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感統失調寶寶的世界,原來是這樣子~

感統全稱感覺統合失調,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說到感覺統合這個詞,父母聽起來可能都很陌生,但是有關感覺統合能力在兒童日常行為習慣上的表現,各位家長卻耳熟能詳。

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一般具有如下特徵

1.動作不靈活。這些兒童多半動作靈活性較差,有些到了5、6歲還不會使用剪刀和筷子,有的不敢登高,不敢盪鞦韆等。

2. 好動而很難安定下來。好動不安不見得都是感覺統合失常,周圍的環境或大人的誤導也可能產生此現象,但如果所有可能因素一一過濾後,仍然找不出原因時,感覺統合失調是好動的最主要原因。

3.討厭被觸摸。許多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平時對洗澡、洗頭和剪頭反感,有的甚至對換衣服也十分反感。這主要是由於他們的觸覺防禦過強造成的。這種觸覺防禦過程會妨礙他們與其他人相處,影響他們對別人的感情和交往。

4.過於膽大或過於膽小。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往往在兩個極端上有所表現:他們要麼膽大鹵莽,經常從事危險的活動,不計後果;要麼表現卻與此相反,膽小靦腆,不敢與陌生人接觸,內心十分緊張。這主要是他們與外界接觸少造成的。

5.反應遲鈍。有時候身體固然還算靈活,但對高度的恐懼遲鈍,轉圈圈根本不會暈,對痛的感覺也比較少、甚至有自虐現象的,可能是腦神經中樞感覺統合不良的原因。反映太極端或反應不良經常是一體的兩面,對某件事物反應太極端的,在另一方面又太遲鈍。

6. 語言發展遲鈍,說話發音不清晰,速度慢。由於感覺動作功能的落後,一些兒童說話慢,不能準確地發音,不善於與他人交談。這些也會妨礙他們與他人的交往。

7.極端或異常的害怕。兒童由於缺乏經驗而害怕是很平常,但有些同齡寶寶很容易做到,而你的寶寶卻極害怕嘗試的,就要加以觀察了。例如討厭搖晃、不敢抓高、無法順利下樓梯、不願去遊樂場玩、怕旋轉木馬等等。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通常孩子在12歲之前通過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

造成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

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中樞神經系統不健全,如:發育遲緩,輕度大腦功能失常。

環境因素,主要有:

1.早產或剖腹產;

2.活動空間狹小或過多依賴學步車,導致爬行不足;

3.過度保護或管束過嚴;

4.缺少同伴群體;

5.缺少戶外活動和各種運動;

6.過早進行認知教育;

7.電視、遊戲機是主要的玩具。

感覺統合落後不是病,而是一個後天的教育及訓練的問題。感統失調通俗的說法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也就是說,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症。

人的感覺能力的提高是相對容易的,只要我們給兒童提供一個能鍛煉身體的環境,尤其是訓練兒童的平衡能力和觸覺能力,他們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由於環境汙染、剖腹產率居高不下等因素,感覺統和失調的寶寶越來越多,正日益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很多父母對此焦慮不已,其實感統失調並沒有那麼可怕,感統訓練也很簡單易行。

爬行,讓寶寶遠離感統失調

有關專家通過對感覺統合失調的寶寶調查發現,其中90%以上的寶寶在嬰兒期不會爬行或爬行時間很短。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寶寶早期的爬行訓練程度,會影響以後的發展,尤其是前庭平衡能力的發展。寶寶在爬行時,頭胸部向後抬高,形成脊柱反彎,有利於前庭平衡能力和本體感的獲得。

前庭平衡能力失調的寶寶,常常表現出左右不分、方向不明、走路摔跟頭、經常磕磕碰碰等情況。但他們卻喜歡爬高、繞圈子跑,旋轉時也從不感到暈。到了學齡期,這些孩子常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安、喜歡惡作劇、浮躁、愛發脾氣、笨手笨腳、做事沒信心、話多、課堂紀律差及學習成績糟糕等特點。本體感失調的寶寶,動作磨蹭、寫作業拖拉、手腳笨拙、粗心大意、有時還會出現口吃等問題。

前庭感覺統合失調是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形式之一。目前,國際公認爬行是預防感覺統和失調的最佳手段,寶寶越爬越聰明。為此,兒科專家呼籲,為了寶寶健康成長,一定要鼓勵寶寶多多地爬行。

給寶寶做感統訓練

梳子遊戲

輕輕用梳子梳頭髮,頭皮是感覺敏感的部位,可以直接刺激大腦皮質感覺區,對身體形象的建立有很大幫助。可以每天進行10分鐘左右。也可以用吹風機吹身體各部位,強化身體形象感覺。

抓癢遊戲

讓寶寶躺在床鋪或軟墊上,張開四肢,由父母親跪在身旁,在寶寶身上敏感處玩抓癢遊戲,可以每天進行10至15分鐘左右。

毛巾遊戲

用大毛巾或者浴巾將寶寶包在其中,由父母親各拉一頭,左右或上下搖動。此遊戲不但可以強化觸覺,對前庭固有感覺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幫助。

球池遊戲

大部分的早教機構或遊樂場所都有此設施。球池又稱為浮力球,不但對寶寶的觸覺有所幫助,對前庭固有感覺的形成也有好處。寶寶可以整個人藏進球池中,劃動四肢或翻動身體。也可以站立,兩腳踏動,或由上躍下,將身體投進球中。

跳床遊戲

自己或由父親或母親背著,在跳床上跳動,對固有平衡感及腦乾組織的發展頗有幫助。

大龍球遊戲

由父母協助寶寶坐或趴在大籠球上,趴在上面,抓住兩腳,保持平衡;躺在上面或坐在上面也可以;用大龍球壓過寶寶的身體,對寶寶觸覺學習及身體形象強化有很大幫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