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較真 | 咳嗽、濕疹、肥胖……自媒體你還想給牛奶潑多少髒水?

較真要點(趕時間?看要點就夠了):

查證者:石正莉 | 北京友誼醫院臨床營養科初級營養師

每隔一段時間,牛奶就會被某些自媒體推到風口浪尖,帶起一片“牛奶是萬毒之源”的節奏,呼籲讀者別再喝牛奶。其實,事情真不是自媒體文章所描述的那樣。

一、喝牛奶不會引起胃酸返流,不會引起咳嗽和多痰

咳嗽是一種通過刺激神經反射弧而發生的活動。咳嗽感受器廣泛分布在人體中,比如咽喉、氣管、支氣管、食管、胃、橫膈膜、胸膜、甚至耳道和耳朵裡的鼓膜中。當這些感受器接觸到酸、冷、熱、灰塵、黴菌、氣味、過敏原等刺激時,特定的反射通道被激活,進而觸發咳嗽。

很多時候,咳嗽會伴有痰。痰實際上是呼吸道粘膜細胞的分泌物,可能因接觸上述刺激源而產生,也可能因胃酸返流而觸發[1]。

那麽,走消化道的牛奶會引發胃酸返流嗎?不會。研究顯示,容易引起返流的食物有咖啡、茶、汽水、巧克力、薄荷、洋蔥、酒精等;另外,辛辣的食物、油膩的食物、柑橘類水果、檸檬汁、橙汁等都可能會加重返流症狀[2]。

從痰的顏色像牛奶,歸因到痰多是因為喝牛奶,更是無稽之談。實際上痰不只有白色,還有黃色、綠色、棕色、黑色、紅色。一般來說,偶爾有無色或白色的痰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無須擔心;如果分泌大量白色痰液,亦或痰液呈黃色或綠色,可能是由於細菌感染導致的;痰液呈棕色或黑色,則可能是由於吸煙或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的;出現紅色痰,大概率是因為咳嗽劇烈引起呼吸道血管破裂,導致血液摻雜在痰液中。這些原因都和喝牛奶沒什麽關係。

所以,喝牛奶導致咳嗽和多痰的說法不成立。

二、任何人種都有患上乳糖不耐受的可能,但這和是否“勇猛”無關

喝牛奶後出現腹瀉、胃痛等胃腸道症狀,並且不喝就症狀消失的人,是患有乳糖不耐受。這類患者體內缺乏乳糖酶,無法分解吸收牛奶中的乳糖,導致胃腸道反應。但是,乳糖不耐症不是可怕的疾病,患者只要避免攝入奶製品,或者以優酪乳替代鮮奶,就不會有健康隱患,也不會演化成萎縮性胃炎和胃癌。

中國確實是乳糖吸收不良高發的國家,患病率高達85%。美洲和歐洲的患病率也確實相對較低,分別為拉丁美洲(38%)、北美洲(66%)、歐洲(47%),但是其中也不乏患病率高的國家,比如亞美尼亞(98%)、捷克(81%)、哥倫比亞(80%)、意大利(72%)、俄羅斯(61%)等。[3]

因此,能不能消化牛奶不是由哪個種族比較“勇猛”來決定的,即便是西方人也存在乳糖不耐症高發的情況,更何況人種之間壓根就沒有“虛弱”與“勇猛”之分。

三、牛奶和慢性濕疹真的沒什麽關係

慢性濕疹的病因到目前為止,尚不明確,被科學界廣泛接受的解釋是:在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下,皮膚屏障功能本身就不全或遭到破壞,水分經表皮不斷丟失,同時,皮膚在抵禦外來病原物質入侵發起免疫反應的過程中引發皮膚炎症,也改變了皮膚表面的正常菌群,從而引發經久不愈的濕疹。[6]

在不存在對牛奶過敏的情況下,喝牛奶不會破壞皮膚屏障功能,也不會誘發濕疹 。

四、長蛀牙又長胖的錯不該由牛奶來背,那是不良生活習慣的問題

牛奶不是引發肥胖的因素。肥胖是因為從食物中攝取熱量大於實際能量消耗,而牛奶本身並不屬於高熱量食物。每100克牛奶的熱量為54大卡,脫脂牛奶的為33大卡,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上推薦,成年人每天攝入300克奶,也不過100~162大卡,而成年人每天需要攝入大概2000~2400大卡。所以,除非是本身攝入就過量,否則按指南推薦量喝奶根本無法構成肥胖威脅。

蛀牙的發生是因為進食後沒有做好口腔清潔,食物殘留會滋養定植在牙齒上的細菌,細菌產生的酸性物質會侵蝕牙齒的外殼和內含的礦物質,於是牙齒被破壞程度從表面的縫隙演變成小洞,感染範圍從牙齒表面深入到牙髓。[7]

所以,如果說牛奶會引發蛀牙和肥胖,倒不如說是不良生活習慣的問題。

五、缺鈣與抽筋、骨質疏松有很大的關係 ,而牛奶是膳食鈣的一大來源

其實,抽筋和缺鈣有很大的關係。當膳食中鈣、鉀、鎂缺乏的時候,容易引起肌肉興奮,表現出抽筋的症狀。

而且,骨質疏松和缺鈣也密切相關。人的骨頭會持續動態地保持新舊更替,鈣是機體造骨的最主要原料之一。40歲以後,機體制造新骨頭的速度比舊骨頭死亡的速度慢,骨質疏松的發病風險也從此大幅度逐年增加。在這種情況下,鈣攝入不足會提高患骨質疏松症的風險,而不是自媒體說的沒有關係。

另外,從數據上來說,自媒體所述的“喝奶最多、骨質疏松症最多”的情況也不成立。首先,挪威和美國並不是牛奶攝入量最高的國家,也不是骨質疏松最多的國家。[9,10]再者,我們在討論導致骨質疏松的營養因素中,不能單一地考慮鈣的攝入量,沒有維生素D的助攻,鈣也無法有效地被吸收去造骨。研究顯示,相對靠近赤道的地區,整體的骨質疏松率明顯偏低。這可能是因為不同緯度的國家日照條件不同,導致人體內維生素D水準差異,繼而鈣的吸收率便不同,骨質疏松率也就表現出地域性差異。(科學研究通常選擇髖部骨折發生率作為量化骨質疏松的指標,因為骨質疏松很多都是沒有症狀的,做檢查的費用也很高;髖部骨折發病率很大程度地反應了一個地區的骨質疏松率,而且數據容易獲得。)

所以,自媒體文章拋出來的“牛奶攝入最高,骨質疏松症發病最高,所以鈣不是病因”的觀點,從理論、邏輯到數據都不能成立。

不可否認的是,牛奶是一個不錯的食物,蛋白質含量豐富,還是膳食鈣的一大來源。而且,一項納入136384名受試者、橫跨5個大陸、涉及21個國家的研究表明,牛奶的攝入和降低心髒病的發生和死亡風險相關[11]。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兒童每日攝入300~500克奶,成年人每日攝入300克,孕產及母乳餵養女性每日攝入300~500克[8]。在沒有特殊疾病的情況下,喝了牛奶也沒有任何不良反應的人,千萬別斷奶,最好把這個優秀的飲食習慣延續下去。

本文編輯:zolazhang

還有更多問題求真假?微信搜索“較真辟謠神器”小程序,點擊“問答”,較真妹等著你~本文參考文獻請見微信號“全民較真”發送的版本。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