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劇說服飾史:大宋宮詞,從清宮京劇裡穿越來一位“蕭太后”

文 | 春梅狐狸

萬萬沒想到啊,宋朝背景古裝劇都可以無縫對接清宮劇了!!

我心目裡一直是中國古裝劇神作之一的《大明宮詞》終於也要出來消費情懷了,但是神作之所以是神作,必然也是許多天時地利人和,於是這部《大宋宮詞》(名字都那麽值得吐槽)一把古風定妝海報亮出來,大家都開始滿地找自己驚掉的下巴。

可說道的特別多,先說最奇葩的“蕭太后”好了!

來自清朝的蕭太后

《大宋宮詞》古風定妝海報

一些“網友”是這麽誇蕭太后的造型的:黃金搭檔歸亞蕾,飾演太后,跟歷史上簡直一毛一樣啊

不好意思,我倆似乎在歷史和還原度上有嚴重分歧啊!

另一篇來自“橫店影視城娛樂”的通稿(也是小夥伴發給我的),關於這個造型有了更詳細的描述:

“而歸亞蕾的扮相,由於沒有歷史資料可以參考,因而劇組服裝師研讀了大量契丹服飾的文字性描述,找了各種可能參考的資料後發現,沉蓉圃繪製的蕭太后是最有特點的服飾造型,它受唐朝的影響,又在細節上強化了契丹元素,因而本劇中歸亞蕾的扮相就是對該畫作的還原再現。”

喵喵喵?我覺得我仿佛不認識“契丹元素”和“唐朝影響”了。

不過好在,我們通過上面的資訊了解到兩件事:

1,蕭太后的扮相來自於沈蓉圃(通稿裡誤做“沉蓉圃”)的畫;

2,這幅畫是下面這幅。

出自《清升平署戲曲人物扮相譜》

然而,這2條是矛盾的,沈蓉圃畫的是《同光十三絕》,這畫是《升平署扮相譜》,並無作者款,且總體數量巨大,可能是多人合作的結果。

清 沈容圃 《同光名伶十三絕》

兩幅畫在細節上略有出入,看劇組最後的定妝照和通稿,看樣子是一直把兩個搞混了。不過不打緊,這隻不過證明,劇組大概真的是用百度搜索在做考據,沒有翻書,不影響它們畫的都是一個清代旗裝形象的“蕭太后”

百度搜索結果截圖

於是就演變出另一個疑問:為什麽遼代太后的角色是穿清代旗裝呢?

穿旗裝的遼代太后

這個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京劇戲台上一些少數民族角色就是穿旗裝的(一般是旦角),由於它們在當年還屬於“時裝”,而戲曲的程式化得以比較好(並非完全)保留一些服裝特徵,所以一些戲畫、老照片還會被拿來作為旗裝講解的圖片。

比如,戲畫中蕭太后的這一身,就是戴鈿子、穿吉服、掛朝珠的形象(上面提到的兩張,區別在於領巾[龍華?領巾?論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對謠言的增益可以有多少?]),要類比如今熱播清宮劇裡的相似形象(清宮劇的形象並非清代寫實形象),就是這樣子的。

《如懿傳》劇照

《延禧攻略》劇照

而如果參考一些老照片,包括《同光十三絕》裡蕭太后的原型,其實是這樣子。

出自《 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

沈蓉圃繪梅巧玲《雁門關》蕭太后

上面這張梅巧玲的蕭太后是沈蓉圃所繪,《同光名伶十三絕》裡所用的也是這個形象,畫的是同治光緒時期十三位京劇名家。

沈蓉圃繪《同光名伶十三絕》

蕭太后是這幅畫中唯一一個旗裝形象,而梅巧玲是梅蘭芳的祖父。民國劇作家清逸居士(愛新覺羅·溥緒)曾在《旗裝戲考》裡寫道:

