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同體質者的飲食宜忌

???一、特稟體質

釋義:特稟體質又稱特稟型生理缺陷、過敏。是指由於遺傳因素和先天因素所造成的特殊狀態的體質,主要包括過敏體質、遺傳病體質、胎傳體質等。特稟體質的人會出現打噴嚏、流清涕等癥狀,是因為衛氣虛損不能抵禦外邪所致。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特稟質養生以健脾、補腎氣為主,以增強衛外功能。

飲食原則:由於現代人每日過多地攝入蛋白類食物,反而對特稟體質(這裡多指過敏體質)者造成諸多不利影響,因而特稟體質者應合理搭配自身的飲食結構,飲食上一定要以清淡、均衡為宜,葷素合理配伍。

飲食宜忌:宜吃紅棗、蜂蜜、金針菇、胡蘿蔔等;宜忌蠶豆、蝦、螃蟹等。

二、陽虛體質

釋義:陽虛體質是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時易出現體內陽氣不足、陽虛生裡寒的表現,常表現為面色蒼白,氣息微弱,體倦嗜臥,畏寒肢冷,全身無力或有肢體浮腫,舌淡胖嫩邊有齒痕,苔淡白,脈沉微無力,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寒邪外侵或過食寒涼之品、憂思過極、房事不節、久病之後而發病。發病傾向:易患痰飲、腫脹、泄瀉等病,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應以益氣溫陽散寒為治則,還應針對臟腑辨證,分別溫補心、脾、腎之陽氣。用溫補陽氣葯時加少量補陰之品。平素注意調護改善陽虛體質,防止發病。

飲食原則:陽虛體質者的養生原則是保養陽氣,盡量減少陽氣損耗,故宜食熱量較高且富有營養的食物,並要盡量少吃或不吃生冷、冰凍製品。

飲食宜忌:宜吃羊肉、蝦、核桃、桂圓、黑米等;宜忌梨、綠豆、螃蟹等。

三、陰虛體質

釋義:陰虛體質是指當臟腑功能失調時,易出現體內陰液不足,陰虛生內熱的證候,常表現為形體消瘦,兩顴潮紅,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心煩易怒,口乾,頭髮、皮膚乾枯,舌乾紅、少苔,甚至光滑無苔,多因燥熱之邪外侵、過食溫燥之品、憂思過度、房事不節、久病之後而發病。發病傾向:易患虛勞、失精、不寐等,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邪。應以滋補陰液、佐以清熱為治則,還應針對相關臟腑陰虛辨證,分別選用滋養五臟之陰液、佐以清五臟之虛熱的方葯,根據陰陽互根理論,加少量補陽之品。

飲食原則:陰虛體質者由於體內陰液虧損,所以飲食養生時要特別注意多吃水果。另外,溫燥、辛辣、香濃的食物都會傷陰,故陰虛體質者應少吃這類食物。

飲食宜忌:宜吃蘋果、苦瓜、銀耳、黑芝麻等;宜忌韭菜、桂圓等。

四、平和體質

釋義:平和體質是一種以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臟腑功能狀態強健壯實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又稱為「平和質」。 平和質所佔人群比例,約為32.75%。平和體質中男性多於女性,而且年齡越大,平和體質的人越少。

飲食原則:平和體質者想要錦上添花,實在想用中藥來養生的話,那麼一定要注意不能選擇藥性較強的中藥,可以適當選擇一些性質平和的藥物來進行調理。

飲食宜忌:宜吃馬鈴薯、白菜、黃豆、西葫蘆、蘋果等;宜忌香腸、辣椒等。

五、濕熱體質

釋義: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脾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很常見。

飲食原則:濕熱體質是以濕熱內蘊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濕熱體質者適宜食用性寒涼、味淡或苦且具有清熱、利濕等作用的食物,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飲食宜忌:宜吃紅豆、冬瓜、梨、香蕉等;宜忌辣椒、韭菜、蒜等。

