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內容之王”黎瑞剛:全國最懂媒體的生意人

編者按:40年,人生於不惑,國家見繁盛。改革開放40年,回望來路正當時——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世界工廠到中國智造;從經濟特區到“一帶一路”;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

時代需要被銘記與見證,在這40年裡,國家政治經濟穩步發展為傳媒行業奠定了基礎;在這40年裡,傳媒行業作為瞭望者不斷記錄著國家的發展與變遷;在這40年裡,傳媒行業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時代的騰飛。

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40年的路程,在這之間,不少傳媒行業的從業者經歷了紙媒的黃金時代,也見證了新媒體的繁榮興盛。在這40年裡,總有一些先驅者頂著壓力“捅破”那些看似堅固的東西,推動時代的進步,黎瑞剛便是其中一員。

藍鯨財經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誠摯推出《逐夢40年,致敬20人》大型專題策劃,記錄那些時代裡傑出的企業家。

文 | 郝妍

黎叔是中國傳媒圈的一個傳奇。他幾乎是全中國將媒體的雙重屬性運作的最好的人,他在體制內完成了最大限度的突破,走向體制外依然是“內容之王”,短短幾年他的投資已經滲透進了大部分中國人最主要的娛樂生活。

改革開放40年,黎瑞剛是中國媒體巨變的親歷者與推動者,正如他自己所言,“有時候你會覺得自己是生不逢時,對一個新聞人來說。但有時候你也覺得生逢其時,因為這種巨大的變化,在給我們壓力和挑戰的同時,也逼迫著你的思考,也逼迫著你的行動。”

從藏書樓到第六大道:黎瑞剛的理想主義底色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新聞專業出身的黎叔對於新聞有著天然的使命感。

在複旦大學讀研時期,黎瑞剛的研究領域是看起來略顯冷門和枯燥的中國新聞史研究。史學研究是一件很苦的事兒,由於民國時期的史料當時尚未電子化,黎瑞剛需要經常在徐家匯的藏書樓裡翻閱那些舊報紙舊雜誌,嗅著舊紙堆散發的油墨味,他感受到一種神聖感,“當時我覺得我一個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年輕人,未來我可能會像這一堆舊紙堆裡面的所有的我的這些前輩一樣,成為一個新聞事業的傳承者,把這個新聞紙這個事業能夠發揚光大”。

畢業後黎瑞剛進入了東方電視台,成為了欄目組最勤奮、最高產的編導,後續被提拔位製片人,一手創辦深度新聞專題節目《新聞觀察》,在當時的新聞界反響強烈,一年下來,這個新創辦的欄目在全國獲了三十多個獎,在上海獲得兩個新聞一等獎,在電視台被評為百花獎優秀欄目。

黎瑞剛的驚豔表現使他很快升任上海廣電局總編室副主任。正式進入體制內後的他成長飛速,幾乎一年換一個地方,一年換一個崗位,仕途坦蕩,然而2002年前後的一段美國訪學經歷,卻使他重燃了他心中的新聞理想之火。

在美國學習的時候黎瑞剛曾在福克斯新聞網做過實習生,期間因為一則涉及中國的報導,他與新聞總監產生了分歧。“我明顯感覺到他們所討論的東西,跟我看到中國媒體報導的東西是有差異的,是有很大不同的,或者是被扭曲的被歪曲的,所以我就說我說你們應該看看中國媒體的報導他們怎麽說?然後我說我是一個中國人,我來自於中國,我知道中國,我說中國媒體的報導是有道理的,你們要聽至少要平衡。”但是帶著傲慢與偏見的新聞總監並沒聽他的意見,甩下一句:“今天這個世界美國媒體說了算。”

正是這句話刺激到了黎瑞剛,走出福克斯新聞位於紐約第六大道的辦公室,看著街邊《時代周刊》,《人物》雜誌巨大的廣告牌,他內心有一個強烈的聲音:“我要回去,我要靠我自己的努力讓中國的媒體也能驕傲起來,也能站起來,也能發出我們的聲音,在世界的媒體格局中間有中國人的形象,中國人的地位,中國人的聲音。”2002年10月,年僅33歲的黎瑞剛出任SMG(上海文廣集團)總裁。

