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民國女子黃逸梵:女人只要有錢就會幸福麽?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設為星標”哦~

“結論是,你可以不結婚,但是你必須得有錢。”

我們高素質的讀者還拋出了《愛瑪》裡的名句:

“只有貧窮才會使獨身者受公眾的鄙視!一個獨身女人如果收入微薄一定非常可笑,準會惹人討厭,不過一個富有而獨身女人從來都受人尊敬,可以像任何人一樣有理性,一樣愉快。”

單身女人只要有錢就會快樂麽?

作為一個單身女人,曾經的我也堅定地以為這是真理,現在年歲漸長,慢慢對很多事都不那麽確定了,特別是最近看了媒體對張愛玲母親黃逸梵晚年生活的揭秘採訪。

▲最近張迷中的熱點新聞是港台記者追訪到張愛玲媽媽黃逸梵在馬來西亞的閨蜜邢廣生,她給她的五封信充分說明了張愛玲母親晚年在英國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

有人就問了,這位黃逸梵女士除了生下了張愛玲這麽牛逼的閨女,她其實是幹嘛的?

關於她的身份,確實好難定義,名媛?破落貴族婦女?富三代?交際花?戀愛專家?民國最早一批單身女性……

其實她冰雪聰明的閨女張愛玲早就促狹地給出了答案:環球旅行家。

▲黃逸梵在海上輪船上的照片。

確實,民國貴族小姐黃逸梵(原名黃素瓊)隻活了61歲,但從28歲開始就一直處在旅行的狀態,在24年之間四出三進上海,隔幾年就要回一次上海,然而上海總也讓她呆不住,呆上個兩三年,總歸是要走。

33年間,西方到過倫敦巴黎蘇黎世,下南洋到過香港去過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走遍了大半個地球,在那個中國女人普遍還裹小腳的年代裡,當真是異類。

張愛玲曾說母親教授給她唯一的本領就是整理箱子。

“物件一一拚湊得天衣無縫,軟的不會團皺,硬的不會砸破砸扁,衣服拿出來不用燙就能穿”。

從四歲開始,在張愛玲的印象裡,她每次去見母親,母親似乎都在準備整裝待發——這是一種很歐美式的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

美國六十年代最出名的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回憶自己的婆婆羅斯的生活“春天去巴黎購物,夏天在裡維裡拉喝咖啡,游泳、打高爾夫、保持身材苗條”。

旅行是一種生活優裕的象徵,幾乎是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她們候鳥一樣飛來飛去,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哪裡呆煩了就離開哪,金錢是她們龐大的翅膀。

從財富的角度,黃逸梵是真正的貴族少女,晚年她曾對閨蜜說過“我的錢曾一輩子都用不完”。

▲黃逸梵的祖父黃翼升曾是江南七省水門提督,相當於現在的軍區海軍司令員吧!和李鴻章一樣是曾國藩的得力乾將,所以和張愛玲父親結親算是世交結親。她帶著豐厚的陪嫁嫁到張家,1922年,張愛玲二歲的時候,黃逸梵的養母(大夫人)去世,黃逸梵與弟弟黃定柱繼承了祖上的財產,弟弟黃定柱要了房產,而黃逸梵拿了古董。她後來的出洋和平時的生活均來自這批古董,甚至死後,也留了一箱古董給女兒,張愛玲亦曾經賣過一兩件來度過一段窘迫時光。

▲黃逸梵的父親是黃家獨子,30歲就去世了,母親是從長沙娶的小妾,所以她算是遺腹子。據說當時養母,父親的原配,在她母親生產的時候偷偷從鄉下抱養了一個男嬰,告訴外界是雙生子,其實是為了保住財產,所以張愛玲的母親才是黃家親生的,而舅舅是抱養的。母親與舅舅黃定柱感情甚好,在上海住的地方也相隔不遠,張愛玲從小與表姐們一起長大,後來疏遠是因為張以表姐之死為原型寫了小說《花凋》,寫一對父母因為怕花錢放棄病重的女兒,她在文中形容舅舅“因為不承認民國,自從民國紀元起他就沒長過歲數。雖然也知道醇酒婦人和鴉片,心還是孩子的心。他是酒精缸裡泡著的孩屍。”

