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杭州投融資市場春風依舊:獨角獸達30家,準獨角獸達138家

文/何星瑩

在2018年的資本寒冬裡,杭州風景依舊。

3月12日“第三屆萬物生長大會 ”公布數據,去年杭州獲投項目有426個,融資金額達到1742億。在新發布的杭州獨角獸&準獨角獸名單裡,杭州獨角獸達30家,準獨角獸達138家。

相比去年榜單。獨角獸新增加12家,跟數字經濟相關佔96.7%,準獨角獸數量增加67家,數量數字經濟佔比達82%,並且大部分分布在企業服務和醫療領域,榜單企業整體估值加起來達到3300億美金。

此外,去年榜單中的有讚、51信用卡、歌禮生物赴港上市,微貸網、蘑菇街赴美敲鍾,個推(已過會)即將登陸創業板。

根據微鏈創始人蔡華在現場分享的數據,目前成長比較快的是新能源汽車、金融科技、醫療健康等方向,而未來投資機會更可能發生在數字經濟在各產業的應用。

以下是部分嘉賓在“第三屆萬物生長大會”上的演講內容,由鋅財經整理發布。

浙江富華睿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宗佩民

我們國家未來十年的GDP增長是個大問題,這三年我們看到,中國GDP的增長動力每年都在下滑、衰竭。

未來十年中國GDP增長的動力來自於哪裡呢,過去我們經常講投資、消費、出口,將來會更具體去看產業。增長的動力來自哪些產業?主要是分三個方向:一是新產業;二是老產業的存量,老產業佔GDP比重能夠不下降或者下降的不多,我們傳統產業提供的附加值能否繼續有所提升,用信息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

今天我主要講的是第三點:進出口。進出口變量變的好,我們未來十年裡面中國企業增長的動力還是強勁的,如果說我們的GDP在這個方向失去了動力,那麽未來十年我們的GDP的增長率是不可能高的。中國經濟在前面40年保持高增長率,最主要的一個增長的動力就是進出口,我們從一個全球不到20位的出口國家成為一個全球出口的第二大國,這才是我們過去40年裡面GDP能夠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今年中美貿易戰的激烈程度,對我們整個國家GDP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我們也看到,我們商品貿易佔全世界的份額已經太高了,到了影響美國就業的地步,中國的商品貿易出口已經面臨著來自全世界的阻力。

我看過一個節目,電視台在在街上採訪民眾,消費者說我除了人是父母生產以外,其他所有的東西都是中國人生產的。這說明我們的商品貿易的出口潛力已經非常有限。如果我們再沒有節製的出口商品,很多國家的失業怒火會發到中國人的身上。所以,我們進出口面臨著一個重大的結構調整。

我們商品貿易出口每年超過5千億美元的順差,但是服務貿易每年是兩三千億的逆差,所以我們只有控制商品貿易出口,增加服務業觸控,才能在這個方向上繼續為國家GDP的增長提供動力。

而服務業出口恰恰是跟所有的國家都不會發生非常正面的衝突,並能以低能耗形式帶來更好的出口效益。在出口這個領域裡面,後面十年裡面重點關注兩個點:能不能在關鍵的技術方向替代進口;服務業的方向能不能大規模的出口。

在大部分普通消費品出口這個方向上,我們已經沒有潛力,除了壓縮數量、提高質量效益以外,不能在擴大數量上做文章。在關鍵技術領域,比如集成電路、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替代進口已經成為我們國家的戰略。大量的國家資本正在源源不斷地進入。

但是在服務業的出口方向,不僅存在很大的逆差,而且國家資本力不從心。國家孔子學院投入很多錢,但大部分發達國家都沒有接受孔子學院的模式,因為它是一個國家背景的教育機構。服務業的出口更多需要民間的資本和民間的力量參與其中,才能夠真正扭轉服務業出口疲弱、逆差巨大的局面。

