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星辰大海中的榜樣力量

航天測控事業是萬人一杆槍的事業,任務成功離不開所有參試人員的奉獻付出。無論從事的工作環境有多惡劣、工作內容有多繁重,他們胸前的黨徽總是閃閃發亮,指引著自己也照亮著他人,他們就是一面面鮮豔的黨旗,始終插在任務最前沿。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幾位平凡測控人的故事。

鄧雙林:使命高於一切

在鄧雙林手機的記事本裡記錄著這麽一段話:2016年8月9日,孩子病危?心急如焚!心急如焚!心急如焚!

這是在一次任務準備的前夜,妻子打電話說孩子因病毒性肺炎,病危轉院了。“病危?”這讓一向穩重的鄧雙林慌了手腳,向組織匯報還是不匯報?匯報會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因為這畢竟是遠望7號船第一次執行任務,不匯報則自己手足無措。思慮再三,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沒有匯報,因為他深知任務高於一切,完成任務是功臣,完不成任務就是罪人。在圓滿完成任務後的第一時間,他給愛人打去電話,孩子平安了,放在他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在船順利停靠碼頭的當天,他乘車趕回老家,在醫院的病床上,看見消瘦的兒子時不禁偷偷流下了眼淚。

圖像電視系統主要用於對甲板海況、天線設備、試驗機房等場景的圖像攝取、傳輸和顯示,事關船舶安全、設備安全和試驗任務。全船有多少個,在什麽位置,有幾根線纜,他閉著眼都能找到。它們就像他的孩子一樣,都是由他親手安裝、調試的。

遠望號船在茫茫大海上執行任務,人員集中難、時間統一難,導致娛樂活動開展難,因此看電視是船員調節身心、緩解壓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鄧雙林作為遠望7號船首任“電視台台長”,每次出海,他都要精心準備,為了滿足大家的觀看需求,利用休假時間下載了近2000余部影片和大量娛樂身心的電視節目,連他老婆都嗔怪他:“你以後不要休假了。” 一次任務返航途中,服務熱線天天找尋他。原來大家都愛看《人民的名義》,催他更新呢。鄧雙林沒有因試驗任務的結束而休息,而是不停在電腦前處理視頻格式,然後上傳更新。對他來說,船員的滿意和開心是他最大的追求。

楊業偉:從“後天不足”成為“遠望”名牌

楊業偉正給新上崗人員授課

2014年12月,楊業偉被分配到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2號船後,隨後就領受了接裝遠望7號船的光榮任務。作為研究生畢業的他,有著理論層次高、思維活躍的“先天優勢”,但同時也有經驗缺乏、技術為零的“後天不足”。在廠所跟產學習中,楊業偉實現了自己的“轉型跨越”,成為遠望7號船通信系統某專業組組長。

楊業偉與組員討論設備問題

由於新船新設備,維修教材短缺,許多設備一出故障找不到維修方法,只能打電話叫廠所師傅來檢修。在全面準備“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中,崗位人員發現一次天線電機出現故障,崗位人員從來沒遇到過這現象,就請示楊業偉讓廠所師傅過來“支援”。楊業偉知道情況後,立即鑽進45度高溫的天線罩內,拆卸電機,分析原因,一忙就是3個小時。解決故障後,楊業偉再次帶領崗位人員對故障反覆測試、討論,並把這個故障寫進《故障案例庫》裡。在跟產學習、設備調試、設備裝船、任務聯調和執行試驗中,楊業偉每次都將遇到的設備故障的具體現象、規律、排除方法、廠家意見等一一記錄,至今一共記了20余本筆電。經過楊業偉日積月累地記錄、總結,典型性問題解決方案被編成了專業組的《故障案例庫》。正是有了他的《故障案例庫》,在今年執行的多次任務中,很多設備故障一經被發現就能迅速地被解決,專業組成員對他的專業能力讚不絕口。

三年過去了,新測量船已經成為海上航天測控的一張“新名片”“新王牌”,他們一次又一次出航大洋挺進深藍。成為無線專業組組長的楊業偉肩上的擔子更加繁重,他帶領他的團隊已經取得了“精品團隊”“尖刀隊組”等榮譽,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愛拚才會贏!

毛江錕:拄著拐杖也要出航大洋

毛江錕是遠望7號船通信系統某專業組組長,在出海前夕,進行物資補給過程中,不慎摔傷,導致左側外踝骨折。醫生叮囑他至少要休息一個月。但為了不影響任務,身為專業組組長的他堅持隨船出航。在風雲變幻、浪起潮湧的大洋上,他拄著拐杖值班、工作和跟訓。其他船員勸他回房間休息時,他卻笑著說:“沒事,只要每天能參與工作,疼一些我也能忍受。”

毛江錕每天堅持巡視機房

“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無論在什麽時候,遇到什麽困難,總是第一個衝在前,有股子倔勁”,同一宿捨的張波說起毛江錕就停不下來。毛江琨乾工作總是想在前、謀在前、乾在前,做到有備無患。2017年在參與執行的6次重要對接任務和兩次“國字號”任務準備過程中,面對參試設備多、任務中心多、傳輸數據類型多、通信鏈路複雜和技術狀態切換頻繁的特、難點,他充分利用任務準備時機,核查試驗文書資料,梳理巡修巡檢機要,全面整理備品備件並進行可靠性測試,摸排設備隱患和薄弱環節,制定20余條應急預案,確保了各項風險隱患得到有效管控。

他始終保持著對航天事業的無限熱愛,時時以事業為重,處處以工作為中心,在家庭和事業之間他毅然決然選擇了後者。2014年,毛江錕與新婚妻子領證不滿7天,受領接裝任務後,他帶領專業組人員輾轉全國5個大中城市參加跟產學習、質量監督、地面聯試、設備測試驗收,連續奮戰300多個日夜,因為工作忙,這期間沒有回過一次家。他妻子經常說的一句話:“你成了我的夢中情人,總是在我睡夢中回來,在我夢醒前又離開了。”可他常說:“選擇了航天,就是選擇了奉獻,看到祖國的航天事業越來越好,祖國越來越強大,再多的付出也值得!”

