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成年男性每4人就有1名脫髮者?你「頭冷」了嗎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5月7日訊 據新華社消息 最近,發生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一件事,登上微博熱搜榜。該醫院招募30名育發志願者,短時間內報名者就突破兩萬人。

網友說,「禿」如其來的新聞,真是「發」人深省。

現實中,當越來越多的「80後」甚至「90後」都早早感受到頭頂發涼,脫髮者的尷尬,確實需要更多人的關注。

「我就是真實版的『感到頭冷』」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招募志願者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榜,突然之間火遍全國。招募啟事要求志願者在18-60歲,有脫髮困擾,並稱實驗有相應報酬。據醫院工作人員介紹,截至3月1日,已經有兩萬多人諮詢報名事宜。

這兩萬多人中,趙亮就是其中一員。

這個出生於1992年的成都男孩,已經漸漸感受到了「中年危機」,沒有對象、收入不高、髮際線漸漸後退成明顯的M型……「我現在就是真實版的『感到頭冷』。」趙亮說。

和趙亮的情況類似,脫髮正成為越來越多中國青年的煩惱。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平均6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脫髮癥狀,而脫髮已經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

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近日公布的「中國脫髮人群調查」則給出了更詳細的數據:成年男性中平均每4人就有1名脫髮者,其中以20至40歲男性為主,30歲左右發展最快,這比上一代人的脫髮年齡提前了20年。

不願「坐以待斃」的趙亮,看到華西醫院的啟示後第一時間就去報了名,但他自己也沒想到,報名情況竟會如此火爆,當他登錄網站後發現,志願者的名額早早已經被搶光。

雖然沒能如願成為志願者,但近年來,趙亮也一直在想辦法,來呵護自己「物以稀為貴」的頭髮。

畢業後常年在發電廠工作的他,先是辭去了這份經常熬夜的工作。趙亮稱,由於他的工作是監測保障電廠設施的正常運行,後半夜值班可謂是家常便飯。「那個時候,頭髮一抓就掉一大把,每次看得我都很揪心。」

除此之外,趙亮還從自己的飲食結構入手,減少高油脂食物的攝入。

同時,他還買了德國進口的防脫生髮洗髮精,一瓶200毫升左右的產品,價格就高達百元左右。但高投資並不等於高回報。「可能是心理作用更大一些吧,實際上沒什麼效果。」趙亮稱。

生薑水、進口葯……

「為了頭髮,我啥都用過」

在生活中,很多人認為男性更易受脫髮影響。但實際上,脫髮並不只是男性的「專利」,不少女性也在與自己的頭髮「抗爭」。

這種現象也得到了相關報告的肯定。丁香醫生聯合健康報移動健康研究院發布的《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就顯示:女性在脫髮上所產生的困擾比男性更加嚴重。

王金潔就是這樣一個飽受頭髮困擾的重慶姑娘。

現在的她,長期在上海從事零售領域的工作,壓力大、熬夜加班對她並不稀奇。每次洗完澡,她都會對著一地的頭髮嘆息。但頭髮少並不是王金潔近兩年才有的困擾,她小時候頭髮就一直不多。「我媽媽為了讓我頭髮長多一點,每次都用生薑水給我洗頭,然後每隔一個月再帶我去剃光頭,一直持續到上小學。」王金潔說。

對於一個愛美的姑娘而言,留著像男孩子一樣的短髮是不可接受的。那段時間,她買了各種各樣的帽子,直到她留出並不濃密的長髮。

工作之後,經濟更加寬裕的她也想過辦法來「充實」自己的頭頂。她在一次旅遊日本的途中,專門購買了一款網紅生髮液;後來,她又一次托朋友在日本開回了生髮的處方葯,前前後後花了幾千塊錢。

但這一切的努力,卻收效甚微。

藥物沒有作用,王金潔便開始在髮型上下功夫。雖說她並不敢做染燙來折騰自己的頭髮,但為了不顯得太少,她還是會在糾結之後燙一下,然後再剪短。「這樣看起來會多一些。」

除了自己內心的煩躁,王金潔在生活中也會不時受到「打擊」。「每次我去理髮店,不管去哪裡哪一家,理髮師都會說:你的頭髮好少啊。」同時,被理髮師推薦各種植髮養發產品、各種宣揚「上午植髮,下午上班」的廣告海報,也令她應接不暇。

事實上,近年來,養發、植髮等相關行業,不僅曝光率大增,也已成為巨大的藍海。僅以養發行業為例,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養發行業的市場滲透率僅為0.2%,市場規模僅為8億元;而2017年,養發行業市場滲透率達到1.5%,市場規模達到100億元。

縱然市場火熱,但王金潔卻並不在乎。在她看來,這些產品不但價格不菲,而且效果難料,更像是一場「忽悠」。與其「重金求發」,不如想辦法保護好現有的頭髮。

「除了順其自然,還能做什麼?」

相比於年輕人對自己頭髮的悉心呵護,已過知命之年的哈爾濱人張鵬,現在已經可以坦然面對自己的「禿」。

年輕時的張鵬,有著一頭令人羨慕的濃密黑髮。那時的他從未曾考慮過,自己有一天會徹底與頭髮「無緣」。

事情起變化,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隨著自己兒子一天天長大,張鵬一頭濃密的黑髮變得愈加稀疏。反倒是他的兒子,「繼承」了他曾經相當濃密的頭髮。

在發現自己開始脫髮後,張鵬想了很多辦法。他嘗試過很多品牌的防脫洗髮精及生髮液;用過「有生髮功效的」中藥材;甚至相信「土辦法」,用切片的生薑一遍遍擦拭頭皮。

然而,張鵬的頭髮還是一天比一天少。最終,為了挽救自己的形象,張鵬只能無奈地選擇戴上假髮頭套。雖然挽救了自己的形象,但對於頭套的舒適度,張鵬卻不敢恭維。「尤其到了夏天,假髮不透氣,滿頭都是汗,有時候頭皮還會過敏。」張鵬稱。

於是,在堅持了一兩年後,張鵬索性摘下了頭套,露出了鋥亮的光頭。「到了這個年紀,也不會特別在意這種事情了。除了順其自然,還能做什麼呢?」

「禿」如其來 「發」人深省

地中海、電燈泡、一線天、鬼剃頭、M禿……網路上,關於脫髮的類型描述多半有些戲謔意味。如同趙亮、王金潔、張鵬這樣,當世界級難題正逐漸年輕化,發生在脫髮者身上的生理困擾漸漸變成了心理困擾。

而當「禿」如其來的脫髮者越來越多,生活壓力、工作強度、不良生活習慣,這些正在讓年輕人脫髮變成一種「發」人深省的社會現象。

如今,已經離開發電廠的趙亮,換到了一家「朝九晚五」的公司。每晚10點多,他就會準時躺到床上準備休息,為了儘可能減少電腦的使用,他還戒掉了一款曾經玩了很多年的遊戲。

依然在上海奮鬥的王金潔,則已經徹底放棄了各種生髮產品。如果能保持現狀,不再掉更多的頭髮,在她看來已經是一種勝利。

對於仍然在一線工作的張鵬來說,即使露著鋥亮的光頭,也不會再有任何的心理負擔。他的自信和從容也深深影響到了自己的兒子。

他兒子說:「如果有一天我也像我爸一樣頭髮掉光,我也會從容接受,並繼續自信地生活下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