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線下門市關關關,順豐新零售前景堪憂

近日有消息稱,順豐旗下的社區生鮮超市品牌“順豐優選”將在全國多個城市關閉門市,其中包括上海、成都、青島、武漢等一二線城市。

針對這一消息,《國際金融報》記者多次採訪順豐相關負責人,但對方始終沒有作出回應。

記者隨即實地走訪上海地區多家順豐優選門市發現,順豐優選的確正在進行清倉處理,位於中華路上的門市甚至已經大門緊閉,玻璃門上還打出了“商鋪出售”的廣告……

位於上海市靜安區泰興路上的順豐優選門市正在清倉

作為順豐商業板塊的重要一環,順豐優選寄托著順豐開拓新零售的希望。

此前,順豐方面還對外公開回應,“這是進行戰略調整”。

而今看來,從嘿客到順豐家,再到順豐優選,不斷蝶變之下,順豐的零售夢想或將折戟。

1

門市正在關停

4月10日,《國際金融報》記者來到位於靜安區泰興路上的順豐優選門市,發現玻璃門上貼著一行醒目的大字,“滿60減30”。門市內,左側的冷凍櫃裡已經空空蕩蕩,右側的貨架也顯得稀稀朗朗。

一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我們這裡已經沒什麽貨了,只剩下一些酒水。”

“由於公司啟動戰略調整,門市即將關閉,目前正在進行打折清倉處理。”問及具體關店的時間,該工作人員表示,“也就這一兩天吧。”但他強調,線上還可以下單。

而在此之前,記者來到順豐優選中華路店,發現該門市已經大門緊鎖,正上方的招牌也已被拆卸,玻璃門上還貼出了“商鋪出售”的告示。

隔壁店鋪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順豐優選門市已經關門四五天了。

上述工作人員向記者粗略算了一筆經濟账:這裡房租一個月2萬多元,一年下來就接近30萬,再加上水電費和人工成本,一年至少需要四五十萬元。“生意不好做,成本又高,如果效益不好的話,自然只能關門了。”

事實上,根據順豐財報的相關數據,順豐優選確實一直處於虧損之中。2013年-2015年間,以順豐優選為核心業務的順豐商業板塊,分別虧損1.26億元、6.14億元、8.66億元,共計16.06億元。對於虧損原因,順豐方面解釋為“這是由於順豐商業自2014年開始集中鋪設線下門市所致”。2016年之後,順豐剝離了商業板塊,盈虧情況也從上市公司報表中剔除。

物流業資深分析師趙小敏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密集鋪設線下門市的確給順豐帶來了很大的成本壓力,加上從物流切入到商流的難度較大,所以順豐開始調整策略,關停部分門市,逐步退出華東、西南市場,將主要精力集中到華南和北京市場。

一家打出“商鋪出售”字樣的順豐優選門市

2

蝶變的新零售夢

作為快遞行業的龍頭老大,一直以來,順豐都懷有一個新零售的夢想。

物流專家丁威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稱,電商或者說新零售直接切入到商流,在產業鏈各環節中,商業是快遞業的上遊,對快遞業具有直接影響。對於順豐而言,不斷做大做強,向產業鏈上下遊進軍和拓展,是拉伸自己的服務鏈條,為自身不斷創造商業價值的重要方式之一。

2009年7月,順豐試水電商業務推出了“順豐E商圈”;2012年,“順豐優選”線上平台問世;2014年5月,順豐線下門市“嘿客”正式在全國啟動,並且在短短4個月內,就在全國範圍開出了2000多家門市;2015年,“嘿客”更名為“順豐家”。但彼時,店內不提供實物商品,而是通過店內導購平台線上下單,門市僅僅作為用戶自提取貨的渠道。

2016年9月,“順豐家”再次更名“順豐優選”,搖身一變成為線上生鮮平台,同時加入了實體產品。

而在正式上線之後,順豐優選開啟了猛烈的擴張之路,並在當時創造了3個月內開店數百家的成績。2017年,順豐優選信誓旦旦地提出,計劃未來一年要達到4500家線下店,兩到三年內建立上萬家線下店。據統計,當時全國已有1600多個順豐優選社區店,遍布21個省份,重點分布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僅在北京就有60家。

丁威表示,順豐優選的冒進擴張與當時市場的激烈競爭態勢有關。與通達系快遞企業相比,順豐獨立於阿里系,缺乏上遊的電商流量資源和訂單資源。順豐是以商務件為主,單件利潤較高,但它並不甘心放棄不斷增長的巨大電商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18年,我國線上實物零售在社會消費品總額的比重由10.8%提升到了18.4%。“對順豐來說,趕上電商發展的列車至關重要,所以才會執著地嘗試切入到電商領域。”丁威稱。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為,早期由於順豐對快遞電商市場的疏遠,造成了順豐在電商賽道上落伍。隨著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通達系和京東物流都勢必從消費品末端物流向產業供應鏈拓展,順豐如果不切入電商市場,或將錯失新物流業務的增量空間。而順豐過去與京東、阿里保持距離,使得順豐在一定程度上錯失了與頭部電商合作的佳機,因此不得不謀求自營電商,建立閉環生態圈。

3

定位偏差難維系

切入新零售領域之後,順豐延續了在物流領域的一貫打法——走高端市場路線。

業界有評論認為,順豐優選的門市更像一個高端進口商品店,其中進口商品超過70%,且以生鮮為主。

而在此期間,國內其他快遞企業也紛紛布局新零售業務。2015年,韻達快遞推出跨境電商平台“優遞愛”;2016年,申通快遞斥資2億元推廣旗下便利店“巨賢百味”;2017年,圓通快遞推出生鮮便利店“媽媽菁選”;2018年,百世推出社區便利店“百世鄰裡”。

進入2018年,各大互聯網巨頭開始加持生鮮超市品牌:阿里巴巴重推盒馬鮮生,騰訊系創辦超級物種,京東旗下創立7Fresh,互聯網企業開始通過線下圈定新的領地。

“僅靠物流優勢,不足以在生鮮新零售界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丁威表示,順豐優選與社區門口遍地的“夫妻老婆店”相比,在各方面都不具有親和力;但與盒馬鮮生、超級物種乃至和FamilyMart等連鎖便利店相比,又不具有標準化、品牌和品類上的優勢。競爭力不足,導致人流量不足,經營困難。

企查查數據顯示,深圳順豐商業有限公司是順豐優選的主要運營企業,注冊成立於2011年。2018年9月,順豐任命曾服務於屈臣氏、沃爾瑪等零售企業的全國珊擔任順豐商業CEO,而這已是順豐商業第7次更換CEO。

不斷換帥也令外界質疑順豐商業板塊的經營模式和人才實力。新零售領域觀察人士雲陽子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順豐在物流、資金、資源等方面還是有很大優勢的,但新零售一直沒有做成,核心原因在於順豐還是快遞公司的基因,對零售業態的理解不夠深刻,跨界做新零售欠缺專業度。

丁威則認為,順豐的新零售之路可以考慮線上線下兩個層面:線上層面,繼續做好自己的電商平台運營和粉絲池拓展,借鑒和創新線上電商的行銷模式,例如拚團、砍價等方式,玩法要更加靈活多樣,使消費者形成更強的使用黏性;而線下層面,首先要繼續在零售的基本功上下功夫,對店面選址、客戶定位、品類規劃以及與消費者的購物互動體驗等方面做好深度研究,優化商品和服務供給;其次,可嘗試與既有的成功市場主體合作,就像收購DHL在華供應鏈業務一樣,以金錢換時間,學習和借鑒其成功的運營經驗,從而實現借力打力。

記者 汪建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