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健康轉發!超實用糖尿病患者飲食指南

播放GIF

患上糖尿病,節食可以降糖?隻吃粗糧,不吃細糧?水果含糖量高,不能吃......

今天(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小編邀請專家來給各位糖友解讀飲食誤區。

專家介紹:吳群勵

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青年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青年委員及北京中西醫結合糖尿病專業委員會秘書。擅長 : 治療糖尿病、內科雜病、腫瘤輔助治療及婦兒疾病。

誤區一、節食可降糖

很多糖友認為糖尿病是吃出來的,血糖高是因為吃得多,少吃點兒血糖自然就下來了,因此就採用「飢餓療法」來降糖。

其實,科學的飲食療法應該是在保持膳食平衡的基礎上,因人而異、適當地限制飲食的總熱量。即根據病友的年齡、胖瘦、勞動強度等具體情況,在不影響正常生長髮育和日常工作與生活的前提下,適當地控制進食量,並注意食物多樣化,而不是一味地忍飢挨餓。

少吃飯不僅容易導致低血糖及飢餓性酮症,還會發生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即「蘇木傑現象」),使血糖出現大幅波動,這反而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不僅如此,由於熱量攝入不足,還會造成體內脂肪和蛋白質的過度分解,導致身體消瘦、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另外,飢餓時脂肪與蛋白質分解產生的大量代謝產物需要肝臟的分解和腎臟的排泄,久而久之,可引起肝腎功能的損害。

誤區二、隻吃粗糧,不吃細糧

有些病友聽說粗糧裡面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對身體健康非常有好處,有降糖、降脂、通大便的功效,而且粗糧營養全面,於是就頓頓粗糧,不吃細糧。

作為四大主食的麵粉、大米、小米和玉米,它們的含糖量非常接近。但小米和玉米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減緩機體對葡萄糖的吸收,因此,攝入等量的粗糧和細糧,餐後轉化成血糖的程度是有差異的,這就是所謂的「血糖生成指數」不同造成的。此外,粗加工的麵粉,其血糖生成指數也較低。基於此,血糖居高不下的病友,用粗糧代替細糧是可取的。

但從另一方面講,無論是選擇粗糧還是細糧,並沒有實質上的區別。粗糧也是糧,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與細糧沒有明顯差別,如果不加限制,同樣會導致總熱量的攝入超標,影響血糖控制。

粗糧中的膳食纖維確實具有輔助降糖、降脂、通便等功效,但是如果隻吃粗糧,就有可能增加胃腸道的負擔,還會影響蛋白質和一些微量營養素的吸收,長此下去會造成營養不良,對身體健康不利。年老體弱、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吃細糧反而對身體有益。對於這類人,吃粗糧吸收不了,還會使胃不舒服,並可能因消化不良、缺乏能量而影響身體健康。所以,無論吃什麼,都應該適度、平衡,選擇主食也要做到粗細搭配。在總熱量範圍內計算好主食量,粗糧可佔到主食總量的1/3左右。可以在某一頓飯按照這個比例吃,也可以三頓飯中一頓粗糧一頓細糧交替著吃。

誤區三、用上藥了就可以隨便吃

不少病友認為,降糖葯或者胰島素的作用就是降血糖,吃藥或打胰島素可以對抗食物引起的血糖升高。因此,用了葯就可以隨心所欲,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用再費神去嚴格控制飲食了。

這種認識和做法是不對的,因為糖尿病的治療是綜合性的,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五架馬車」,而飲食控制是所有治療的基礎。因此,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控制併發症的發展,任何治療條件下都不能放鬆對飲食的控制。

大多數糖尿病都是「吃出來的」,而飲食治療應當貫穿於糖尿病治療的始終,而且飲食治療是藥物治療的前提和基礎,隨意亂吃、不加限制,會直接影響血糖控制效果。就拿胰島素來說吧,有些病友認為它是治療糖尿病的「王牌軍」,有了它就「天下太平」了,因而打上胰島素就不再控制飲食。

事實上,胰島素的劑量調整必須在飲食控制的基礎上進行。飲食不控制,一是會造成血糖波動,很難確定胰島素治療的最佳劑量;二是會造成血糖居高不下,胰島素的使用量也會相應增加,而隨著胰島素用量的逐漸增加,病人體重也將不斷增加,而肥胖又恰恰是病人產生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原因,結果最終給治療帶來困難。

因此,放棄飲食控制而僅僅依靠藥物降糖是不可取的。只有在科學的飲食治療基礎上輔以藥物治療,才能更有效、更安全地降低血糖。

誤區四、「降糖食物」多吃沒事

不少病友熱衷於「降糖食物」,覺得「降糖食物」能降糖,多吃點兒肯定沒事,還能減少藥物的用量,真是一舉兩得。

目前市場上,「降糖餅乾」「降糖麵條」「降糖月餅」到處可見。作為食品,本身不可能也不應該有降糖作用。這裡的所謂「降糖」,隻不過是一種商業概念,廣大病友千萬不要被其誤導。

