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夜產房:判了「死刑」的胎兒從人流病房救回,都會開口叫媽媽了


在我們醫院的婦產科,夜班從晚上5點鐘開始,到第二天早上8點結束。

每一天的深夜,在產房,都發生著不同的故事……

「生還是死。這是一個問題。」

莎士比亞在著名戲劇《哈姆萊特》中的這段話,真實的落在了懷孕才3個月的小艾身上。

生還是死?她現在就面臨了這樣一種抉擇。

這天早上,小艾來到我們門診,在掛號窗口,掛了兩個號,一個是計劃生育科,一個是婦產科的。

婦產科在5樓,計劃生育科在2樓。去計劃生育科,她就要流掉肚子裡的孩子。去婦產科,她想最後諮詢一下醫生,她肚子裡的胎兒是否還有希望?

5樓,還是2樓?生還是死?

小艾在5樓和2樓之間徘徊著,猶豫著。她低下頭,對肚子裡的胎兒說:「孩子,告訴媽媽,我到底該怎麼辦?」

她又望了望晴朗的天空,陽光普照,刺的她眼睛想流淚。

小寶寶,你願意和媽媽見面嗎?

今年 35歲的小艾,結婚8年後,終於懷孕了,可是,在孕3個月的一次產檢中,超音波發現,胎兒先天畸形,患有先天性肺囊腺瘤。

這一結果猶如晴天霹靂,給了小艾一家人沉重的打擊:胎兒有先天畸形,患有先天性肺囊腺瘤,佔位還很大。這一個消息讓小艾幾乎崩潰了。

「別猶豫了,趁著還不晚,流掉把,犯不上冒險」。小艾的婆婆說。

丈夫也說:「別傷心了,明年我們再要一個。」

聽了丈夫的話,小艾哭了,她捶打著丈夫的後背,說:「要孩子那麼容易嗎?我怕我們不會再有了。」

「可是,孩子要生出來,真的是畸形,我們怎麼辦?」

小艾陷入了糾結的兩難境地:小寶寶沒出生就有腫瘤,能不能生?生出來後寶寶有沒有危險,能不能手術,即使沒有危險或者手術後,寶寶以後會不會有問題?小艾陷入了痛苦和迷茫中。就因為這樣,小艾才到我們醫院掛了兩個門診。

一直到了中午,小艾最終來到了5樓,在薑醫生的診室前停下了腳步。

「醫生,你說吧,我的孩子能不能要,如果你也不建議留孩子,我就死心了。下午,我就到2樓去做引產。」

薑醫生詳細了解了小艾的情況後,沒有輕易的做判斷,她說:「再照個超音波看看吧。」

薑醫生心裡想的是,小艾都35歲了,好容易才懷上這一胎,屬於珍貴兒。她不能輕易的說出引產兩個字,而要對小艾和肚子裡的胎兒負責。

超音波結果出來了,拿著片子,薑醫生和超音波室的劉醫生進行了溝通。

「老薑,」劉醫生說:「我感覺, 胎兒情況沒有想的那麼嚴重,有可能保住。」

「你的依據是什麼呢?」薑醫生問。

劉醫生指著片子說:「胎兒肺囊腺瘤是一種良性的胎兒肺部腫瘤,如果腫瘤體積與胎兒頭圍比不超過1.6,沒有引起胎兒心臟移位或胎兒水腫,就說明胎兒發育情況比較穩定的。」

「你的意見?」

「我的意見是隨時檢測指標,如果這一指標沒有擴大,可以保住孩子的。」

「可是風險也大呀,如果到了大月份,胎兒真的不好,都不好引產呢。」

薑醫生說的也是實情, 現在在我們醫院,對於大月份引產是很慎重的,需要上報衛生局,如果真到了那地步,薑醫生和劉醫生都要受到處分的。

「珍貴兒,值得一試。」劉醫生說。

診室裡,薑醫生和小艾談著病情,當小艾聽到有可能會保住胎兒時,先是高興,然後又是疑慮:「真的嗎?」

薑醫生說:「胎兒肺囊腺瘤是一種良性的胎兒肺部腫瘤,由增生的支氣管組織構成。如果胎兒的腫瘤體積與胎兒頭圍比不超過1.6,腫瘤沒有引起胎兒心臟移位或胎兒水腫,就說明胎兒發育情況比較穩定。如果一直保持下去,寶寶就可以健康生長到足月分娩,出生後再行胸腔微創手術切除肺部病灶,可以徹底治癒的。」

薑醫生的一席話,好像黑暗當中點亮了一束光,讓小艾一掃陰雲,她緊緊握著薑醫生的手,千言萬語隻化為了一句:「我聽您的。」

此後幾個月,小艾成了我們醫院超音波室的常客,每隔每1—2周,她都要進行超音波檢查,看看一看胎兒發育的指標,讓人高興的是,胎兒發育的情況一直比較理想。腫瘤體積與胎兒頭圍比雖然較高,但一直控制在1.1左右。

就這樣,到了足月,小艾順利誕下了一個健康女嬰。為了感謝薑醫生和劉醫生,到周歲的時候,小艾還抱著孩子,到醫院來感謝醫生,小寶寶身體很健康,已經能夠叫媽媽了。

小艾激動的對著小寶寶說:「醫生也是你的媽媽,沒有他們,你可能就會被放棄了。」

深夜的產房,什麼事都可能發生,門鈴每一次響起,都是生命在叩門。靜靜的,聽助產士小紅姐為你講述那些生死相依、悲歡離合的產房故事。下一夜又會發生什麼呢?關注小紅姐的《深夜產房系列故事》。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