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打好孩子近視防控攻堅戰?一圖讀懂家長和老師應該做的

如何打好孩子近視防控攻堅戰?一圖讀懂家長和老師應該做的

4月3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召開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暨推進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視頻會議,推動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各省級政府簽訂全面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責任書,進一步加強新時代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和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出席會議並講話。

陳寶生說,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一頭連著黨中央、國務院,一頭連著億萬家庭和孩子。當前,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面臨著很多新挑戰。聚焦重點環節,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要以完善政策制度為重點,以深化健康教育為龍頭,以保障安全健康為底線,聚焦「教」「防」「建」,著力抓好規範常規、突出重點、示範引領。要整體謀劃頂層設計布局部署,堅決守住食品安全「紅線」「底線」,精準聚焦健康教育主責主業,緊緊抓住疾病防控重點難點,持續開展體質健康調研監測,協同攻堅校醫配備難點難題。

馬曉偉指出,做好學校衛生特別是近視防控工作,是踐行「兩個維護」的具體體現,是提升全民族健康素質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健康中國和教育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當前,要把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決打好近視防控攻堅戰。

馬曉偉要求,各地要落實防控責任,進一步加強近視監測與評價工作,開展好2019年學生近視和健康影響因素專項監測,並作為評議考核地方政府年度任務落實情況的基礎和依據;以高發地區和低年齡段學生為重點,以增加戶外活動、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減輕學業負擔等為主要措施,更有針對性地開展近視乾預工作;進一步加強和規範近視醫療服務。

馬曉偉強調,各地要把學校衛生作為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未設立學校衛生科所的地區,2019年年底前要把省級專業機構建立起來;要配合教育部門,研究配齊配強校醫的政策措施,共同推動校醫室建設。

會上,上海市、湖北省、江西省以及海南省分別做了典型經驗交流發言。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鍾登華主持會議。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斌出席會議。

【一圖讀懂】致教師和家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如何打好孩子近視防控攻堅戰?一圖讀懂家長和老師應該做的

如何打好孩子近視防控攻堅戰?一圖讀懂家長和老師應該做的

「呵護眼睛,從小做起」

隨著各類眼病研究的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兒童及青少年的眼健康不但會關係到成年後的視力和視功能,甚至對孩子的一生都有重大影響。而及時發現兒童及青少年眼病,呵護視功能也成了很多醫生和家長的關注點。那麼,哪些眼病會影響孩子的視力呢?

近視600度以上要定期查眼底

近視是發病率最高的青少年眼病,也包括我們經常說的近視、遠視及散光。本質上,就是外界的光線通過角膜、晶狀體後,不能完全聚焦在視網膜上,類似於拍照沒對焦。

近視對視力有什麼威脅呢?不是配個眼鏡就行嗎?

首先,如果一隻眼屈光不正,另一隻眼正常,那麼屈光不正的眼看到的圖像不清晰,孩子大腦乾脆就忽略這不清晰的圖像,慢慢地這一眼就會出現弱視。如果兩隻眼睛的屈光度數相差過大,有可能產生「屈光參差」,時間長了,會影響大腦立體視覺的形成。立體視覺受損不但會影響成年後很多職業的選擇,甚至會影響駕駛車輛,帶來潛在的危險。

其次,如果近視來得比較晚,這時大多不會引起弱視,也不影響立體視覺,但也並不是萬事大吉。如果近視的度數大於600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度近視,高度近視不單單是靠眼鏡就能解決,這類患者更容易出現視網膜病變,例如視網膜脫離、黃斑病變等。需要定期檢查眼底。一般半年至1年1次。

如何打好孩子近視防控攻堅戰?一圖讀懂家長和老師應該做的

斜視孩子看東西愛側頭要注意

最近南京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國的東部,100個孩子中有5個斜視、1個弱視,可見斜視、弱視並不是什麼罕見病。

斜視就是兩隻眼不能同時看同一個地方。一隻眼注視,另隻一眼則可能內、外、上、下不同方向跑。這樣兩隻眼看到的東西就不同步了,寶寶大腦接受到不一致的信息後,就會引起視混淆或者復視。慢慢地,大腦就學會去忽略斜視眼看到的圖像。如果不及早治療,斜視眼看到的圖像總被忽略,漸漸地就會「用進廢退」、「變懶」,弱視就出現了。

有些斜視可以矯正治療,還有部分斜視必須手術治療。多數情況下,斜視經過及時治療,預後都比較好。對於家長來說,及時發現孩子的斜視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的眼位有異常,應該及時就診,以免影響視覺發育,造成弱視。還有一些情況也應引起注意:有些孩子看東西的時候總是歪著頭;有些孩子在觀察一樣東西的時候,總是喜歡側著頭,而不是把觀察物放在正前方;還有些孩子在集中精力時眼位是正常的,而在發愣或者出神的時候,一隻眼睛的眼位就「飄」開了。這些癥狀都告訴家長,孩子可能患了斜視,應該及時去看醫生。