服務業的出口主要是“中國文化+相關的產品”,所以出口的難度很大,而且會被有些國家抵觸。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在這些方向更需要我們一些具有創新精神的資本和團隊來從事,要找到一個符合全世界接受我們文化和產品的一個形式和渠道,來實施服務業的出口戰略。

服務的同時,我們面對是一個全球80億人口的大市場。國內市場是14億人口,如果乾得好的話,一些好的中國文化、中國服務出口的APP會大於國內市場。我們很可能在這些方向會產生一些10億用戶級別的比淘寶、微信更厲害的一些應用APP,所以在這些方向可能會成長出一些真正的代表中國文化的、代表中國服務業的、代表中國影響力的參天大樹。

服務業的想象空間還很多。

2009年的時候,我們投資了一個公司,他們每年把兩萬多款消費類的軟體工具輸送到170多個國家、一千多萬個家庭,每一個軟體下載收費幾個美金,2.99、3.99、4.99,但是積少成多,已經成為創業板的一個優秀的上市公司;還有公司把中國的飲食與文化跟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發行渠道進行對接,把有聲的聽故事的軟體輸送到170多個國家的家庭,把孔子和歷史上一些優秀的著名人物做成了動漫,把遊戲輸送到全世界的每個角落,宗氏松柏堂在做具有中藥特色的中國巧克力,跨境支付等等。

大搜車創始人兼CEO姚軍紅

我們在過去的六年時間,都在嘗試解決汽車流通產業的整個產業鏈的互聯網化的問題。我們也摸索出了一條路,也許它還對其他的產業有一定的複製的可能性。

在賦能這個產業中間,做了一個比較核心的事情:找到這個產業裡面最重要的這些汽車零售商來幫助他們提高效率,以此來提高產業的效能。

汽車產業全中國大概有20萬家左右的汽車零售商,分別在經營新車的流通、二手車的流通。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每個零售商都是線下的經營個體,他們資源的利用率比較低,做零售有兩句:客戶來了沒有貨,貨來了沒有客戶。由此我們就通過對痛點的分析,展開對這些線下零售商的賦能的過程。

賦能分為三步驟。

第一步驟就是科技賦能,解決線下的汽車零售店本身的數字化和在線化的問題,幫助它把更高效使用資源,同時能夠上網。第二個賦能就是供應鏈賦能,缺什麽給它什麽。資源都有了,第三個就是消費者服務的賦能。

大搜車成立六年左右,其中四年都是幾乎是零收入。我們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全中國各種各樣的汽車零售店做系統,同時免費提供給他們。到今天我們系統已經覆蓋了汽車流通產業裡面各種不同的角色,其中包括9千多家4S店、7萬多家4S店下遊的汽車流通商,同時也包括全中國4.5萬家二手車商。

我們系統把他們的一些生產資源數字化,幫助他們自身能夠高效利用資源,同時發現這些浪費,每家店浪費了多少客戶、多少商品,浪費了多少場景。

第二部分賦能就圍繞著他們的浪費展開,叫供應鏈賦能。場景和供應商之間永遠都存在著不平衡和不匹配。在鄉鎮裡,汽車零售商和供應商就差距很大,這個供應鏈賦能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實現零售店和供應商之間的一個平衡普惠的平等。

所以我們在過去幾年裡面,連接50多個汽車品牌、80多個金融機構、各種有消費者流量的互聯網平台成為供應商,幫助他們連接前端的賣汽車的店,形成一個智能連接分配的新供應鏈體系。

第三個賦能就圍繞小店本身能力不足如何提升的問題。比如說我的老家有一個零售店叫小二汽貿,這個小二汽貿是沒品牌的,裝修也比較簡單,沒有標準的流程,供應鏈比較缺乏,開車試駕也沒有辦法。前年開始在全國推動品牌彈個車,這個品牌出來以後,可以讓經營能力比較的店掛上我們的品牌,同時所有的流程、服裝、紙巾盒全部品牌化。第二部分,解決小店的客戶要看車的問題。去年開始,我們做了一個無人超級試駕場,最早廣東落地。你想試駕什麽車就預定,試駕完成之後,你想買就可以找原來那個店去買,這是體驗賦能。體驗之後想買但錢不夠,我們還推出了一成首付,以租代購的形式。

