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紀錄片《格薩爾的英雄草原》:活態史詩的首次全景展示

近年來出現了很多涉藏題材的紀錄片,在4k高清鏡頭下,神秘純淨的西藏帶給人諸多神往。提到格薩爾,很多紀錄片都只是一筆帶過,非藏族人只知道這是藏族人民引以為豪的曠世英雄,不曾了解其中深意。

“有人說過,如果你不了解《格薩爾》史詩,你其實根本不了解西藏,或者說你不了解藏族歷史、藏族文化。”《格薩爾的英雄草原》總導演、總撰稿李濤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格薩爾的英雄草原》海報

由上海廣播電視台紀實頻道製作的首部全面展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格薩爾》的大型紀錄片《格薩爾的英雄草原》將於12月29日到31日晚8:30上海紀實頻道播出,愛奇藝同步播出。

該片由上海市委宣傳部、青海省委宣傳部、上海廣播電視台、青海廣播電視台聯合出品,是上海文化支援青海的又一舉措,全片分為三集,講述被譽為古代藏族社會百科全書的史詩《格薩爾王傳》所誕生的地域環境和民族文化淵源,在描繪格薩爾文化版圖的同時,向世界呈現青藏高原獨特的地理形態、民族信仰、草原文明及格薩爾藝人的傳奇故事。

《格薩爾》是藏族民間文藝中的精品,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英雄史詩,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將《格薩爾》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李濤介紹說,格薩爾是一個很難說清楚、道明白的文化現象,紀錄片《格薩爾的英雄草原》化繁複為精要,使普通觀眾對史詩的脈絡也能夠清晰了解,既有場面的震撼,又有情感上的溫暖。“如此全面、綜合、系統地對格薩爾史詩進行電視化的描述,還是第一次。”

《格薩爾》史詩已經有120多部、100多萬詩行、2000多萬字,僅從篇幅來看,已遠遠超過了世界幾大著名史詩的總和。更重要的是,它是“活態史詩”,它還在不斷地生長,這本身就是件令人激動的事情,如何展示、挖掘,將會是這部紀錄片的價值所在。

格薩爾王曾出現在各種藝術形式的作品中,有電影、電視劇,甚至漫畫卡通片,紀錄片《格薩爾的英雄草原》希望從文化的角度能夠更加準確、豐富的去展現,所以主創團隊放棄了目前更流行的再現拍攝方法。“不想用花哨的方式來表現單純的故事”,而是以紀實鏡頭“更樸實立體的展現”。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紀錄片鏡頭我們看到了難得一見的四川博物院館藏的清代《格薩爾畫傳》唐卡,總共11幅。它們是目前所知全世界留存下來,最古老的一組格薩爾影像藝術,色彩鮮豔,精美絕倫。法國吉美博物館是首屈一指的亞洲藝術博物館,這裡珍藏著自18世紀以來的中國藝術品兩萬餘件,其中就包括兩幅格薩爾唐卡。巧合的是,這兩幅唐卡和四川博物院館藏的11幅極為相似,只在細微處有些許差別。根據文獻記載,1904年,在歐洲的某次拍賣會上,曾有11幅格薩爾唐卡作為拍品出現,法國吉美博物館收購了其中的兩幅,成為西方藏學研究者關注的對象。

格薩爾王的雕像

聯合總導演劉麗婷表示,“團隊一開始就確定要做成全部以格薩爾文化貫穿的片子,圍繞格薩爾來布局謀篇,史詩本體的貫穿性是每一集都要考慮的問題,格薩爾王的故事以及《格薩爾》史詩的成因,它對今天藏民族生活的影響,以及它在世界範圍的傳播等資訊,都是片子著力呈現的。”

初秋的青海湖畔

對年輕的紀錄片團隊來說,這是個巨大的考驗。導演組數次赴青海進行看景,走訪了果洛州的久治縣、達日縣、甘德縣、瑪沁縣、瑪多縣,黃南州的尖扎縣、澤庫縣,玉樹州的治多縣以及西寧等,搜集材料、局部拍攝、尋訪民間藝人、拜訪專家,為即將開始的大規模拍攝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016年的夏季直至2017年的春節前後,紀實頻道的五支攝製組先後十數次來到藏區,足跡遍及青海、西藏、四川、甘肅等地的雪山、草原、牧區、峽谷、江河等,長時間奔波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區域。青海同行戲稱他們是一支“高冷”的團隊。

