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八成猝死因心律失常

受訪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 葉行舟

提起猝死,人們常感覺是消無聲息、突然發生的,但最新數據顯示,全國每年50萬左右的心臟猝死案例中,八成以上都是心律失常所致。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葉行舟主任醫師提醒,如突然出現心悸、胸悶、頭暈、心絞痛等癥狀,應引起重視,只有早發現並規範治療心律失常,才有可能防止心臟猝死悲劇的發生。

心律失常是指心臟搏動的頻率或節律發生異常,心跳過快、心跳過緩及心律不齊均屬心律失常。心跳大於100次/分鐘是心動過速,小於60次/分鐘是心動過緩。輕度心律失常可無癥狀或癥狀輕微,對人體不產生危害;少數嚴重心律失常因發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發生心臟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

葉行舟介紹,心律失常在早期往往表現為輕微心悸、胸悶、頭暈,偶爾有心絞痛,很容易被忽視。但即使早期心電圖顯示正常,後期也有發生猝死的風險。

32歲的李先生反覆心慌已有3年,剛開始出現心慌時,稍作休息後能自行緩解,所以沒太重視。最近半年來,他感覺癥狀加重,心撲通撲通跳得很快且很亂。葉行舟診斷認為,李先生心動過速,最高達到每分鐘180~200次,考慮是「預激綜合征」伴房顫。

預激綜合征,通俗地說,就是心臟裡多長了一條導電的線路,往往會不定期「短路」。這類患者不但會出現陣發性室上速,且更易房顫。普通房顫不會危及生命,可當「預激」遇上「房顫」,就像乾柴遇上烈火,會發生比陣發性室上速嚴重得多的「心臟短路」事件,有引發心室顫動導致猝死的可能。

介入是治療心律失常一項很好的技術,主要有植入心臟起搏器、植入型心臟復律除顫器(ICD)、心臟再同步治療(CRT)起搏器、心臟再同步化治療藏式心臟自動除顫器(CRT-D)以及導管消融技術。葉行舟說,目前心律失常診治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對心律失常介入治療重視度不夠,治療水準不均衡、不規範等。因此,需加強心律失常介入治療學術交流,普及心律失常介入治療技術,促進心律失常介入治療規範化開展。

長期缺乏運動或精神處於緊張狀態的人群,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的人群,所有患心臟疾病的人群都是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應儘可能避免吸煙、大量飲酒、常喝濃茶或咖啡、過度疲勞或嚴重失眠等。葉行舟說,老年人由於腸道功能下降,常有便秘問題,容易加重心律失常,引發猝死,應多食用膳食纖維,保持大便通暢。心功能不全和水腫的患者要控制鹽和水的攝入,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功能的惡化。有攝護腺增生的老年患者,需儘早治療,以免排尿困難加重心律失常。此外,還要保持好心態,樂觀是預防心律失常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其作用甚至勝過服藥。特彆強調,當感覺心悸不適等癥狀時,應儘早到專科明確診斷,一旦診斷為心律失常,要遵醫囑,規範診治,防止心臟猝死悲劇的發生。(特約記者 崔玉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