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9廣東省高校招生啟示錄

來源:南方網

分數線通常被認為是一所高校辦學成績、影響力、口碑的綜合體現,也是一所學校辦得好與壞最直觀的“成績單”。從剛剛結束的廣東省高考投檔錄取情況看,今年各院校間招生競爭日趨“白熱化”,各層次間的錄取分數差距逐漸縮小。特別是不少民辦院校、獨立學院本科院校的投檔分呈上漲趨勢,個別院校在高分優先投檔線上實現“零”的突破,中外(境外)聯合辦學等新興大學更是出現崛起的勢頭。

近日,記者對部分在粵招生錄取的高校做了盤點,看看這份高考錄取“成績單”中,究竟蘊藏了哪些“玄機”?給2019高校招生帶來哪些啟示?

扎根教學科研,綜合實力鑄就招生品牌

在我國高等教育加速發展的階段,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及綜合實力水準已成為考生家長選報高校的重要依據。從今年廣東高考投檔情況看,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深圳大學依舊穩居廣東高校文科、理科高分優先投檔線前四名和前五名。與上一年不同的是,今年各層次間的錄取分數差距逐漸縮小,競爭十分激烈。從理科高分優先投檔線上看,深圳大學在招生計劃比暨南大學多1090人的前提下,投檔線僅比暨南大學少4分。

教學與科研是立校之本,從高校的學科排名、科研經費排名可以看出這四所廣東高校緣何穩居前列。據第三方機構對2015-2017年中國大學科研經費排名顯示,作為雙一流老牌名校,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在科研經費排名、學科排名上均位居全省前三名。深圳大學作為後起之秀,位居第四。而此前公布的2019“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分別以總上榜數41個、22個位居省內第一二名,深圳大學以14個上榜學科,與暨南大學並列廣東省第3名。在“2019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暨南大學、深圳大學更是首次躋身世界500強,深圳大學從去年全球501-600位飆升至301-400位,全國排名第37位,進步最大。

這個情況同樣出現在其他分數段,比如,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作為獨立學院本科院校,在文理科投檔中一次滿檔,理科首次高出省高分優先投檔線,創歷史新高。據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學校瞄準區域產業發展和新工科建設,提高科研經費投入。到目前為止已投入15億以上用於工科人才引進,實驗室建設等方面,這也是學校生源質量逐步提升的原因之一。

從科研經費投入到科教產業支持,從學科建設到人才引進,扎根於教學與科研,是衡量一所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而綜合實力也鑄就了學校招生的“金字招牌”。

緊跟政策動向,主動融入贏取招生“紅利”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校作為灣區人才的主要培養陣地和輸出口,正在積極主動融入灣區建設大潮。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從今年的投檔情況看,灣區高校抓住了政策所帶來的機遇,與省外高校相比,投檔勢態良好,特別是理工科類高校表現強勁,也是家長考生所重點關注的。

華南理工大學圍繞大灣區產業需求,建設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招生專業調整為以交叉學科的新工科專業為主。從校方公布的錄取結果看,今年華南理工大學高分段考生正集中於廣州國際校區和新工科相關專業。今年華南理工大學理科高優投檔分僅比中山大學少3分,差距進一步縮小。深圳多所高校招生投檔分數線較高,取得亮眼成績。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今年以622分的投檔線位居廣東理科投檔榜首,比廣東省理科高分優先投檔線495分高出127分,而符合大灣區區域發展需求的計算機專業理所當然成了學子們競相報考的“最火專業”。

另一方面,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多元化招生錄取模式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多所高校在提前批、自主招生等批次、本科普通批次均有招生,生源質量呈現逐年攀升趨勢。據統計,浙江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下稱“北師港浸大”)等基於綜合評價錄取模式上的高校今年生源質量相比往年均有所上升。北師港浸大招辦負責人透露,今年參加學校綜合評價考試的報名人數已超過4100人次,再創新高。

從粵港澳大灣區到新高考改革政策,從簡單的“招分”向真正的“招生”方向的轉變,有的高校已主動出擊,抓住政策機遇帶來的“紅利”,也嘗試迎接政策改革中帶來的挑戰。

布局縱深,不斷創新招生宣傳模式

據統計,今年在粵招生全國普通高校有1502所,比去年增加27所,共錄取71萬多名考生。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高校意識到招生宣傳的重要性。而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化,如何服務好考生和家長對於學校招生信息和政策的需求,各高校可謂煞費苦心。

(一)招生宣傳覆蓋全年,深度建立生源鏈接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穩步推進,當前高校招生宣傳工作已不僅僅局限於每年的高考季,更是貫穿於高校全年的重點工作。

以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和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為例,學校招生宣傳工作緊跟新高考改革政策推進的步伐,以“生涯規劃+志願填報”為主線,開展一系列貫穿全年、服務高中的招生宣傳活動。在非傳統招生季,通過舉辦新高考的相關論壇,進中學公益講座,校園體驗等活動,深度建立生源鏈接。在傳統招生季,校長親自掛帥與各學部老師、學生、家長義工組成巡回答疑團現身各地市,參加宣講會。

