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人越來越不愛存錢了嗎?

(圖片來源:全景圖片)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群隨著投資渠道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願意將錢直接存入銀行,而是購買各類理財產品。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19年2月末,本外幣存款餘額187.23兆元,同比增長8.3%。2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182.1兆元,同比增長8.6%,增速比上月末高1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

前兩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4.58兆元,同比多增1.03兆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5.19兆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59兆元,財政性存款增加8579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678億元。

另據中國人民銀行《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2018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為182.5兆元,同比增長7.8%,增速比上年末低1.0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13.2兆元,同比少增5040億元。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為177.5兆元,同比增長8.2%,增速比上年末低0.8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13.4兆元,同比少增1071億元。

“2015年以來,住戶部門貸款新增遠快於存款新增,杠杆率快速提升,2017年末住戶部門淨存款餘額不僅比2015年2月份的歷史峰值低了5萬多億元,而且比2012年末的餘額都低了。2018年這一指標的下降有所減緩,但並未扭轉。這種狀況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消費潛力,如果就業和收入預期不樂觀,一定會影響接下來的消費,進而影響經濟增長。”資深金融家、原中國銀行副行長王永利向經濟觀察網記者稱。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2018年迎來一個嚴峻、波動、低迷的金融市場,中國居民整個資產投向是日益轉到低風險、低波動的財產。

4月8日,中國建設銀行攜手波士頓谘詢公司(BCG)發布的《中國私人銀行2019:守正創新 匠心致遠》(下文簡稱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構成中,銀行存款佔49%,這一比例在2017年為48%。

“這是近年個人存款佔比第一次的上升。”波士頓谘詢公司全球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金融與保險業務負責人何大勇表示,銀行存款從2013年的62%逐年降低到2017年的48%,但在2018年第一次上升到49%,另外,個人理財佔比卻在逐年上升。2018年,低風險穩健型的資產持續地上升,但是信託、私募基金、股票等資產都不同程度地出現萎縮,這說明居民在2018年避險情緒比較明顯,各類的資產裡面偏向於保守型的低風險的資產。

此前有分析指出,中國居民家庭的銀行存款佔比降低,源於餘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出現,但實際上,餘額寶出現於2013年6月,而中國居民儲蓄率降低則早於餘額寶的誕生。

2018年3月24日,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2018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我國一直是全世界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從2010年以來,我國居民儲蓄率持續下降。從2010年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增速降至歷史的最低值。

據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人民幣存款同比增長8.6%,而人民幣存款包括住戶存款、非金融企業存款及財政性存款。

2018年末,人民幣存款餘額177.5兆元,其中住戶存款為71.6兆元,同比增速11.2%。以近14億人口計算,中國人均存款約為5萬元。

這與報告統計數據大致一致。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總額為147兆元人民幣,其中49%為銀行存款,即72.03兆人民幣,人均約為5萬元。

存款目前仍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銀行的盈利模式至今仍倚重於存貸款利差,雖然居民存款於2018年略有回升,但隨著投資渠道的多元化,一旦經濟走出低谷區,居民將會降低銀行存款比例,進而投向其他投資渠道。

這將對銀行盈利能力形成挑戰,意味著銀行“存款荒”問題將愈發明顯。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商業銀行存貸比已從2015年1月的65.09%上升至2018年4季度的74.34%,這一定程度上印證存款支持貸款進一步增長所面臨的壓力。

2019年,中國居民的銀行存款佔比是否將持續上升?

這將取決於未來的經濟前景。

“從樣本中可以看出,私人銀行客戶的樂觀態度有所下降,但是樂觀和中性仍佔主流,迷茫的情緒在上升。在這種情況下低風險、低波動的產品更受到一些偏好。”何大勇表示,存款、銀行理財、保險這些低風險、低波動的資產更受高淨值人群的青睞,而股票、基金、私募基金等權益類的資產信心更有賴於積極的市場信號,目前來看,市場信號比較積極。

當高淨值客戶偏好於低風險、低波動的投資產品,普通投資者對於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的態度將會如何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