊蓋子,再上下振蕩若乾次,觀察其中的油狀,如有乳白色,則表明油中有水,乳色越濃,含水越多。

    也可將油放入鍋中加熱,水分較多的會出現大量的泡沫和發出「吱吱」的聲音,並會帶有刺辣嗓子的苦味油煙。

    7)看沉澱無論哪種食用油,優質的均不應出現沉澱和懸浮物,其黏度較小。如果油中出現濃稠的沉澱物或有其他雜質,均屬質次或變質食油。

    比如劣質豆油呈深棕色或黃色,渾濁,有懸浮物或沉澱物,有異味,在鍋中加熱後會爆濺、冒煙、起泡沫,煎炸的食品呈黑暗色,油中還會出現「豆花」狀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