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逃避成為捷徑 這是真正的“佛系”?

/ 每天早上7點 / 發現美好禪意生活 /

這兩天,“逃避”一詞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中國青年報發文稱,有機構發布報告顯示,大學生正在讀研和準備考研的比例在上升。

在考研動機上,“就業”二字是永遠的主題。而除了沒有做好進社會“宮鬥”的準備,一些大學生的“逃避式考研”甚至是為了“逃避逼婚”。

由於各種各樣的壓力,逃避成為現代人很容易產生的一種心態和行為。若從佛教的角度出發,“逃避”應該如何看待呢?

出家、拜佛,意味著逃避?

在一些對佛教文化不甚了解的人看來,佛教及其崇尚的東西看似與世隔絕,出家往往被與逃避現實畫上等號。但情況真是如此嗎?

對佛理有深度理解的梁實秋先生曾受邀在太虛大師創辦的漢藏教理學院演講,他在演講中如此說到:

如佛之所以要成佛,即為的除一切眾生之苦而指導人的生活……貴院深體此義,知任何宗教皆不能逃避現實生活

平常一般人皆以為宗教是出世的,實則宗教非出世而是入世。尤其是佛教是救世利人的

修行不是去逃避煩惱和痛苦,而是如何在煩惱痛苦中去“自我發現”,認識真理,這就是“煩惱即菩提”。

佛教非出世而是入世,它推崇的不是逃避,而是正面地迎接煩惱、困難和痛苦,並在這個過程中去感知,不僅是認識事物,認識真理,更是認識自我。

信佛之人,如何看待逃避?

但這是否意味著當你遇到問題時,就可以完全把希望寄托在佛祖身上呢?非也。

部分對現實感到困頓的人,遇到問題想要逃避的人,會選擇去寺院拜一下佛,祈求佛祖能伸出援手,幫助其解決難題;有的人會參加“禪修班”,希望通過禪修解脫煩惱,釋放壓力。

這種“修行”真的就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嗎?不是。

佛法告訴我們,佛不能直接給信眾什麽,只能教人們“聞”“思”“修”,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的修行是修心,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視內心,破除我執;而不是逃避現實,轉移方向。

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一誠長老曾說,拜佛是幫助自己樹立信心,鍛造心靈的強大和堅實,然後讓你用這顆強大的心去面對世事......佛可能會告訴你離苦得樂、解脫煩惱的方法,但也仍然需要你自己努力去實踐這些方法,才能真正達到目標。

佛陀曾在講經傳道的時候講過,每個人都應該避免走兩條極端的路徑,其一是把自己沉醉於感官物欲的享受之中,其二則是以異行和苦行來把身體的需要剝削。我所找到的是不偏不倚的中道,它並不需要我們對苦惱逃避或抗衡,而是令我們可以直接面對痛苦,因而得以把痛苦降伏。

過度地尋求捷徑和外部幫助來解決問題,其實與逃避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一味地尋求外部的方式去解脫自我、解決問題,無疑是對佛法一個極其錯誤的認識。

所謂“逃避”,所謂“佛系”

“佛系”是如今我們日常經常會聽到的一個詞,但它的含義卻一直被曲解。人們總認為,該放棄時就放棄,就是佛系。

但這種所謂的佛系,其實是當下年輕人面對問題時內心無力感的一種自嘲和排遣,並不是對佛法正確的理解,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正如《禪遊天下》第一期中本起法師說的一樣,“現在大家理解的佛系是比較墮落的,負能量的。人應該還是有欲望,有抱負,奮進的。

面對問題,真正該做的,是在佛法的指導下認識自我,認知事物,而不是一味的“佛系”,一味地“逃避”。

互動時刻

你怎麽看待“逃避”?

歡迎留言分享哦

編輯 | 禪風網

圖 | 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