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項羽因盜墓壞了帝國大業,曹操因盜墓搞臭了自己的名聲

在中國,歷朝歷代對掘墳盜墓行為,皆視為大逆不道,要處酷刑的。就制度上來說,明朝不只帝王陵寢規製有了創新,保護陵寢的制度也是最為完備的,而且量刑很重。

但是,從有土葬習俗、陵墓中附葬有價值物品開始,掘墳盜墓之事就開始了,從沒有斷過。縱觀古今,有名有姓的盜墓者多如牛毛,今天來給大家說說晉朝以前,比較出名的四位。

最狠毒的盜墓鼻祖——伍子胥

伍子胥從嚴格意義來講,不算盜墓。

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掘開了的陵墓楚平王陵,拿著皮鞭朝屍體發泄。《左傳》記載,公元前522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均為楚平王所殺,伍子胥被逃吳國,發誓要報仇雪恨。公元前506年,在孫武攻破楚國城池,成全吳王“春秋五霸”地位後,伍子胥也尋得了報仇機會。

據說,伍子胥開始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原因是楚平王為防止陵址被人知曉,下令把參與修陵的工匠全殺掉了。經一個僥幸逃脫的老工匠指點,伍子胥順利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屍體挖出來,用鞭子一直抽了300下才止住,此即“鞭屍三百”典故。

另有一說,伍子胥抓到了楚平王的兒子楚昭王,對其進行嚴刑拷打,逼他說出了父陵的下落,伍子胥方得手。此事《史記》上亦有記載,但司馬遷覺得伍子胥的行為過分了,稱“怨毒之於人甚哉”。現代學術界還引發了“鞭屍”、“鞭墳”之爭,認為伍子胥當年根本未鞭屍,僅是鞭了梁平王的陵墓。史書上對此事記載不周全,事情的真相已是一道永遠無法解開的歷史之謎。

最牛哄哄的盜墓霸王——項羽

與伍子胥相比,項羽的盜墓顯得理由更充分更正義一些, 項羽與伍子胥是老鄉,都是現在的宿遷人(這層歷史關係恐怕不少人不是太清楚吧)。伍子胥是為了報“家仇”而盜掘陵墓,是私心;三百年後,項羽為了“國恨”,掘開秦始皇陵,天下所願。

據史書記載,項羽帶兵進入關中後,先殺了已投降劉邦的秦王子嬰和秦王室貴族,然後把鹹陽城內擄掠一空,最後一把火燒了鹹陽城。接著,項羽又帶兵來到秦始皇陵,命士兵挖掘始皇陵,將陵墓上下所能見到的東西統統運走。

當時運東西的人有30萬,30多天還沒有運完,足見陵中珍寶之富。最後,項羽將不能過走的東西一把火燒了,大火燒了許多天。這可能是秦始皇陵最早和破壞最大的一次劫難。

項羽東撤後,關東的盜賊紛紛湧入秦始皇陵,傳說搗毀陵內銅槨以取銅。再後來,傳說有一個牧童在此放羊,羊走進了被亂軍挖開的地下穴道,找不到了。牧童便拿了一個火把,進入墓穴中去找羊,結果失火,大火燒了90多天。據說,方圓數十裡的陵區地面,也隨著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幾米。這樣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築蕩然無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這些記載都被當今考古發現所佐證。秦始皇陵發現的陪葬坑、陪葬墓幾乎都遇到過被盜和火焚的破壞。

遊戲派的盜墓之王——劉去

劉去盜墓,不為錢財,只為玩兒。

從盜墓史上來看,引發盜墓的原因和動機,是複雜和多變的,往往都不單純。現在大家知道的盜墓起因和目的多是貪圖財富,以盜取墓中的寶物為主,這是典型而又傳統的盜墓中的“尋寶派”。

劉去盜墓的心態卻頗另類,似乎是讓美食撐壞了胃,或是玩膩了楊柳細腰的如雲美女,他把盜墓看做是好玩,刺激,盜得寶物了自然高興,一無所獲也無所謂,視如遊戲,此即所謂“遊戲派”。

在廣川王劉去的封地內有很多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群。劉去平時喜好聚集一些無聊少年遊玩打獵,做事放蕩無羈,沒有節製。封國內的古墓,無一例外,全都被他挖掘過。廣川王劉去收羅了裡面所有值錢的東西並且把這些歸為己有。劉去盜墓並不總能滿載而歸,有時候也是收獲甚小。不過他只在乎盜墓遊戲的過程,結果怎樣他並不怎麽放在心上。

最工匠態度的盜墓筆記作者——曹操

曹操盜墓,比“鬼失敗”還精彩。

曹操的盜墓動機並不複雜,為了籌集軍餉,他才打起了盜墓的主意。為保證盜墓的成功,曹操獨出心裁,在中國盜墓史上第一次設置了專職盜墓機構,並委任業務人員。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有幾十個人專門負責,部隊打到哪兒就盜到哪兒,哪座隨葬品多就盜哪座。

曹操盜得最著名的墓塚是芒碭山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這也是梁孝陵被盜的最早記錄。盜墓時,曹操是親臨現場指揮取寶的。這在歷史上的盜墓名人中比較少見,這些人一般都是由手下去操辦。

曹操盜墓非常狠和徹底,“所過隳突,無骸不露”。隳突就是破壞的意思,破壞得很徹底,這也是盜墓者的典型性行為之一。當然,曹操的行為裡可能包含著階級仇恨。

後記

盜墓是不得人心的,項羽就是因為盜掘秦陵,讓戰爭對手劉邦抓住了把柄,壞了自己的名聲,也壞了帝王大業。陳琳將曹操的盜墓行為寫進檄文,正是考慮到盜墓行為的不義不倫,希望通過社會道德法庭來審判曹操,搞臭曹操,用筆是相當老到和歹毒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