新時代,大家都在說女人要有錢,而黃逸梵是最幸運的女人,她一直很有錢,不然她也不會在第一場婚姻裡佔那麽主動的位置,說出洋就出洋,說離婚就離婚。

▲黃逸梵之所以後期窘迫,是因為當時是亂世,古董賣不出去,價格低了她又不願意賣,所以一直帶在身邊傍身,這是她終身的依靠。

離婚後和小姑子在上海生活過一段時間,一起租了一層極好的公寓,買一輛白色豪華小汽車,雇著一個白俄司機,過著非常奢華的生活。

因為她在法國學過美術,所以對於家居布置頗有心得,她布置的房子連見多識廣的胡蘭成都覺得漂亮。

▲張愛玲母親中期在馬來西亞送給閨蜜邢廣生的穿衣立鏡,也是自己設計的,精致優美,邢廣生說黃逸梵那時境況並不好,住在舊巴生路上一座獨立小洋房,住的是香港人說的“?房”,“她的住室是小小平房,卻可稱雅室,布置得很美很講究,鋪的是頗有貴族氣的地毯,牆上掛的是她繪作的油畫,幾件官窯瓷器等古董擺飾。她的小窩溫馨愜意,我坐在那裡總覺得愜意舒適。”

如果要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黃逸梵就是現在的藝術女青年,粗暴一點說,她就是那個時代的晚晚,出身富貴講究身段的藝術女青年。

在《小團圓》裡,疑指張愛玲母親的書中人蕊秋有一段剖白,中間有一句:

我一輩子看不起錢。

▲張愛玲小說《留情》有一個楊太太,疑似也是影射自己的母親黃逸梵,她是這麽描寫的,“楊太太坐在飯廳裡打麻將,天黑得早,下午三點鍾已經開了電燈。一張包銅邊的皮面方桌,還是多年前的東西……楊太太被鼓勵成了活潑的主婦,她的客廳很有點沙龍的意味,也像法國太太似的有人送花送糖,捧得她嬌滴滴的。燈光下的楊太太,一張長臉,兩塊長胭脂從眼皮子一直抹到下頦,春風滿面的,紅紅白白,笑得發花,眯細著媚眼,略有兩根前瀏海飄到眼睛裡去;在家也披著一件假紫羔舊大衣,聳著肩膀,一手當胸扯住了大衣,防它滑下去,一手抓住郭鳳的手,笑道:‘噯,表妹——噯,米先生——好久不見了,好哇?’招呼米先生,雙眼待看不看的,避著嫌疑;拉著敦鳳,卻又親親熱熱,把聲音低了一低,再重複了一句‘好麽?’癡癡地用戀慕的眼光從頭看到腳,就像敦鳳這個人整個是她,一手造就的。敦鳳就恨她這一點。”

金庸評價張愛玲的小說只有嫁嫁嫁,錢錢錢。

但男人可能很難了解女人世界的辛酸,民國的時候,同為富有階層的少爺,有事業要乾,但小姐真的沒事乾,她們的生活核心確實只有兩件事,一是嫁嫁嫁,二是錢錢錢。

黃逸梵比較瀟灑的一點是,她比大部分女人都要從容——

第一她自己有錢;

第二她並不愁嫁,一早就嫁過,也因為長相秀麗,風致嫣然,在現有的各種資料裡都可以看到追求逸梵男人無數。

除了癡心情長劍的前夫張愛玲的父親;

還有為之離婚的外交官;

更有在巴黎學油畫時認識的浪漫情人;

做皮包生意永遠在等著她想要和她結婚的美國男友;

一心屬意於她為她辦事的畢大使;

香港認識的英俊的英國軍官;

在印度麻瘋病院工作的醫生男友;

……

有人說逸梵是交際花,是陳白露,但陳白露想盡辦法要把账單給男人付,但黃小姐的账單她都可以自己付,她去香港會住在淺水灣這樣的貴族酒店,打牌一晚就是幾百上千的輸贏。

她後半生一直在做各種人的女朋友,卻從沒有處心積慮想要嫁給誰,一是因為錢多,也防著男人,二是因為“自傲”,她不差飯票,她自己就是自己的飯票。

▲交際舞、鋼琴、滑雪、游泳、畫畫……黃逸梵都很擅長,在那個時代,她真的是前衛女性,關於張愛玲的人生,推薦大家看一部電視劇《她從海上來》,從第二集看起。

她喜歡冒險,喜歡戀愛,在別的民國女人想也不敢想的時候,她已經率先實現出走,率先自由。

在瑞士滑雪,比天足的小姑子還飛得快,她風致優雅,幽情婉轉,弱柳扶風,是西人眼中最神秘的東方女郎,歐洲人看不懂她的來路,以為是她是軍閥外放的小老婆,她是樂於接受這樣的幻想的。