這些食品隻不過是不含蔗糖或含較多植物纖維及果膠的食品。這些食品提供的熱量較低,且可減慢胃的排空速度,使病人餐後血糖無明顯升高,但這並不代表它們能大量食用,大量食用同樣可以影響血糖水準。有些病友為了「降糖」,就一個勁地吃這些食品,結果只能是血糖失控。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食品中違法添加了降糖葯,曾有報導稱有不法廠家在奶粉中添加降糖靈。食用這些摻有降糖藥物的食品隱患極大,不但干擾了正常的藥物治療,還會帶來不必要的副作用。

再有一種流行的飲食誤區是說洋蔥、南瓜、黃瓜、苦瓜等能降糖。很多病友認為,經常食用這些降糖食物,不僅可以節省買葯的費用,還可以避免長期服藥有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但是,這些降糖食物真的那麼有效嗎?首先,這些降糖食物是否有刺激胰島素合成和分泌的作用,目前尚未經過循證醫學的驗證,具體的功效尚無法準確衡量。其次,即使它們有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食用這些降糖食物時也需要謹慎,以免過量進食導致低血糖。最後,這些蔬果即使含糖量比較低,也不宜多吃,過多食用後,不僅不能降糖,反而有可能導致血糖升高。

在這裡鄭重提醒廣大糖友:降糖食物不能多吃,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當根據每天需要攝入的總熱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量,即使是降糖食物,也應同每天的飲食相結合,合理攝入。

誤區五、花生、瓜子多吃有好處

有些糖尿病病友經常花生、瓜子不離口,問起他們為什麼,他們說這樣可以減輕飢餓感,而且這些東西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有好處。

花生、瓜子、核桃、杏仁、松子、開心果等堅果,其果仁脆香爽口,很受歡迎。堅果富含抗氧化物,研究證實,每周吃5次堅果,就能使心肌梗死的發病率顯著降低。對於糖尿病病友來說,適量吃一些堅果也是有一定益處的。

但堅果畢竟屬於高脂肪、高熱量食物,100克堅果(如腰果、杏仁等)所產生的熱量相當於200克主食,30粒花生米(約12克)所含的熱量相當於1湯匙植物油(10克)或者25克米、面。因此,堅果、種子類的零食不能隨便吃。

要想保持血糖穩定,糖尿病病友對堅果類食品應當適量攝入,不宜多吃。同時,要把堅果的熱量從平時的飲食中扣除。

誤區六、水果含糖高,堅決不吃

有些患者認為水果是甜的,吃了會造成血糖升高,因此堅決不吃水果。

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水果色香味俱全,口感好,還能補充多種維生素、果膠和礦物質,是人們非常喜愛的食品之一。但是由於它含糖,所以很多病友想吃而不敢吃,甚至「談水果而色變」,拒之於千里之外。其實,這大可不必

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以及碳水化合物等多種營養素,直接放棄這一大類食物,從營養的角度來說實在可惜。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以果糖為主,果糖的代謝是不依賴胰島素的,而且水果所含的膳食纖維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延緩糖的吸收。因此,對於糖友來說,水果是可以吃的,只是不宜多吃而已

只要血糖控制良好而且穩定,在合適的時間吃適量的水果是完全可以的。血糖控制不理想時,可以將蕃茄、黃瓜等蔬菜當水果吃,等病情平穩後再作選擇。

誤區七、得了糖尿病,身體要補一補

有些病友患病後比以往瘦了不少,還經常覺得渾身沒勁,因此就認為自己是「體虛」了,要補一補,於是就開始吃冬蟲夏草、人蔘、靈芝等補品,可是越吃越不舒服。

中醫的食療是有講究的,同看病下藥一樣,要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就是得了一樣的病,表現也不盡相同,可以是虛證,也可以是實證,可以是熱證,也可能是寒證。同樣,食品和藥物也有各自的寒、熱、溫、涼屬性。就拿糖尿病來說吧,中醫認為它的根本病機是陰虛燥熱,通常要吃些清補的食品,如山藥、鴨子等,而冬蟲夏草、人蔘、靈芝等是溫熱性質的補氣補陽葯,吃多了必然會引起體內的陰液更加不足而導致病情加重。

所以,正確的進補方法是在選用補品前,先搞清楚自己是「虛」還是「實」,是「熱」還是「寒」,然後再結合當前的病情,如有無併發症或合併症等,進行「辨證施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