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內蒙古自治區歷經二十年的反覆拆分,為何面積非常遼闊?

在我國省級行政區中,內蒙古自治區的面積雖然不是最大的,但屬於面積遼闊的省級行政區之一。但是,內蒙古自治區剛剛建立的時候並不是這個樣子。從內蒙古自治區建立,到行政區劃的徹底穩定,大概經歷了20年左右的時間。一個重要問題出現了,內蒙古自治區歷經20年時間的抵禦變化,如何擁有了面積遼闊的行政區劃呢?其實,內蒙古自治區與塞北四省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一、內蒙古地區曾經長期沒有行政區劃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中原王朝一直長期經營中原和江南地區。至於北方草原,經常不在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之一,而是草原部落的勢力範圍。雖然在國力強盛的時候,中原王朝也會進行一系列的北伐行動,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原王朝的國力衰敗以後,北方草原政權甚至能夠直接威脅中原王朝。從秦漢時期一直到明朝,這個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北方草原上出現了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一系列的政權。這樣的情況在清朝時期結束,在清朝入關之前,清朝已經控制了東北和蒙古草原,講究滿蒙聯姻。但是,清朝採用了非常糟糕的區劃政策。在內陸地區沿用了明朝的行省制度,但是在北方草原地區則沒有出現行政區劃。由於缺乏行政區劃,清朝對北方草原的控制力是非常有限的。在康乾盛世時期,這個問題並不明顯,但是進入清朝統治後期以後,北方草原面臨著很大的威脅。尤其是北方的沙俄帝國,堪稱是虎視眈眈。

在清朝統治時期,在西北和東北地區陸續建立了行省制度。在內蒙古地區,由於情況複雜,始終都沒有推行。在清朝滅亡以後,北洋軍閥政權意識到了北方的危急情況,雖然沒有建立行省,但是在北方劃分了幾個特別區。特別區的等級類似於副省級行政區,例如察哈爾特別區。但是由於軍閥混戰不斷,國家暫時沒有這方面的精力。1928年,在北伐戰爭結束以後,國家終於能夠騰出手來,處理內蒙古地區沒有行政區劃的問題。鑒於北方危急的形勢,由於內蒙古地區的跨度太大,從軍事防禦的角度來說,非常不利於作戰。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內蒙古地區被分成了4個部分,也就是綏遠省、寧夏省、察哈爾省、熱河省。此外,甘肅省和東北三省也分到了內蒙古的部分地區。利用拆分的方式,保障了內蒙古地區的安全。在抗戰時期,日本軍隊佔領了綏遠、熱河等地,並且扶持了臭名昭著的偽蒙德王政權。

二、內蒙古地區經理了一系列的區域變化

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請注意,當時,內蒙古自治區的管轄區只有現在的內蒙古東部,管理區並不大。由於戰爭還沒有徹底結束,國家沒有精力重新調整區劃。一轉眼到了建國的初期,戰爭已經基本結束,國家開始進入發展經濟和恢復生產的階段。隨著外部環境的緩和,北方的巨大威脅不複存在。塞北四省存在的價值已經越來越小,到了1952年,察哈爾省首先被撤銷,大部分管轄區並入了內蒙古自治區。1954年,我國進行了大規模的區域整合,其中就包括寧夏省和綏遠省。綏遠省並入了內蒙古自治區,寧夏省的南部並入了甘肅省,北部並入內蒙古自治區。1955年,作為碩果僅存者,熱河省也被撤銷,北部地區並入內蒙古自治區。再加上東北三省和甘肅省劃分給內蒙古的部分地區,內蒙古自治區的現代行政輪廓基本形成。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跨度最大的自治區,各地的人們前往首府呼和浩特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60年代末期,原本已經固定的內蒙古區劃,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出現了很大的調整。內蒙古自治區的西部,分別劃分給了甘肅省和寧夏自治區。內蒙古的東部,則劃分給了黑吉遼三省。內蒙古自治區的管轄區僅僅剩下了內蒙古的中部,面積大大縮小。這樣的情況大約持續了10年時間,到了70年代末期,隨著局勢的緩和,原來劃分出去的地區,重新還給了內蒙古自治區。截止這個時候,內蒙古的行政輪廓徹底形成,基本上沒有再出現什麽變化。由於內蒙古自治區的跨度過大,因此出現了各種類型的方言。例如東部地區的口音,更接近於東北話。西部地區的口音,則出現了明顯的甘肅音和陝西腔。對於自治區兩端的人們來說,前往自治區首府需要10多個小時,除非特別需要,否則會選擇臨近的城市。例如東部地區的人們,可能會選擇哈爾濱和長春,距離比去呼和浩特更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