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唐陵腳下守陵人丨影像力大賽

今年7月起,騰訊圖片聯合視覺中國500px攝影社區共同發起了圖片故事大賽征集,旨在發掘紀實攝影領域擅長運用視覺語言講故事的攝影師,並對優秀圖片故事的作者予以扶持和獎勵。以下為10月月賽參賽作品。

千百年來,住在唐陵腳下的農民,由於帝陵山高坡陡,土地貧瘠,為了保護文物,一直沿用最原始的方式從事農耕生產,從而催生了人與自然艱苦的共生共存、代代相傳,奉守至今。(圖:甘肅一左雪蘭)

在這群千年來一直以誠信堅守著承諾的村民身上,我們感受到的是華夏深厚的文化和偉大的精神如此堅韌不拔,中國農民守衛文化的奉獻精神。(圖:甘肅一左雪蘭)

他們面對土地和人、土地和環境、土地和城市化發展的三重矛盾中,但這裡的村民選擇了放棄,堅持不開發土地,不使用現代化的大型機械,寧可生活過的艱苦些,也要保護好這後世難得的歷史財富。(圖:甘肅一左雪蘭)

唐代帝陵在中國帝王陵寢制度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汲取了前世帝陵的諸多元素,而且對後代帝陵影響深刻,可謂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圖:甘肅一左雪蘭)

屹立千年的唐陵保留著豐富的歷史資訊,映照著李唐社會的重大變革,極富研究價值。(圖:甘肅一左雪蘭)

毋庸置疑,唐陵是唐代以後各個朝代禮儀制度的典範,也是貴族官吏乃至平民墓葬應遵循的標尺,與其他墓葬一起反映出社會的等級秩序。帝陵的排列、陵園的布置,建築石刻的樣式,以及背後的喪葬觀念、習俗、禮儀、制度,甚至帶有個性化的奢華與節儉,都直接影響著一個時代各類墓葬的基本面貌和演變。(圖:甘肅一左雪蘭)

而高大的封土山丘,巨集偉的陵園布局,屹立的石刻雕像,形成物化的禮法標示,在人們的視野和常規的祭奠活動中,無不影響著後世的生活。(圖:甘肅一左雪蘭)

欲圖皇權永固,希望家族永享奢華,於是,帝王陵便成了禮儀和制度的集中體現,帝王葬身之地也被視為江山社稷的象徵,皇家陵寢的風水更被認為會影響整個國家的命運。(圖:甘肅一左雪蘭)

所以,帝陵是封建王朝興衰和社會經濟狀況的縮影。唐代帝王陵寢佔地規模之大、耗費之巨,直接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經濟狀況。(圖:甘肅一左雪蘭)

因為風水因素所致,唐帝十八陵葬地往往山高坡陡,土地貧瘠,農業機械無法使用。(圖:甘肅一左雪蘭)

所以,一千三百年來,住在唐陵腳下的農民一直面朝黃土背朝天,沿用最原始的方式從事農耕生產。(圖:甘肅一左雪蘭)

儘管如此,唐陵周圍的守陵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老人去世也都埋在這裡,他們守望千年唐陵,祭祀逝去的祖宗。(圖:甘肅一左雪蘭)

守陵人平時打掃陵墓,巡山,防止有人盜墓,在陵墓周邊的溝溝坎坎種一些莊稼、蔬菜維持生活。儘管有一部分人走出山野,融入了城市,然而還有一些人仍在堅守,他們是那些逝去千年的皇帝最忠實的衛士,他們是我們時代最值得尊敬的無名英雄。(圖:甘肅一左雪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