今年北師港浸大在廣東省的錄取分數再創歷史新高。“本科提前錄取批次”錄取最低分520分,超出廣東省理科高分優先投檔線25分,而理科最高分更是超出“高優先”81分。今年考生報考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的熱度高漲,從高分段生源結構來看,優質生源不斷提升,特別是理工科在招生計劃3383人超大規模情況下,招生錄取分數和排位依然保持獨立學院本科院校前列。

(二)注重宣傳效率,新媒體帶來新“玩法”

從調研中發現,大多數高校主動利用新媒體傳播方式提升招生宣傳的效率,增強宣傳的精準性,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例如在校園開放日利用媒體開展形式活潑多樣的體驗式直播宣傳,又例如參加權威機構和媒體舉辦的公益線上谘詢活動等等。這些嘗試滿足考生及家長報考信息的需求,進一步提高招生宣傳工作效率。

(三)招生宣傳新方向,轉變宣講策略凸顯優勢專業

招生宣傳工作不僅僅是招生辦一個部門需要操心的事,有的學校還會利用各部門、院系資源、校友會、家委會、媒體等資源優勢形成“組合拳”,制定有規劃、有方向、有成效的招生宣傳方式。從南方網舉辦的招生公益活動(以下簡稱“高招會”)現場發現,今年多所高校的專業學科負責人參與到宣講活動中來,宣講方式也由單一的學校介紹向專業介紹轉變。從錄取結果看,宣傳效果顯而易見,宣講人所在的專業錄取排名往往位居學校前列。

如浙江大學、南京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深圳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北師港浸大、廣東財經大學等高校均派出專業老師參與到廣東各地市的招生宣傳活動中,並以專業填報技巧重點宣傳,從專業錄取結果看,所涉及的專業排行相比往年有所上升。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今年的專場招生會中,重點宣傳學院製教學模式。據學校官方統計,由學校經管學院和理工學院聯合培養的交叉專業——金融工程中的量化金融和金融科技兩個方向,明顯較往年更加,受到學生青睞。

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招生宣傳已成為提高學校招生品牌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優質生源認識和了解高校的重要入口,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不斷嘗試,採用多元化的創新招生宣傳模式是提高學校影響力的關鍵。

感知需求變化,做好招生供需對接

在過去,考生及家長十分重視對學校的選擇,報考高校往往出現扎堆和“從眾”現象。而隨著新高考改革政策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廣東的家長和考生對於學校的填報需求已悄然發生了變化。選報策略已由“學校優先”向“專業優先”的理念方向轉變;“生涯規劃”逐步受到考生家長的重視,已成為繼“志願填報”之後第二大關注的焦點;而廣東家庭對中外(境外)聯合大學、國際學院等高收費學校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

從調查數據發現,今年考生家長在填報志願時意識逐漸趨於理性,由選學校向選專業轉變,更多的是考慮到自己的興趣及規劃。據南方網《2019廣東高考招生谘詢調查報告》調查顯示,56.5%的受訪者在高考前已有明確的目標院校,僅2.1%受訪者仍處於“廣撒網”院校信息的階段,其余受訪者有一定方向,但未明確目標院校。廣東考生家長藍先生向記者表示,“為了能讓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更順心,寧願選擇排名略後名校裡的心儀專業,也不為了讀名校而讀。”他認為,與其調劑進不喜歡的專業掙扎四年,不如幫助孩子在高中階段明確目標專業,有的放矢填志願。

從考生家長填報志願的方向來看,考生家長越來越重視從人生整體規劃的角度進行志願填報決策。據調查統計,94.3%的受訪者關注“志願填報”,49.5%的受訪者關注“生涯規劃”。

隨著我省經濟水準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家長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家長在選擇學校時,學費將不再是重點考慮的因素。據統計,無論是中外(境外)聯合辦學高校,還是國際留學項目,在本年度高招會線下活動的到場率與其它公辦本科院校基本持平甚至更高。

比如,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北師港浸大等新興崛起的高校,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及多元化人才培養,深受考生家長關注。從今年這些高校的錄取結果看,生源質量較往年有所上升。

感知考生和家長的需求變化,做好招生供需對接,及時調整招生方向,是高校做好招生宣傳工作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高校樹立招生品牌的重要渠道,對招生錄取結果起到重要的意義。

寫在最後: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高校招生錄取“成績單”對學校發展固然重要,但要贏取亮眼“成績單”並不容易,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那麽,高校該如何打響招生品牌?記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1.注重高校品牌。扎根科研與教學的同時,探索出符合政策發展和招生需求區域發展的模式,提高學校綜合實力。

2.更深入研究政策。從自身辦學定位、學科發展規律出發,在區域發展和學校人才培養方式中找到平衡點,在政策帶來的“紅利”和挑戰中找到平衡點,探索適應本校發展的招生工作路徑。

3.創新招生宣傳方式。從廣度和深度上拓寬宣傳目標和節奏,延伸宣傳周期,拓展宣傳對象、內容和方式,探索更貼近閱聽人需求的招生宣傳模式。

4.關注考生家長的需求變化。對標需求,精準優化學科建設、專業設置、招生宣傳等各項工作。

本文信息僅供參考,不代表軟科觀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