攝製組在暴雪中拍攝

攝製組不僅在藏區拍攝了四季風景、說唱藝人、民俗生活,還在北京等地,採訪了大量的格學、藏學、文學、人類學、歷史、地理等專家學者,拍攝了眾多珍貴的格薩爾史詩文獻。

如果說,前期高海拔地區的拍攝,更多的是身體挑戰的話,那麽後期簡直是心靈的磨難。三集片子的內容涉及了藏民族、宗教、歷史等問題,弄清楚史詩的內容與脈絡,已經耗費了幾倍於一般選題的精力,而找到合適的、相匹配的表達就更難。從文稿到剪輯、到配樂,無數次的推敲斟酌與推倒重來。大家這樣堅持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對得起“第一部關於格薩爾史詩的大型紀錄片”這個稱號。

“《格薩爾的英雄草原》並沒有什麽野心,我們不過是想,怎麽能和自己從前做的東西不太一樣,而不是如何交差。同時我們也清楚,一部片子只能解決一個問題,訴求太多,結果會很糟糕。”總導演、總撰稿李濤說。

青海省作協副主席、青海省《格薩爾》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龍仁青(藏族)說:“這部紀錄片上乘精良,將史詩本身、說唱藝人、傳承傳播都進行了完整呈現,把這個文化現象生動地表述出來了,從解說、畫面到音樂,都可以看出創作者的功力與用心,完全滿足了觀眾的期待值。”

早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中國著名藏學家任乃強在深入藏區進行考察的過程中,接觸到了《格薩爾》史詩。對於這一龐大豐富的文化瑰寶竟然不為藏區之外的人所知,任乃強大為驚異。他認定這是藏族的一部偉大的“詩史”,立志將其介紹給世人。為此,任乃強花費了巨大的精力,翻譯整理了歷史上第一篇史詩《格薩爾王傳》的漢譯本,對於格薩爾的研究,也成為他畢生的事業。

幾乎和任乃強同時,法國藏學家亞歷山大·大衛-妮爾在藏區遊歷的過程中,也了解到格薩爾的故事,並為其所傾倒。她搜集整理了幾個《格薩爾》史詩的版本,寫成了《嶺·格薩爾超人的一生》,這本書首次系統地把《格薩爾王傳》介紹到了西方,並被翻譯成英語、西班牙語等多國語言,使格薩爾的影響擴大到國際範圍。

拜訪法國學者

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藏區封閉生活環境的改變,牧民從遊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變化等,傳統的口頭傳承文化的方式遭遇了嚴峻的挑戰。搶救和保護格薩爾說唱藝人刻不容緩,越來越多的格薩爾史詩研究者,通過錄音、錄像等手段,保存了一批老藝人的說唱版本並整理成文。

紀錄片《格薩爾的英雄草原》拍攝了仍活躍在青藏高原上的“遊吟詩人”們。從平均年齡不到十歲的格薩爾童聲合唱團,到“寫不完格薩爾故事”的藝人格日尖參,到德爾文史詩村,再到格薩爾馬背藏戲團,每一個藏族人口中都有一部《格薩爾王傳》。

在黃河源頭,廣闊的草原上,千萬條細流在草叢中肆意流淌,它們脆弱而自由,時斷時續卻又生生不息。《格薩爾》史詩正如這些涓涓細流,被高原的莊嚴、雪山的冷峻磨礪,被虔誠的信仰、質樸的生活浸潤,在一代代藏族人的口耳相傳中匯聚成奔騰洶湧的大河,穿越一千年歷史的煙塵和我們相遇。

有了這樣的中國故事,使紀錄片有了獨特的文化底蘊,底氣十足,自信滿滿,但全片的分集與結構、敘事風格上卻是從容內斂的。李濤說:“格薩爾無疑是個重量級題材,但創作上卻要舉重若輕,視覺奇觀不等同於文化視野寬闊。老祖宗講大音希聲、五色令人目盲,足以令我們警醒。”

據悉,《格薩爾的英雄草原》還將於近期在青海都市頻道播出,愛奇藝同步播出。目前團隊已開始進行英語版、藏語版的製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