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視劇市場期待“品質為王”

  《美好生活》晨報記者 曾索狄

  作為電視劇行業一年一度的盛會,昨天,由上海廣播電視台主辦的2018上海電視劇製播年會在滬舉行,對於中國電視劇產業過去一年中湧現出的新風向,眾多活躍在一線的行業精英展開討論。引人關注的是,儘管國產電視劇在過去一年得到品質上的整體提升,但目前電視劇市場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劇名、集數越來越長,套路化的製作越來越多。不少從業人員因而呼籲,當下電視劇創作仍需擠掉泡沫,品質為王。

  現狀 現實題材備受追捧

  業界曾有質疑,當越來越多人習慣在移動端觀看電視劇,當越來越多電視劇轉投影片網站,電視劇之於電視台,到底還有多大的意義?

  但在昨天的論壇上,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客戶總監龍長纓披露了一個有趣的數據:當前,電視劇依然是電視台主流節目中最重要的組成內容,2017年,電視劇佔電視台節目播出內容的26.7%,收視比重更高達30.9%。更重要的是,從2017年開始,現實題材電視劇在市場上強勢回歸,包括《人民的名義》《歡樂頌2》《我的前半生》等在內的熱劇都帶動觀眾對此類作品的追捧。“分析不同年齡段觀眾對電視劇的選擇,我們發現,從50後到80後,大熱劇是廣受歡迎的,他們選擇的重疊率相對比較高。”

  對此,SMG影視劇中心主任、東方衛視中心總監王磊卿認為,201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好劇迭出,有品質、有口碑、有市場,有強大的文化輸出力量,實際走向了良性循環、品質更新之路。究其原因,“深度”二字是關鍵。“主旋律劇有社會深度,不但有創業豪情,更有社會變遷的深厚底蘊;歷史劇有歷史深度,不僅有跌宕起伏的傳奇,更有故事背後的歷史縱深;現實題材劇有人性深度,摒棄標簽化人物,用深邃的人際智慧點燃話題;電視劇表演有演技深度,行銷至上、包裝至上逐漸讓位給了專業、真誠的實力表演。”

  遺憾 創作套路弊端凸顯

  品質提升的同時,國產電視劇過去一年留下的遺憾也不少。在昨天的年會論壇上,王磊卿直言,如今的電視劇劇名、集數越來越長,劇本孵化時長卻越來越短,五六十集體量的IP劇五個月內速成,急功近利,“我呼籲,電視劇必須瘦身,觀眾需要50集以下不摻水的乾貨劇,市場需要30集左右快節奏的創新劇。”

  對此,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輪值總裁、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楊偉東感觸頗深,“大部分國產劇砍掉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都不會影響整個劇集。從整體來說,為了這些不必要的內容,電視劇創作效率不高,製造爆款路徑上的效率也變得很低。”而打造《我的前半生》的製作人黃瀾認為,要找到大眾感興趣的話題、靈動的人物關係和好的情節,現實題材劇的劇本往往需要兩年以上的打磨,“沒有時間的投入,很難真正讓細節和台詞獲得觀眾認可。”

  更引發關注的是,如今很多電視劇創作上的“套路”。比如,都市劇錯將“工匠精神”當成海外拍攝的華麗跟風,雷同、累贅的海外取景屢見不鮮;在《戰狼》《紅海行動》走紅後,動作題材劇借海外英雄之名泛濫,“借屍還魂”成了當代動作神劇;而在古裝劇方面,帝王將相、後妃佳人泛濫,大量的“瑪麗蘇”創作也過度消費了古裝女性成長題材。

  趨勢 評價體系逐漸完善

  如何打造最具新時代氣質的品質之作?無論是主管部門,還是播出平台、製作公司,都動了不少腦筋。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副局長王瑋在論壇上透露,去年年底,文廣局啟動了2017-2021上海電視劇創作生產規劃編制工作。未來幾年中,將重點圍繞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制定上海電視劇生產規劃,對弘揚主旋律、彰顯主流價值的重點選題進行重點把握,加強跟蹤管理和把關指導,爭取按照時間節點推出一批具有標杆性的精品力作。

  不僅如此,播出平台對於好劇的選擇也有了更科學的依據。以SMG為例,其在全國衛影片道中率先開展了黃金時段電視劇綜合評價體系評審工作,其中,東方衛視黃金時段電視劇綜合評價以“品質”評價為核心,從思想性、專業性、創新性、融合力四個方面進行打分,結合收視率排名分值核定評價等次。去年底,SMG還調整設立重大影視項目辦公室,首個重大電視劇項目《大江大河》已經啟動。

  而在製作上,許多業內人士也給出了未來幾年可能的“爆款”方向。比如,弘揚民族自豪的新型軍旅劇,具有一定品質的科幻劇,借傳統文化回歸的文物保護劇以及聚焦現實的教育話題劇、金融話題劇,含有強情節元素的環境保護劇等都被認為具有一定的潛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