如何打好孩子近視防控攻堅戰?一圖讀懂家長和老師應該做的

弱視6歲~8歲是矯正最佳時機

何謂弱視?通俗來講,就是其中一隻眼的視力沒有另外一隻眼好,顯得比較弱。弱視的發病原因主要是因為在視覺發育期間,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有效刺激不足,導致矯正視力低於正常的同齡兒童,但是眼科檢查未發現眼部器質性病變。

5歲以內是視功能發育的重要時期,視覺發育一直延續到6歲~8歲,如果這個時期因為某種原因造成雙眼視物障礙,視細胞就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視力就會停留在某種較低的水準,形成弱視。弱視發現後,及時進行訓練治療至關重要。有研究證實,如果在6歲~8歲前進行有效的視覺訓練,多數患兒會取得滿意療效,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並治療,成年後會延續視力較低的狀態,影響生活。如果小時候沒有經過訓練治療,長大後這一隻眼就很難達到1.0,如果兩眼視力差別懸殊,這時有可能還會影響立體視覺,這對於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很大的遺憾。

先天性眼病防止致盲要儘早就醫

先天性眼病雖然發病率不高,但是對孩子的視力影響是很大的,甚至有致盲的可能。在先天性眼病中,以先天性白內障和先天性青光眼較為多見。

先天性白內障多是雙眼發病,多數患兒有家族史,早期時外觀常常沒有明顯異常,多數表現為患兒目光獃滯,眼睛不能追物等,當發展到一定時期的時候,可以看到雙眼瞳孔呈現白色。多數先天性青光眼的患兒出生後,表現為「水汪汪的大眼睛」,即眼睛比同齡的兒童要大,且黑眼球呈微微的青色改變,伴有嚴重的畏光流淚,觸摸眼球感到較硬。先天性白內障和青光眼一經發現,需要儘快進行手術治療,儘可能挽救患兒視力,避免嚴重的視力損傷,甚至致盲。此外,還有其他的先天性眼底疾病,當家長髮現孩子視力有異常的情況時,應及時到醫院裡做全面篩查。

白瞳症發現孩子瞳孔發白要警惕

有一些家長是夜間開閃光燈給孩子照相時,一看照片嚇壞了,孩子有一隻眼瞳孔白得發亮——白瞳症,也稱為「貓眼症」,然後急急忙忙帶孩子到眼科,才發現原來是眼底有問題。其中最常見的除了先天性白內障就是視網膜母細胞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兒童期最常見的眼部腫瘤,是一種惡性腫瘤,多發現於3歲以下的兒童。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單側眼發病。最常見的癥狀就是白瞳症,也可能會伴有斜視。治療多以手術聯合放射治療為主。

此外,還有其他視網膜疾病可能會出現白瞳症,例如Coats病、永存原始玻璃體增生症、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家族性滲出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脫離等。當家長髮現孩子的瞳孔發白,或者視力有異常等情況時,應及時到醫院做全面篩查。

眼外傷稍有疏忽可能造成終身遺憾

據統計,小兒眼外傷已經成為兒童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小兒眼外傷的罪魁禍首都有哪些呢?在新生兒期,眼外傷多由於產鉗助產、病理分娩或助產者的某種操作不當而引起;嬰幼兒時期多由於自己的指甲、玩具的稜角或走路不穩跌倒碰傷而引起;學齡前時期(3歲~7歲),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理,喜歡模仿大人做事,但缺乏生活常識,容易出現刀、竹籤穿通致傷,在遊戲中誤傷者也不少見。

近年來由於雷射筆或者雷射玩具等引起的小兒黃斑雷射損傷較為多見,且多數為不可逆的損傷,稍有疏忽可能給家長和孩子留下終身遺憾。因此,家長在看護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提高培養防範眼外傷的意識。

總之,兒童期是視力發育的關鍵階段,多數疾病都可以防控,或者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效果良好。希望家長了解更多的眼病防護知識,讓光明伴隨孩子的一生。

延伸閱讀寶寶戴的小眼鏡年年要「體檢」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近視、散光之後,第一反應是絕不能讓孩子戴眼鏡,擔心一旦戴上眼鏡,就摘不下來了。因而孩子的視力發育被耽誤,跟不上同齡孩子。因此,加強眼健康科普宣傳,樹立對屈光不正的正確理解顯得尤為重要。

孩子最佳的篩查年齡是3歲~5歲,年齡太小,篩查困難,結果可靠性差;年齡太大,則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隨著孩子的身體發育,家長需要定期帶孩子去正規的醫療機構複查。就好比去年的衣服、鞋子,孩子今年不一定能穿得下,孩子的眼鏡也一樣。家長千萬不要等到孩子告訴你:「上課黑板看不清了」,才想起去複查。否則,配戴不合適的眼鏡也會影響孩子的正常視力發育。如果沒有定期複查,嚴重的會引起近視度數加深,眼睛偏斜等。

在發現孩子的眼睛存在屈光不正等問題以後,建議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文:健康報記者 張磊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主任 趙明威

惟視眼科 王玲玲

一圖讀懂來源: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

編輯:管仲瑤

審核:曹政

點擊下方圖標,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