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服用中藥時間有講究 詳解清晨、午前、飯前與飯後

現代人對於藥品的服用時間,大多隻留意到飯前、飯後、空腹這些關鍵詞,這是因為很多藥物對胃腸有刺激,多建議飯後服用,以避免發生副作用。其實自古以來,醫家對於服藥時間是特別講究的。清代著名醫學家徐靈胎曾講:“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則非特無功,反而有害……”古人在幾千年的實踐中積累了很多寶貴的有關服藥時間經驗,如飯前服、食後服、平旦服、臨臥服、空腹服、間歇服等。

服用中藥的時間需根據病情、藥物功效和其他一些具體情況來決定。《神農本草經》曾提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即按疾病所在部位,分飯前、飯後、清晨或睡前服藥。

飯前

病在胸腹以下,胃、肝、腎等髒器疾病,宜飯前服藥,這樣有利於藥物的消化吸收。東晉時期著名醫藥學家葛洪說:“未食內虛,令毒勢易行”。飯前服藥易使藥力得到發揮。

飯後

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暈、頭痛、目疾、咽痛等宜飯後服藥,能使藥性上行。消食藥和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也宜飯後服用。

清晨空腹

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滋補作用的湯藥尤其是滋補腎陽的藥物、潤腸通便藥、驅蟲藥宜晨起空腹服用。早晨人體的陽氣隨自然界陽氣而升發,在陽氣的推蕩下,可使藥力速行至病所,發揮作用。

午前

上午宜服用益氣升陽藥、發汗解表透邪藥。李東垣認為:“午前為陽之分,當發汗;午後陰之分,不當發汗。”還強調益氣升陽藥在午前服用。益氣升陽藥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陽氣易達故也。”

午後

下午或入夜宜服用瀉下藥(如大承氣湯)。李東垣曰:“瀉下藥乃當日巳午之後,為陰之分時下之。”(巳時即上午9時~11時,午時即上午11時~午後1時),其他醫家亦都認定瀉下藥不宜在午前服用。

睡前

鎮靜安神藥、澀精止遺藥、緩下藥等宜睡前服用,有利於次日清晨吸收。

頓服

頓服一般適宜於病情比較急的患者,也就是煎好後立即服下,稱為頓服,取急病急治之意。《千金方》載:“凡作湯藥不可避晨夜時日吉凶,覺病須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則易愈矣。”目前,一般的高熱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小兒急症等亦採用頓服法。

需要注意的是,現今很多患者脾胃偏差,大部分的藥都不適宜空腹服用,而在上、下午服用最好。一般藥物一天服2次,飯後1小時以上或半空腹狀態服用較好,晚上9時以後不要服藥,以免影響藥物吸收及夜間睡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