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方多省養老金收支缺口較大 學者稱“南錢北調”只是權宜之計

“拿南方的錢給東北發養老金”,這種思路並不奇怪。但要看到,無論是現行的中央調劑制度,還是未來實現全國統籌後調劑或統籌資金,都僅是彌補部分虧空地區養老金缺口的權宜之計。

針對“一些地方結餘較多,一些地方錢不夠花”的局面,近日,有學者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餘調到東北解燃眉之急。此言一出,立刻在社會上炸開了鍋。

養老金“南錢北調”,聽起來挺有衝擊力,但其實就是實行養老金橫向轉移。這種思路並不奇怪。

但是,從長期看,在養老保險制度的頂層設計方面,“借富濟貧”也只能是權宜之計,而非長久之策。

我國養老金存在結構不平衡問題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我國開始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社會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制度是其中的核心內容之一。

從總量上來說,我國的養老金並不存在著虧空的問題。相反,每年還都有大量的滾存結餘。根據人社部披露的數據,2018年,全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近5兆元,具備較強的支撐能力。

但總量上結餘並不意味著結構上平衡。由於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準不一,人口結構有所不同,導致養老金收支狀況出現很大的差異。在廣東、北京等發達地區,養老金存在著不少結餘情況,比如,僅廣東一省的滾存結餘就超過7000億元。

但與此同時,東北三省以及河北、內蒙古等地區則存在著較大的養老金收支缺口。據人社部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披露,當年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地區一共有七個,其中黑龍江滾存結餘達到負232億元。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解決養老金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成為實現社會保障公平、提高養老金使用效率的一道必須邁過去的坎。

養老金全國統籌是發展方向

而不斷提高養老金統籌層次,爭取盡快實現養老金的全國統籌,從而在全國範圍內有效地調配養老金使用,顯然是一種值得嘗試的做法。這也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一個方向。

不過,中央調劑制度只是邁向全國統籌的第一步。中央調劑制度作為過渡性的制度安排,用來緩解省際、地區間的養老保險基金不平衡的矛盾。

此外,全國統籌也必須以省級統籌作為前提和基礎。然而,儘管省級統籌的要求早就提出來了,但目前能實現這一目標的地區仍為數不多。這就說明,省級統籌都如此步履維艱,要想實現全國統籌,困難顯然要大得多。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在於各地利益有所不同。特別是有人擔心,這種為實現公平目標的制度安排,有可能導致效率的損失。

比如,如果養老金全國統籌的話,那就意味著需將養老金結餘地區的額度彌補給虧空的地區,這樣一方面可能損害結餘地區的征繳積極性,助長虧空地區的“吃大戶”依賴心理和“等、靠、要”行為;另一方面,還有可能出現“養老金競爭”的局面,即一些地區為吸引投資而競相以降低養老金為主的社保負擔為代價,這無疑會使本就捉襟見肘的養老金制度陷入更大的虧空之中。

按照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方案,個人账戶的資金並不包括在內。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個人账戶是當地職工的個人財產,不能夠隨統籌資金隨意分配到其他地區去。而且一旦個人账戶納入全國統籌,那就意味著要納入政府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預算,個人財產納入預算,也存在不小爭議。

調劑養老金絕非長久之道

事實上,解決養老金地區不平衡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地方政府的積極努力。也就是說,在實現養老金全國統籌的過程中,必須在堅持公平的同時高度重視效率的提高。

中央多次明確,省級政府是承擔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和彌補基金缺口的責任主體。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如何搞活當地經濟,吸引更多勞動力流入,擴充社保基金繳費範圍才是確保養老金安全的根本之道。

當然,為應對短期內養老金的支付危機,可以通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的步伐,提高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的比例。

總之,無論是現行的中央調劑制度,還是未來實現全國統籌後,調劑或統籌資金僅是彌補地區養老金缺口的臨時性和應急性的措施,絕不能以此作為一種可以依賴的長久之策。

地方政府特別是作為養老金虧空地區,必須在發展經濟和開源節流方面多下功夫。須知只有蛋糕做大了,民眾能夠分到的蛋糕才會多,“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目標才能順利實現。

□李長安(學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