李玉瑄:堅持夢想,仰望星空的初心

小時候喜歡仰望星空,特別憧憬那一閃一閃的星星,這就是李玉瑄選擇航天測控事業的初心。大專畢業後他來到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青島測控站,可是從來沒接觸過設備,也不是學測控的,但是當他第一次摸到測控設備時,心中頓時充滿了歸屬感,李玉瑄也暗暗下定決心,不管多難,不管跨度多大,一定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測控工程師。

由於專業跨度大,李玉瑄又重新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學生時代,向專家請教,向前輩請教,向書本請教。慢慢的學習多了,李玉瑄就不滿足於簡單的使用操作,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心中總有一種衝動,想通過自己的力量解決它,於是李玉瑄開始研究創新。2003年李玉瑄開始研究測控設備的自動化,並取得了初步的成績。2006年他發現,原來的校相方式既費時又費力,他覺得可以對其進行改進,於是鑽到了這個課題中,後來李玉瑄提出了兩點法快速校相法,通過這個方法既解決校相精度不高問題,又實現了快速校相,將校相時間由傳統平均200秒縮短至5秒以內,極大地縮短了任務準備時間。

隨著深空探測的開展,大口徑雷達的校相技術成為難題,李玉瑄又開始了這個課題的研究,李玉瑄管這個技術叫無塔標校技術。2011年該技術理論驗證和技術方案基本解決,準備著手在設備上進行驗證。就在驗證前夕,醫院檢查出李玉瑄患有惡性腫瘤。對於當時的李玉瑄來說就是晴天霹靂,但是當李玉瑄想起無塔標校技術的時候,“它正如繈褓中的嬰孩,等著我去把它撫養長大,讓它能為航天測控事業做貢獻,這時眼前的黑暗變得五彩斑斕”。李玉瑄開始積極配合治療,經過9個月的化療,身體各項指標恢復了正常,與此同時李玉瑄的無塔標校技術實踐應用也隨即開始了,在全國各地推廣應用。

李玉瑄說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可以讓自己的技術應用在更多的平台和更多的設備上,可以為祖國的航天測控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李玉瑄從一名大專學生成長為碩士研究生,從一名測控門外漢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測控高級工程師,正是因為堅持了自己的夢想,堅持仰望星空的初心才是最重要的。

何龍:像一棵瘋長的芒草

節假日值班、工作日夜班,何龍總說“讓我來”;技能競賽、解決疑難問題,何龍就說“看我的”;開展專項訓練、執行急難險重任務,何龍會說“跟我上”。從事測控工作7年,他多次獲得嘉獎,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身邊同事說起他的故事,都忘不了帶上這樣一句話,“老何,老何,一棵瘋長的芒草。”

正是憑借這股如同芒草一般的堅韌與無畏,何龍的測控生涯走的十分扎實,一步一個腳印。“他對業務知識喜歡鑽牛角尖,什麽問題都要弄明白。”同事孫峰評價說。為提高長管執勤業務水準,何龍留心記錄工作中遇到的各類故障,然後將常見故障和應急處置一一對應,製成了圖文並茂的“口袋書”;同事們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打電話給他:“指令執行成功判斷依據是什麽?數據注入成功如何判斷?”他總能對答如流。久而久之,同事們都稱他為“何百科”。

今年3月12日23點45分,睡夢中的老何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風雲二號衛星高軌老系統設備要切機,5分鐘內趕到機房!”電話那頭張閃組長喊道。老何翻身躍起,隨手抓起衣服,像“兔子”一般,一溜煙沒了身影。到達機房後,只見老何鎮定地坐在操作台前,手指飛快地輸入一道道指令,一邊查看任務進程狀態,一邊進行任務的啟動和停止工作,在確認設備狀態正常後,迅速輸入切機指令進行切機。

“報告組長,設備主備機切換完成,系統正常工作!”

“好樣的!”張閃抬頭看了看機房的時鐘,從掛掉電話到切機完成,僅僅花費了不到10分鐘。

“一人強不是強,團隊強才是強!”那段時間,老何總是念叨。

於是,工作之餘,老何針對目前衛星管理人員訓練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提出了一種分層組訓模式,對訓練對象、訓練內容、訓練方法等訓練要素進行分層,既增強了訓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又提高了訓練效果,使衛星管理人員的能力素質加速提升。

“我要做到‘上崗一分鐘,作為六十秒’,做一名當之無愧的‘衛星管家’。”一路走來,何龍沒說過什麽豪言壯語,但他始終恪盡職守,守護顆顆衛星的平安,詮釋著一名“衛星管家”的初心。

還有許許多多的測控人,他們或許不是稱職的兒子、丈夫、父親,但他們卻是稱職的航天人,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甘於奉獻,舍小家、顧大家。他們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在我國航天測控事業歷史上留下了普通奉獻者的足跡。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