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愛是有限的,而不是無條件的?

社長說

願你學會,與愛相處。

●●●

為什麽愛是有限的?

在愛情裡,很多人會有這樣一個信念:你愛我,就應該……

總有些人覺得,無條件的愛,就是滿足他的全部。甚至覺得,愛一個人,就是滿足他的全部。你愛我,就應該滿足我。顯然這是兩個概念。混為一談,是危險的。

每個人的心中也都在渴望著這樣一種愛:無論我是好是壞,你都不離不棄。無論我表現出什麽樣子,你都還是無條件愛我。

他們不相信愛,就開始測試愛。我加大需求,看你還是否願意滿足我。我折磨下你,看你是否還願意愛我。

結局常常是:愛經不起測試。然後他們就成功的驗證:我果然不被愛。

可無條件的愛,不是要什麽就給什麽。

渴望無條件的滿足是危險的。

很多人會抱怨對方“不愛我”。其實他們所說的並不是不愛,而是不夠愛。包括對爸爸媽媽、朋友、伴侶的抱怨和控訴,我們責怪的是他們沒有給我我想要的劑量的愛,沒有滿足我的需求,沒有給我我想要的方式的愛。但你說他們一點都不愛嗎?

他們也許沒有滿足你的全部,但並不是什麽都沒付出。

這個人跟你不是敵人,也不是陌生人。一點都不愛你,也挺難的。

對方在付出這些微薄的愛的時候,是有條件的嗎?

也許有,更多的時候可能都沒有。他們只是想為你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一點點事。

比如說關係中的沉默。你很想讓他給你一個回應,可是他只是沉默、冷漠、不說話。你就覺得不愛。實際上,他只是不想跟你吵架傷害你。他也在情緒裡,他做不到好好說話哄你,他能做的只有忍著自己的情緒不發泄給你。

可是你看不上,在你的世界裡:

你不按照我想要的方式來做,就是不愛。

你讓我糟糕的感覺沒有變好,就是不愛。

你沒有給我想要的滿足程度,就是不愛。

當他們體驗到不被愛,就開始了折騰。全然忽視對方其實已經做了很多。實際上他們只是在說:你沒有滿足我想要的全部,就是不愛我。

想給出無條件的滿足更是危險的。

被指責的人容易認同。他們會自責、內疚,覺得自己的確不夠愛對方,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

比如媽媽會在不滿足孩子的時候感覺到內疚。她會覺得孩子有情緒,就應該無條件接納。孩子有需求,就應該無條件滿足。自己不應該對他發火,不應該給孩子帶來傷害。

“給孩子帶來傷害”,是很多媽媽難以接受的事。可是她們又做不到不傷害。

戀人中亦經常如此。他們的確感覺到自己的行為傷害到了伴侶,也覺得自己行為是不對的,很想去調整自己的生活、脾氣、節奏,去照顧到對方。可是又總是做不到,進而自責。

這種內疚會讓他們無法承受,就會轉化成暴躁發泄出來。實際上脾氣暴躁的人,有很多是因為內疚。他們在要求自己無條件滿足對方可是又做不到,他們對自己的攻擊投射了出來。

想給出無條件愛的人,是容易自責、內疚、壓力大、內耗大的。

他們總覺得:

他想要就滿足他聽他的,才是愛。

不給他帶來任何的傷害,才是愛。

這種理想化的愛,超出了他們的付出力。他們就很容易崩潰。

導致這些的,是我們內在原始的自戀。

健康的愛乃至健康的無條件的愛是這樣的:

我給你我所能給的,不以回報為目的,就是無條件的愛你。而非給出你想要的全部。

我尊重自己能力有限,無法給到你想要的全部,而不必自責,這就是無條件愛自己。

我尊重你因為沒被滿足而憤怒、受傷,知道並尊重這是你應對匱乏感的方法。而不必責怪你不該有情緒,不該有需求。這時候我靜靜陪著你受傷,就是無條件的愛。

就像這樣一個媽媽:

孩子想要一個200塊的玩具,媽媽不想買。但她不會指責孩子貪婪、不懂事、不體貼,更不會找一堆為你好的理由解釋為什麽不買。媽媽只是溫柔的誠實的告訴孩子:媽媽心疼這200塊錢,覺得這個玩具很貴,不捨得給你買。

聽起來很殘忍,可這就是一個真實的媽媽。

孩子就開始鬧脾氣了:你就是不愛我了,都不捨得給我花錢!

然後媽媽就停下手裡的事,靜靜地看著他哭鬧。告訴他:媽媽是更愛錢,可媽媽也愛你。媽媽還是會給你買不貴的玩具,會給你做飯、洗衣服、照顧你、供你讀書、,這些都是媽媽愛你的表現。

陪伴和安撫,就是媽媽能做到的。

孩子哭了會兒,說了句:那我能要這個20塊的嗎?

媽媽說,可以呀。

這是個真誠的媽媽,她給出了能力內能給的全部。讓她為孩子花錢買她認為貴的東西,她就是下不了手,超出了她的心理接受能力。但她不會因此否認孩子的需求有問題,也不會讓孩子覺得不買就是不愛了。

她幫助孩子看到了:媽媽是有局限的。媽媽給不了你無條件的滿足,但媽媽還是有給你愛。沒有100分,但不是0分了。那麽他長大後也就知道:別人即使沒有給我100分,也還是在愛著我。並不因為此刻沒有滿足我就放棄我了。

這個過程,一開始的確是難受的。不被滿足的確很難受。可我們終究要面對自己的這部分喪失:這個世界,無法無條件滿足我們的全部。

這個喪失,孩子小時候媽媽沒有能力幫他面對。長大後,他就需要自己更艱難地在感情裡一次次面對。

網上有個故事說,媽媽不給孩子買房,理由是告訴他你應該獨立。真的不如直接告訴他,媽媽不捨得給你花這些錢。

如果你怕看著別人不被滿足的時候難受,其實是你自己忍受不了不被滿足,然後投射為他也忍受不了。

忍受孩子中間的這部分哭是煎熬的。煎熬在於:媽媽不能接納自己的能力有限。更不相信孩子可以在失望裡學會自己面對。媽媽想承擔孩子的全部,拒絕給他成長的太空。

戀人之間也是這樣的。他們不能看著另一半作啊鬧啊,因為他們不能接受自己“我給你的愛是有限的”,他們總覺得給出全部才是愛。

這個也不是冷漠。跟冷漠的區別是:我只是滿足不了你這個需求,但其他我能做到的,我還是願意為你做的。我並不因為你向我索取,而對你有意見或因此而懲罰你、離開你。我沒有辦法消除你的貪婪和不開心,但我能給出的這部分,是心甘情願不帶誘惑的。

很多人也覺得,愛我就要容忍我的一切。接納我的好,更要接納我的壞。可是接納你的壞,不代表能接納你的傷害。可以接納你平凡、笨、醜,不代表能接納你的攻擊、控制、否定。不接納也並非愛就有條件,並非就不愛了。我容忍不了你帶來的傷害,而選擇逃避或離開。是因為給不出更多了,是更愛自己要先保護自己,不是不愛了。

先愛自己,不代表就不愛你了。

愛是有限的,不代表愛就是有條件的了。

正因為愛是有限的,我們才學會了有部分不被愛的時候自己面對,從而得到成長。

從這個角度來說,

我們都被無條件愛著,隻不過我們還沒學會跟自己的不被滿足相處。

而一個人成熟的過程,就是不得不學會了接受愛是有限的。並且,學會了跟自己的不被滿足相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