旗裝戴鈿子戲始自前清國治時代。名花衫梅慧仙(即梅巧玲)獨創。因慧仙與各邸第垃內府顯宦交遊,故創宮裝,與戲裝大不相同。如八本《雁門關》蕭太后,《探母》蕭太后。在彼時,四喜班每演此二戲,即有人滿之患。同時三慶部花衫張大元,仿摹慧仙宮裝,只能演《探母》太后,八本《雁門關》,除慧仙無人敢動。可見當年秘本難得,及名角之自愛矣。(清逸居士《旗裝戲考》見1932年9月23日《國劇畫報》第36期)

可見旗裝戲相對於整個清代歷史也不算早,蕭太后形象是其中重要的推動助力,在這之前蕭太后的形象應該使用的是蒙古裝束。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齊如山認為是“較之蒙古者殊覺美觀,時勢所趨”,但是也有人認為是借旗人貴婦裝束來凸顯蕭太后的貴氣,當時也是慈禧太后掌權,所以免不了也有迎合的意思。

而由於旗裝的發展,我們目前能在京劇裡看到的是比梅巧玲畫像裡更複雜的一種鈿子,即挑杆鈿子,其實就是在鈿子上加挑杆。

王琴儂的蕭太后

王瑤卿的蕭太后

挑杆鈿子在清宮劇裡出現得不多,其實早期清宮劇連鈿子都很少出現。最近《延禧攻略》裡有出現一個冒牌貨,就是按照照片做了一個古怪的東西。

《延禧攻略》劇照

而梅巧玲的時代可能是還沒有發展出挑杆鈿子(這東西出現很晚),所以更像是是在鈿子上簪花了。由於簪花套路還挺像兩把頭的,很多人雖然認出這個是清代旗裝卻以為是兩把頭(兩把頭/大拉翅:這麽多年你看的應該是假的清宮劇 | 經典舊文)。

慈安吉服像

京劇裡還有一些扮相很有趣,我們以後遇到了再聊吧。

小結:坐標是考據第一步

其實我們已經聊過很多古裝劇考據問題,最近的感受的是古裝劇服裝設計師已經不像往常一樣全憑自己經驗或創意設計了,而是傾向於找一個古畫或其他直接進行仿製,這就暴露了另一個短板——大家根本不會找資料。

比如,本文裡,蕭太后的形象找到了清宮戲畫,然後認為它有“唐代影響”和“契丹元素”,簡直就是三重大型尷尬形象。如果不說後面兩個,尚且可以認為是延續某種戲曲衣箱,這下怎麽也找補不回來了呀!(下次這種通稿的錢能不能給我賺啊!保證給你圓回來!)

之前《於正告訴我們,存多少張文物圖在硬碟都沒用!》裡發生的問題也是如此,好歹大家把坐標確定好了,什麽時代找什麽資料。要麽就像《如懿傳》那樣說我就是要一個朝代一把抓,也算聰明了。而不會找資料的人往往也不會觀察細節,觀察力本來就與你對資料的熟悉程度相關,前不久《敦煌服飾藝術再現……再現了嗎?》裡發生的就是資料沒錯但是觀察不到位造成的細節偏差。

而《大宋宮詞》裡這身也是如此。原畫裡穿的是一件對襟八團褂,所以領巾一部分掩進了衣服裡,而突出的部分是扣子,白色的是挽繡。

出自《清升平署戲曲人物扮相譜》

太妃端康(瑾妃)

嘉慶,石青色紗綴繡八團夔龍拱壽紋綿褂

而定妝照裡似乎認為這是一件圓領袍的服飾,而扣子是絲巾扣,白色袖子是內層露出來的。

《大宋宮詞》古風定妝海報

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

我們私下總是笑著說,眼神好可以解決如今服飾上90%的問題了。但是,誰的眼神不是翻看無數資料修煉出來的呢?單憑今天得到一張畫或一個rar,就想修煉成一個高手高手高高手,只能送一個“想得美”了!

???

-

? 春梅狐狸@傳統服飾 ?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裡的服飾愛好者

[ 百度百科TA說特邀科普作者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