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注重性別教育?當心孩子成娘炮!這些方法培養孩子形成健康觀念

自從我當上了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的爹,必須承認,我看世界的角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特別是想到十年、二十年以後的未來,都是有兩個孩子存在的未來,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憧憬他倆長大成人的樣子。有時候又忽然開始擔心起來,孩子到了青春期,到了叛逆期我該怎麼辦。

隨著網路的發展,一些新生的詞,比如「女漢子」「娘炮」已經屢見不鮮了。這些詞的出現,從側面可以看出一些問題,部分年輕人甚至崇尚反性別的打扮和性格。絕大多數的爸爸媽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娘娘腔」或者「女漢子」,那麼在恰當的時候給予孩子性別教育,就顯得尤為關鍵了。那麼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性別教育。

性別教育的定義和重要性

性別教育是指,讓孩子在童年時就能夠清楚認識到自己正確的性別角色,讓孩子發展出適合自己自然性別的個性風格。

孩子對於性別的了解程度,易被外界環境左右,因此性別教育是很必要的。一在,我家大寶和我們聊起,說她們班主任說現在班裡的孩子男女性格顛倒了,說班上的女孩子性格偏向粗心、狂野、潑辣,反之男孩子則是多唯諾、敏感、缺乏陽剛之氣。其實我認為和現在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從大寶班上開家長會就可以看出來,54個孩子,每學期去參加家長會的男家長不超過10個人,父親在孩子教育中應當呈承擔的責任並沒有承擔起來,家庭教育的重擔全部落在了媽媽的身上,如果父親在男孩的成長中缺失,母親又過度強勢,男孩很容易長成」媽寶男「。

性別教育越早開始越好

正常情況下,3歲左右的孩子就已經開始樹立男女的性別概念了,那時他就開始知道有男女之分了,這個時期就可以簡單地進行性別教育。

性別教育,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具體的性別概念對於孩子來說,其實並不容易理解,但他們對於性別的認識從很小的時候就有了。嬰兒在四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將男性與女性的聲音和照片進行匹配;一歲左右,就可以明確區分男性與女性的照片;三歲以前,可以準確說出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不過,五歲之前的孩子還沒有發展出性別恆常性,也就是對性別的概念還有些模糊,認為人的性別是可以被輕易改變的,比如換件衣服或者戴個假髮;到孩子六七歲時,逐漸掌握了性別恆常性,開始知道性別不會被輕易改變。準確明晰的性別差異,是健康人格的組成部分,可以讓孩子日後以正確的性別角色更好地融入與適應社會,因此父母需要跟孩子適時、適當地進行「男女有別」的教育,但是不能以傳統的「性別」觀念為名,對玩具、興趣、學科,甚至是能力,都過早、過偏地分割出「男生版」、「女生版」,不知不覺束縛了孩子,為他們的成長「設限」。

科學調查顯示,孩子所接收的性別教育,幼兒階段的作用要比青春期階段更加顯著。很多實例發現,對同性產生愛慕之情的人多半都是幼兒階段的一些經歷所導致。我家元寶兩歲半左右就有了性別意識,上廁所時會讓媽媽出去,並告訴媽媽:」我是男孩「,有時,他敲門進姐姐的房間,而姐姐在換衣服,姐姐一喊,他就自覺地退出來,去商場裡上廁所,他會讓帶去男廁所。有時寶媽一個人帶他去女廁所,他還不肯進去,要做半天的思想工作。但是,在中國,性別教育還不夠完善,幼兒園裡小朋友不論性別共用同一廁所的狀況時有發生,全然不顧分廁對孩子辨別性別的重大影響。因此,不管是家長還是幼稚園,都應該意識到性別教育對三歲至六歲的孩子來說非常關鍵。應教導一些相關基本知識,讓孩子能夠正確認識自我,並可以保護好自己。

父母要做好榜樣

父母自己就象孩子的一面活生生的鏡子,自己在家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也會影響孩子。如果爸爸媽媽都能擁護彼此,孩子在擁有正確明顯的性別特點的環境下成長,也會更容易地認識到自己的性別角色。父母如廁是否關門,夫妻洗澡是否避過孩子,如果生活環境並不寬敞,一家多口居住在一間房間內,在孩子稍大後可以考慮拉個簾子之類的,起居分開,讓孩子與夫妻之間可以保有相對隱私的空間。同時父母應意識到孩子的身體是私密的,即便是父親也不可以與女兒過於親密,必須以身作則,在平時與女兒的相處中,自然與女兒保持有距離感的親近讓女兒覺得需要在爸爸面前保持自己的隱私。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