她比上海寶貝衛慧早八十年就提出了驚世駭俗的觀點:

“如果和西人談過戀愛,就不會再想和中國人談。”

有錢撐起了單身女人的驕傲,但也讓她的腳永遠挨不著地面,她看不起吃祖產抽鴉片的前夫,但她也一樣吃祖產抽鴉片,只不過她的鴉片是男人——她一輩子都在男人的圈子裡轉。

“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

——BY張愛玲

她的女兒對於蕊秋有一個狠辣而準確的判斷:

她並不是要和人上床,她就是要人喜歡她。

確實,男人也是喜歡她的——在她年輕的時候,但男人也是靠不住的,不是他們錯過她,就是她錯過他們。

前夫在她的強烈要求下,離了;

而當年在巴黎的情人,失散了,因為參戰,她不願意去找他,怕丟失美好的記憶;

“我如果寫信,可能知道他不在了,他戰死了,那我會很難過;我不寫信,就不知道他的情況,那他還活在我心裡。”

——語出閨密邢廣生

性情投合的外交官回國以後另娶了別人;

楚娣(姑姑)又悄悄笑道:“二嬸那時候為了簡煒離的婚。可是他再一想,娶個離了婚的怕妨礙他的事業,他在外交部做事,在南京,就跟當地的一個大學畢業生結婚了。後來他到我們那兒去,一見面,兩個眼睜睜看了半天,一句話都沒說。“

——語出《小團圓》

至於屬意於她的畢大使,她嫌他年齡大;

“項八小姐的事,倒真是二嬸作成了她,畢先生到本來是為了二嬸,後來因為失望,所以故意跟項八小姐接近,後來告訴二嬸是弄假成真了。”

香港認識的英俊的英國軍官只是一時興起;

在印度麻瘋病院工作的英國醫生男友同居多年,也是散了;

對她忠心耿耿等了她十來年要和她結婚的男友,不幸炸死在新加坡的沙灘上……

50歲的時候,她從印度回來,一身空空,人也曬黑了,更老了,連自己的弟弟都跌足歎道:哎呀,你怎麽變成老太婆了哎……

50歲的時候,發現男人都靠不住,環球旅行生活也結束了,因為沒有錢了,兒子不熟,女兒和她完全不親,於是她想帶侄女去歐洲,沒成,後來想去馬來西亞領養一個,也不成,於是隻身去了英國。

▲心高氣傲的黃逸梵到50歲之後想到自己的歸宿,想帶個女兒,但最終還是落了空……

最新的採訪,是訪到了1948年她最後一次離開上海在馬來西亞停留時和她相近的一個女老師邢廣生,女老師說她租住在小小平房裡,因為沒有文憑,只能在學校教些手工課幫補家用,境況很不好。

