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0多歲腎衰竭患者的親身經歷:避免尿毒症,我有4個「法寶」

腎病界的「扛把子」——尿毒症並不單指某一個病種,準確來講尿毒症是腎臟衰老的終末期表現。調查發現,每年我國約新增30萬尿毒症患者,這其中有8成左右的人死亡。


說起來,距離我發現腎衰竭已有6個年頭了,當時部門體檢發現了尿蛋白、潛血異常,經過複檢,血肌酐已超過了500μmol/L,醫生確診是慢性腎衰竭,而且已經出現了腎臟萎縮。

當時一聽我就懵了,細想想平時身體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異樣,哪怕感冒、發燒也不多見,我還不到40歲,怎就腎衰竭了呢?

可現實畢竟是現實,為了繼續活下去,我妥善安排了工作,開始積極治療。醫生分析我當時正處在疾病的關鍵期,稍不注意就會直接走向尿毒症。而我當時能做的只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無論在用藥、飲食還是監測等各個方面,都不敢有絲毫大意。

這些年的治療和預後管理過程中,我也借閱了很多有關腎病的書籍,對於腎病產生、發展、防治更加清楚明了,這些對於病情的控制也很重要。

有人問我是如何做到避免病情加重的呢?根據我這些年的經歷,主要總結了4方面經驗:


一、醫患配合,成功的最大法寶

其實,發病初期我的情況是很嚴重的,當時我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已經達到了4.53g,用激素一段時間後也產生了激素抵抗,醫生後來就嘗試換用環磷醯胺(免疫抑製劑的一種),激素控制住了。蛋白控制後後,肌酐也開始下降,並聯合服用了尿毒清、中醫灌腸等療法,使得肌酐下降到了253,腎功能下降的趨勢得以延緩,為疾病的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

出院後,我一直按照醫生的囑咐,按時按量吃藥,尤其在尿蛋白、肌酐、高血壓的藥物方面,這些年也堅持定期複檢。正是長期以來和醫生間的良好配合、積極溝通,使得我的病情逐漸控制下來,我們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


二、均衡營養,健康飲食

後來我才知道,慢性腎臟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而繼發性腎病多是由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慢性代謝紊亂疾病導致,這些疾病又和人們的高鹽、高脂、高嘌呤、高糖飲食密不可分,這樣的飲食會極大增加腎臟代謝負擔,加重腎臟損害。

這些年我吃的東西主要是偏向於果蔬、雜糧穀物、堅果和低脂類食品,很少再食用那些對腎功能有不良影響的富營養食品。


三、合理作息,堅持運動

腎臟每天都在重複著新陳代謝的任務,也只有在晚上才會「偷著」休息。如果你總是通宵熬夜,腎臟也會跟著你一起勞作,超負荷運轉,腎臟功能也會隨之下降,出現腎臟病。而腎病患者也需要多休息來增強機體免疫力。因此,我得病後從沒熬過夜,最晚也沒超過11點,一般都是晚10點睡,早上6點起。

此外,為了進一步增強機體免疫力,我還堅持運動,如散步、太極、瑜伽、騎自行車等,每天都稍微出出汗,排排毒,但是不能把自己弄得太累,以免加重尿蛋白狀況。


四、樂觀地面對生活

以前我是家裡面公認的急脾氣,什麼事情一點就著。自從生病之後,我開始慢慢學會控制情緒,每天都有一個好的心態、好的心情,樂觀地面對生活也是腎病治療路上的關鍵一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