整個產業互聯網化,做什麽事情是重要的?我總結了一句話,也在沿著這個思路往前走:以工作流程在線流幫助產業的生態所有的參與者,提升協作效率,創造產業價值;以新零售體驗來創造客戶價值,最終實現從汽車行業從產品驅動慢慢轉向客戶驅動的變革。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於家伊

有良田才有良品,有產業才有創業。

今年農業部批準了20個現代農業示範園,批準掛牌,在這個其中有一個就是我們山東煙台棲霞市一個現代農業示範園。這個示範園當中,有一個現代農業組織老蘋果產業,

八個人組成了一個現代農業園的運營公司,讓農民把30年的老果園土地流轉到村集體,由村黨支部認領新型的合作社,形成公司+合作社這樣一個體系,構建一個利益共享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一個二次分立。

目前三年的時間,十萬畝的老果園總共投資改造28億,預計2020年的總產值40億,利潤12億,徹底改變了過去農業。前年開始啟動,現在已經完成了三萬畝,估值10億,農發行給了6億的貸款,現在進入到一個迅速發展的時期,今年已經實現了盈利。

在這個過程中是怎麽做的?

三十年損耗的土地已經沒有完全活力,土壤有機質從20%到零點幾,土地還有板結、病害的問題。我們先用工程化的生物改土,科技給土地的賦能。一周的時候土地能活,一個月的時候有蚯蚓了,蚯蚓指數是健康土壤和優質農產品的一個基本的基數。農民是做不到這些的,當這個體系做到的時候,更多的農民把自己家土地拿出來。

原先農民一斤水果的成本是2-2.3元,當我們把土地集聚起來,用現代化的系統,把大數據、生物防控和土壤改良所有的技術加在一起,整個的成本是1塊錢。

在這個過程中,科技是什麽?

賦能的技術,比如土壤,是中科院微生物所,持續為土壤微生物DNA的檢測,一年的時間微生物的多樣性得到了很大的增加,微生物增加了兩個數量級。我們拿到微生物圖譜的時候,發現有害菌得到了很好的降低,有風味物質和抗病能力的微生物得到一個數量和種類上的增加,在這個體系中就是科技為整個產業帶來增量。

同時用平台化的思想實現它。我們用了投資人的合作模式:我們作為主要的大股東進入兩家公司,同時把生物防控、把種苗的公司有效地聚集在這裡面;當地國有企業佔35%的股份作為二股東。由於土地是村集體入股,所以農民的主體不能變,意味著未來種地的土地屬於農民,分利還是分給農民。所以在分利機制中,平台公司20%的收益要分給流轉土地的農民。

農民一畝土地,大概能得六千到七千。如果一個家庭能有六七畝土地,就有三四萬塊錢的收益,順便可以解決60歲沒有社保的人群未來養老的問題。

另一方面,政府在擁有35%的股份,從中拿出收益10%獎勵給村黨支部,作為返還,讓村合作社在一個村中能夠解決實際的問題,而鎮的黨支部能夠得到5%的收益。

我們在探索的創新,是農險、財險和養老險之間形成的關係,它的價格和質量保險形成一個新的保險創新系統。

農業是大健康的入口,人類的安全應該是從土地裡來的,所有血液中的微量元素、礦物質和地球地表的礦物質是緊密相關,未來上層、中產階級需要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的是有機生態的食品,需要的是旅遊休閑,所以農產品、農業還能因“健康”釋放了巨大的空間。

解決健康的本底是農民。他們曾經在產業鏈價值的最低端。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良田是關鍵,良田才能帶來良品,良品是價值端的表現,我們要用高科技賦能,把所有的溯源說清楚,而賦能過程當中把所有科技植入的成本消化掉,同時能給它過去傳統農業不值錢的東西,帶來由於需求帶來的價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