六、氣鬱體質

釋義:氣鬱體質是由於長期情志不暢、氣機鬱滯而形成的以性格內向不穩定、憂鬱脆弱、敏感多疑為主要表現的體質狀態。處於這種體質狀態者,多見於中青年,以女性多見,性格多孤僻內向,易多愁善感,氣量較狹小。氣鬱體質者的發病以肝為主,兼及心、胃、大腸、小腸。易傷情志及飲食,易產生氣機不暢,如鬱病、失眠、梅核氣、驚恐等,現代研究此類體質易生腫瘤。調理治療宜調暢情志,疏通氣機。

飲食原則:氣鬱體質者因為氣機不通暢,宜選用具有調理脾胃功能的食物;還可以飲用具有健脾、養心、安神功效的湯;並要多吃蔬菜和營養豐富的魚肉等。

飲食宜忌:宜吃燕麥、山楂、柑橘、黃豆、紅棗等;宜忌辣椒、咖啡、冰淇淋等。

七、血瘀體質

釋義:血瘀體質是指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時,易出現體內血液運行不暢或內出血不能消散而成瘀血內阻的體質,常表現面色晦黯,皮膚粗糙呈褐色,色素沉著,或有紫斑,口唇黯淡,舌質青紫或有瘀點,脈細澀。多因七情不暢,寒冷侵襲,年老體虛、久病未愈等病因而發病,常隨瘀血阻滯臟腑經絡部位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癥狀,發病傾向:易患症瘕、痛症及血證。應以活血化瘀為總治則,平素注意調護改善血瘀體質防止疾病發生。

飲食原則:氣滯血瘀體質者宜用行氣、活血葯來疏通氣血,達到「以通為補」的目的,如柴胡、香附、鬱金、當歸、川穹等均有助於改善氣滯血瘀。

飲食宜忌:宜吃山楂、黑木耳、雞肉、胡蘿蔔等;宜忌栗子、蠶豆等。

八、氣虛體質

釋義:氣虛體質是指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氣的化生不足時,易出現氣虛表現,常表現為語聲低微,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白,氣短懶言,精神不振,體倦乏力,常自汗出,動則尤甚,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苔白,脈虛弱,因各種病因而發病,因心肺脾腎氣虛部位不同而並見不同的癥狀,發病傾向:易患感冒、氣虛眩暈、內臟下垂,平素抵抗力弱,婦女分娩後易患產後虛羸、產後目病等,病後康復緩慢。治療以補氣養氣為總治則,還應針對臟腑辨證,分別選用補臟腑之氣方葯。根據氣血同源理論,適當加用補血藥。

飲食原則:氣虛體質者可以通過飲食的方法進行調節。一般來說氣虛體質者應該選擇具有補氣作用的食物;進食量也應根據身體的具體情況而定。

飲食宜忌:宜吃山藥、紅棗、牛肉、鰱魚、海參等;宜忌白蘿蔔、香菜等。

九、痰濕體質

釋義:痰濕體質是指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易引起氣血津液運化失調,水濕停聚,聚濕成痰而成痰濕內蘊表現,常表現為體形肥胖,腹部肥滿,胸悶,痰多,容易睏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舌體胖大,舌苔白膩,多因寒濕侵襲、飲食不節,先天稟賦、年老久病、缺乏運動而發病,常隨痰濕留滯部位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癥狀,發病傾向: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對梅雨及濕重環境適應力差。應以燥濕化痰為治療大法,平素注意調護改善痰濕體質防止痰濕病證發生。

飲食原則:痰濕體質的形成與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其中飲食結構不合理、高能量食物攝入過多都是形成痰濕體質的重要原因。所以,痰濕體質者應該以低脂肪、低糖、低熱量等食品為主。

飲食宜忌:宜吃紅豆、白蘿蔔、羊肉、小米、南瓜燈;宜忌石榴、柚子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