SMG少帥時代,成為改變潮水方向的那個人

黎瑞剛出任SMG總裁時,進入困頓時期的電視媒體從開機率到廣告收入各項數據都在下滑,面臨著艱難抉擇。伴隨著中國加入WTO,國內改革之聲此起彼伏,生逢其時,他成為了改變潮水方向的人。

“我們的幹部、員工可能就比綿羊好點,最多只是個山羊,沒有一點狼性,缺乏市場搏的激情和能力。”一次黎瑞剛到下屬公司調研後,曾經在會上如此評價內部事業編的惰性,所謂的“市場化”改革,不僅僅是體制上,而是從內到外,從上到下各個維度的變革。

作為地方媒體,SMG既受到地域約束、國有體制決策的複雜因素、又面臨政策的天花板,改革的難度可想而知。

頂著這樣的壓力黎叔依然在這個位置上做了不少事。自任職以來,他在九年的時間內帶領SMG實現收入增長近10倍,從18.5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67.3億元,但其中最亮眼的成績還是他啟動了國內廣電行業的第一例“製播分離”。

“製播分離”其實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兒。“黎瑞剛的改革,表面上是搞製播分離,其實是在一個產權不清的電視台整體結構裡挖了一個局部——這個局部具體而言就是‘製’,來搞產權清晰。製播分離真心不是新鮮事兒,但沿著製播分離的路線,把製這一塊產權化,那就是改革,是向前的。必須要說的是,當時那是頂著很大阻力的,廣電總局若乾人是不滿這樣做法的,”資深媒體觀察者魏武揮曾在文中寫道。

2008年底,黎瑞剛和團隊開始了漫長又複雜的製播分離方案設計,據《財經》雜誌報導,在正式獲批前,這份方案已經修改了近40次。

2009年10月21日,國家廣電總局正式批複同意SMG製播分離改革方案,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更名為上海廣播電視台,並出資成立台屬、台控、台管的集團公司——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當時有上海本地傳媒業人士將這一方案評價為“換湯不換藥”,但在上海文廣內部人士看來,“這也許是現有體制下能夠尋找到最好的一種市場化方式——雖然不那麽完美,甚至還不是真正國際意義的市場化”。黎瑞剛本人則以“捅破”二字描述這次改革的意義,就像他親自作詞的《加油好男兒》主題曲中唱的那樣:“成功的路線,還很漫長……”

內容之王:一個有媒體理想的生意人

黎叔愛折騰,有人曾這樣評價,“其實有能力沒什麽,這是上天給的稟賦。關鍵他有一種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折騰一生的決絕。這和能力無關,還是人生觀吧。”

2015年,黎叔辭去了包括SMG董事長、上海電視台黨委書記等所有“組織內”的剩餘職務,徹底遊向體制外,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從一個新聞人變成了生意人。

黎叔主要做的是文化投資的生意,從“記錄世界,記錄你”的快手,到統治“Z世代”的B站,到國內偶像經濟代表絲芭傳媒(SNH48母公司)與樂華娛樂,再到捧紅李誕的笑果文化……他的投資一招一式精準無比,總是踩點在最關鍵的位置,影響著大部分中國人最主要的娛樂生活。

圖片來源:棱鏡

在他的投資項目中傳媒內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從胡舒立的財新傳媒,徐滬生的一條,到邱兵的梨影片,黎叔一直是這些傳統媒體人出走創業時的堅強後盾,即便其中有些項目離盈利還有一段距離。

黎叔的投資不以財務為唯一標準,“它業務發展不一定在財富上有突出的表現、甚至它有一定的虧損,這些我覺得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希望他們的內容仍然是有高品質的,內容在用戶中間的影響力仍然是有的,團隊所堅持的一種理想、包括他們在行業中間的地位,我希望他們仍然能夠保持。”即便已經轉型成為投資人,但他依然保有著新聞人的理想主義底色。

都說資本無情,但在強調回報的投資圈,黎叔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他依然保持著對優質內容的尊重,即便某些內容看起來有點“偏執”,但在他看來這是最應該保護的東西,“我做這個投資非得在裡面掙多少錢,這不是我的本意。”作為黎瑞剛在複旦的大學同學和在SMG的得力乾將,星空華文傳媒CEO田明曾這樣評價黎瑞剛:“他帶來的是有資源的錢,更是懂傳媒的錢”。

潮起潮落四十年,伴隨著一次次轉身,“內容之王”的黎瑞剛依然在路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