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不聽指令愛是亂跑……不是多動症,也不是孤獨症,而是這個問題

小強是個上幼稚園中班的四歲男孩子。在家的時候,他非常乖,讓學什麼學什麼,跟大人溝通也很好。

可是到了幼稚園,問題就來了。他不愛跟小朋友玩,總是跟著老師,上課也不好好聽講,自己想乾什麼就乾什麼,不聽指令,總是亂跑。

小強的爸爸媽媽開始懷疑,孩子是不是得病了?多動症?孤獨症?為什麼表現比別的孩子差?為什麼教育他這麼費勁?

於是他們帶著小強來到了鄭州人民醫院兒童保健門診,顧問了專家才知道,小強這是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和老師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有的孩子腦子並不笨,就是在學習某些能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障礙,例如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寫作業拖拉、粗心大意、書寫困難、閱讀困難、計算困難、情緒不穩定等等,靠傳統的教育方法也不奏效,他們是多動症嗎?是智力低下嗎?是眼睛、耳朵有什麼毛病嗎?該怎麼幫助這些孩子呢?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這樣的孩子並不是智力或生理問題,而是感覺-動作系統出現了問題,是訓練不足而出現失調,這種癥狀被稱之為:感覺統合失調。

人是通過六感(視、聽、嗅、味、觸、重力感)來感受外界事物,並通過感官將資訊傳遞到大腦中去,大腦在經過整合之後再指揮四肢行動,這個能力被稱為感覺統合能力。

它決定了孩子學習時的注意力、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反應靈敏性、情緒穩定性、手眼耳協調性等。孩子是在母體中開始形成這種能力,並在後天的不斷訓練中完善。

但是有些孩子由於先兆流產、胎位不正、早產、剖腹產、難產、搖抱少、爬行不足、活動受限、運動協調性差等原因,造成感覺統合能力發展不足。

這些問題在有些孩子年幼時也許不會表現出來,到了學齡期,就會在學習能力和性格上表現出這樣那樣的障礙。與其他正常孩子相比,他們玩什麼東西一學就會,也能注意力集中,可是,在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質方面,就顯得十分吃力,讓家長和老師非常操心。

這時候,家長和老師應及時發現孩子的這些行為問題並及時進行訓練,否則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和學習能力發展,造成孩子學習基礎差、心理發育遲緩和人際關係問題,進而出現厭學、逃學、撒謊等行為問題。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現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他們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給家長添麻煩,挑三揀四,很難與其他人同樂,也很難與別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有些孩子還可能出現語言發育遲緩,說話晚,語言表達困難等。

2.視覺感不良:表現為儘管能長時間地看卡通片,玩電動玩具,卻無法流利地閱讀,經常多字少字;寫字時偏旁部首常顛倒,甚至不認識字,學了就忘,不會做計算,常抄錯題等。

3.聽感覺不良:表現為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見,丟三落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等。

4.動作協調不良:表現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會翻滾、系鞋帶、騎車、跳繩和拍球等。

5.本體感失調:表現為缺乏自信,消極退縮,語言表達能力差,手腳笨拙等。

6.觸覺過分敏感:表現為緊張、孤僻、不合群、愛惹別人、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害怕陌生環境、吃手、咬指甲、愛哭、愛玩弄生殖器等。

兒童感覺統合訓練首先由醫生測查和診斷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程度和智力發展水準,然後制定訓練課程,通過一些特殊研製的器具,以遊戲的形式讓孩子參與。

感覺統合能力的訓練就是針對這些問題而進行的大腦功能訓練,運用一些專門的器械,要求孩子注意力非常集中地完成協調性的動作,例如:

1.前庭平衡能力的訓練:讓孩子通過平衡木、蹦床、鞦韆、旋轉圓筒等,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2.本體感覺訓練:跳繩、小滑板、大滑梯、陽光隧道、彩虹筒等訓練孩子本體感,提高孩子動作反應速度。

3.觸覺訓練:羊角球、大籠球、刷子等穩定孩子情緒增強勇氣和自信心。

4.學習能力障礙訓練:網纜插棍、趴地推球、拋接球等訓練孩子手眼協調性,解決粗心大意問題。

感覺統合訓練還可以矯正兒童多動症、抽動症、自閉症、智力發育遲緩、語言發育障礙、尿床、運動協調障礙等特殊問題。

一般經過1~3個月訓練,就可以取得明顯效果,孩子的學習成績、邏輯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動作協調能力、人際關係、飲食和睡眠、情緒等方面均有令人滿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兒童的智力水準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兒童感覺統合訓練一個周期是20次,一次約1小時左右。訓練20次後測驗,鑒定效果。一周不應少於2次,重度失調的兒童訓練次數應更多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