▲來自黃逸梵在馬來西亞的教師朋友邢廣生。

她一輩子沒有工作過,因為瞧不起錢,因為出身貴族。

普通的工作她看不上,連同去歐洲的前小姑子也在洋行謀差事,賺著那一個月八九十塊的差餉,她也是看不上的。

她是見過大錢的人,也有過大錢,可惜,她遇上了亂世。巴黎轟炸把她的一部分錢炸沒了,八年抗戰中國易幟也讓她的中國財產落了空,到1948年的時候,她已經很落魄了。

▲在後來她在英國寫給邢廣生的信裡自我檢討從前自己太自傲,”那時我是不愁經濟的,絕沒想到今天來做工。“”我是真正一文都沒有的人,到那時不是要累壞了我的朋友了“

但落魄也不能讓人看到,她寧願去馬來西亞的學校當手工課老師,也不能讓國內的親人看到自己的落魄樣子,她情願她仍是他們眼中仙子姐姐一樣的人物。

從某種程度上,這未嘗不是一種虛榮心,但對於一輩子驕傲的女人來說,她也就剩這點虛榮心了。

在英國她不大想交朋友,因為她生活環境不好,她自尊心很強。我也不忍心問,但我知道她在英國生活很苦。她自己租了一間地下室,很便宜,但是很濕冷。

當時我有個學生去英國,我就讓那個學生去看望她。冬天很冷,她住在地下室,說洗一次熱水澡很不容易,一盆熱水澡兩個人洗,因為他們窮,非常落魄。

——語出邢廣生

如果用非常流行的語句,黃逸梵是一個典型的拿到一手天牌然後自己把它打爛了的人。

名門,有錢,漂亮,任性了半生,但從另一種意義上,她未嘗不是一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了一生的女人,過得很爽,只是,爛了一點尾。

像王家衛電影裡沒腳的鳥兒,她不能在一個地方呆太久,她必須流浪,一旦停下來,就死了。

不像她的長相平常的小姑子,在上海賺著一份平平常常的錢,也不像在做名男人太太的蔣碧薇,在風波裡盤旋在名流之間穿梭,靠了這個男人再去靠那個男人。

黃逸梵是拿定了主意誰也不靠,要靠自己去過精彩人生的浪漫女人。

她最大的BUG就因為她太依賴錢了,她用錢武裝了自己,也防備著別人,口裡看不起錢,但手又特別緊,她警惕地防備著一切想貪她錢的人,哪怕生死之交也不例外,更捨不得用在兒女身上。

與此同時,她又太缺愛,一生都渴求在男人的愛裡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

這也難怪,她一生下來就沒有父親,也沒有母親,在養母手下討生活,她和她的女兒一樣,從小就生活在不被愛的痛苦裡,不被愛是一個巨大的黑洞,扔進去什麽都是空的。

她用一生去追求愛,男人的愛;而她的女兒用一生去寫,寫她得不到的愛。

最後,兩個優秀的女人都用最後的驕傲和孤絕走完了一生,她在英國,她在美國,隔著一個大西洋。

看完黃逸梵的故事,感概良多。

問題來了,女人只要有錢就會幸福麽?特別是單身女人。

▲黃逸梵原本在英國還算活得十分樂觀,她有朋友,興致勃勃去皮包廠做女工,還打算開咖啡館,但她萬萬沒有想到她得了胃癌,身邊又無人照應,臨死之前她在寫給邢廣生的信裡勸她,”現在我想不寫了,希望你當心你自己,人生就是這麽回事,及時行樂吧。“

結論是:還得身體好。

至於說到幸福,呵呵,幸福真的是奢侈品,因為幸福不僅需要錢和身體,這些能由個人就能控制的東西,幸福還需要依賴外部配合,世俗人的幸福來自兩個方面:

第一:幸福來自良好的人際關係,無論是父母夫妻母女還是師生朋友,簡單地說,生活裡要有愛。

第二:幸福來自自我階值的實現,你不是財富的寄生蟲,而是財富的創造者,你對社會有所貢獻,你最大程度實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黃逸梵女士活出了精彩的一生,她一輩子過得很爽,愛過痛過玩過,但未見得太幸福,因為無論是愛還是自我價值她都沒怎麽實現過。

從這一點上,張愛玲比她的母親黃逸梵幸福,她得到萬千粉絲的愛,作品流傳千古,儘管她不在意這些,但她最大程度地實現了她的生命價值。

所以,現在的我不再會說有錢才有幸福這種很扯的鬼話,因為幸福太罕見了,這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不曾得到幸福,它是奢侈品,像愛馬仕鉑金包,得到它需要錢需要人緣需要機遇需要時間——

退一萬步說,實在得不到也沒有什麽,亦舒早就教導我們,如果沒有很多很多的愛,就去爭取很多很多的健康爭取很多很多的錢,畢竟,鍾楚紅小姐也說了有遺憾才叫人生。

但雖不能至,心可以嚮往之,我能想象的最踏實的幸福之路就是:

好好善待自己,努力掙錢,永不絕望地去愛!去創造!

只有這樣,大概我們才能離幸福近一點吧!

作者:黃佟佟 / 編輯:Nico

文字原創,配圖來源於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