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風濕、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該怎麼辦?藥王孫思邈一個良方有奇效

在農村,時常會見到被風濕性關節炎困擾的人們。其實風濕這種疾病是極其常見的,但是被風濕困擾的人們,大多都會對此感到苦不堪言。所以,如何調理風濕變成了很多風濕患者的迫切願望。那麼,有沒有一個比較好的治理風濕的良方呢?自然是有的,古往今來,中醫對風濕的良方自古皆有,但是要說最為著名的,還是藥王孫思邈的一個方子。

藥王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治腰背痛,獨活寄生湯。夫腰背痛者,皆猶腎氣虛弱,臥冷濕地當風所得也,不時速治,喜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痹緩弱疼重,或腰痛攣腳重痹,宜急服此方」。而獨活寄生湯的主要作用不僅僅是祛風濕、止痹痛,還有益肝腎、補氣血的作用。適用於痹症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臨床以腰膝疼痛、痿軟,肢節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為辨證要點。而現代研究發現,獨活寄生湯可用於治療慢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骨質增生症、小兒麻痹等屬風寒濕痹日久、正氣不足的患者。

?既然獨活寄生湯的功效如此強大,那究竟是由什麼藥物組成的呢?據《千金方》記載,全方由獨活三兩(9g),寄生二兩(6g),杜仲二兩(6g),牛膝二兩(6g),細辛二兩(6g),秦艽二兩(6g),茯苓二兩(6g),桂心二兩(6g),防風二兩(6g),川芎二兩(6g),人蔘二兩(6g),甘草二兩(6g),當歸二兩(6g),芍藥二兩(6g),乾地黃二兩(6g)組成。煎服方法是用水1000毫升,煎煮至300毫升,每次服用100毫升,每日三次。

這個方子有15味葯之多,為何會有這麼多葯?因為風濕性疾病並不好治,即便是藥王孫思邈也不敢輕易懈怠,傳下這個方子,雖然藥味比較多,但是配伍卻極其有講究。《醫方考》這樣評價道:「獨活、寄生、細辛、秦艽、防風、桂心,辛溫之品也,可以升舉肝脾之氣,肝脾之氣升,則腰膝弗痛矣;當歸、熟地、白芍、川芎、杜仲、牛膝者,養陰之品也,可以滋補肝腎之陰,肝腎之陰補,則足得血而能步矣;人蔘、茯苓、甘草者,益氣之品也,可以長養諸臟之陽,諸臟之陽生,則冷痹去而有力矣。」縱觀全方,奇妙之處在於,這個方子以祛風寒濕邪為主,輔以補肝腎、益氣血之品,邪正兼顧,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

全方以獨活為君葯,味辛而苦,性微溫,善於調理風邪,除痹痛,而且能夠下行去除下焦與筋骨之間的風寒濕邪。以細辛、防風、秦艽、桂心為臣葯,其中細辛不僅能夠搜剔陰經的風寒濕邪,還能除去留在經絡裡的濕邪;防風祛一身之風,還能勝濕;秦艽祛風濕、舒筋絡、利關節;桂心溫經散寒、通利血脈。一般調理風濕,這些葯其實就基本夠了。

但是風濕這種病邪,最是纏綿,容易傷人肝腎,容易耗傷人體氣血,所以孫思邈考慮到這個原因,就加了一些補益肝腎的葯。尤其以桑寄生、杜仲、牛膝三味葯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其中桑寄生與杜仲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元的妙用,而牛膝不僅能夠補肝腎、強筋骨,還能逐瘀通經、引血下行。而方中當歸、川芎、地黃、白芍主要起到養血活血的作用。方中人蔘、茯苓、甘草主要起到健脾益氣的作用。後面這些葯,除了甘草是使葯,其餘的都是佐葯。

然而這個方子奇妙之處還不止這些,可以說這個方子是由兩個梯隊的藥物組成的,第一個梯隊是由獨活帶隊,全面搜風通絡、祛風除濕、通利關節;而另一個梯隊由桑寄生帶隊,全面起到補益肝腎、養血活血、益氣健脾的作用。為什麼要這麼搭配?一是治療風濕的葯過於彪悍,會傷害人體氣血和脾胃,所以會用到四君子湯去白朮來健脾益氣,還會用到四物湯來養血活血;由於風濕性疾病極其纏綿難愈,病久多會傷肝損腎,於是以桑寄生、杜仲和牛膝來補肝腎、強筋骨。

由此可見,藥王孫思邈對於風濕這種疾病的治理可謂是殫精竭慮。但是,這個方子還有其他妙處,可能很多人並沒看出來。一是白芍與甘草,有點芍藥甘草湯的意味,可以柔肝緩急、舒筋活絡;二是當歸、川芎、牛膝、桂心的活血作用,寓含「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意思。綜合來看,這個配方的確十分奇特、妙不可言。但需要注意的是,濕熱實證的風濕性疾病,則不能使用獨活寄生湯。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