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服藥時間講究多 你吃對時間了嗎

早在古代就有很多醫學著作記載中藥的服藥時間,如《本草綱目》記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日;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醫方論》則指出,病在上者頻而少,食後服;病在下頓而多,食前服。

表明服藥時間與患病部位有關。不同病症,不同藥物對應不同的服藥時間,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圖片來源於網路)


隨著研究深入以及經驗累積,為了使藥效得到充分發揮,服藥時間被劃分得越來越細。


餐前服


即飯前0.5小時~1小時服藥。若患者所患疾病屬於下焦(如膀胱、腸等)疾病,則其在治療期間需盡量使藥力迅速下行,所以患者應盡量在飯前服中藥湯劑。


一般認為,補益葯滋膩礙胃,也宜飯前服用。尤其是補腎葯、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可飯前服,以便藥性下達。


空腹服


一般指餐前1小時,餐後兩小時服藥。更嚴格的指早晨起床後,早餐前1小時。積滯、瘀血、水濕等病症,空腹服用易使藥力得到充分發揮。


空腹服用可使藥物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能更好被吸收而達到治療效果。


從治療部位看,適合治療心胸以及四肢、血脈等疾病。


具體服藥時間如:雞鳴時服(如雞鳴散),平旦時服(如十棗湯)等。此類藥物包括利水滲濕葯、瀉下藥、驅蟲葯。


飯後服


即飯後半小時左右服藥。適用於人體上部的疾病。


中醫認為,上部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疾病,都宜採取先食後服法,能使藥性流連於上。


健胃藥和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在飯後服;治療眼科疾病的藥物,餐後服可使藥性上行。另外,毒性較大的藥物也須飯後服。其他藥物一般也宜在飯後服。


頓服


煎好後立即服用。病情較急者,煎好後立即服下,稱為頓服,取急病急治之意。


目前,一般的高熱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小兒急證等亦採用頓服法。


睡前服


安神葯須睡前0.5小時~1小時服藥,使適時入睡。治遺尿症藥物,睡前服能使藥效及時發揮作用。緩下藥宜睡前服,以便翌日清晨排便。


治療哮喘的藥物宜睡前服。


此外,如治療病在關節、腹背等疾病,也宜臨睡前服用。


其他時間


晝夜服使藥效持續發揮治療作用,急、重症常須這樣。

治瘧葯宜發作前兩小時服用。

治婦女經血病的應在月經來潮前5天~7天服藥。

澀精止遺葯應在晚間服用1次。

對於難出汗者,則可縮短服用湯劑的時間,以促進發汗。

(圖片來源於網路)


總之,中藥湯劑服用方法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中藥的治療效果。採用科學的方法服用,是提高中藥療效的重要條件之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