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忠義猶勝演義關羽,卻被作者所忽視的漢末第一忠臣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是後世所有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金庸先生曾經說過,中國後世的小說家都從《三國演義》之中吸取了營養。此書的作者是元末明初時期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因其曾在軍中從事,故此對於描寫兩軍對壘,計謀互較的戰爭場面是信手拈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一場場氣勢恢宏的大戰讓讀者幾乎是身臨其境。而且,羅老先生對於人物的塑造也是下足了功夫,在他的筆下,義薄雲天的關羽,智多近妖的諸葛亮,“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諸多三國英雄躍然紙上,這些正是《三國演義》被譽為四大名著,至今仍然為大眾津津樂道的原因之一。

▲《三國演義》繼承了傳統史學的實錄精神,利用“七實三虛”的寫作手法描述三國時期的歷史和人物。

不過,三國時期裡的出場人物何其之多,據統計,《三國演義》一書中出現的有名有姓的角色就已經有一千兩百多位,為求文學效果,也只有抓住幾位重點人物描述,故此,總有幾位三國歷史中的高人,即使他們勇比呂布,謀欺諸葛,也會被作者所忽略,有的隻用寥寥數筆帶過,而有的,則成了背景板,更有甚者,被作者完全忽視,連出場機會都沒有,比如漢末的一位大忠臣,臧洪。

▲民間有首將三國武將串聯而成的打油詩,雖出處不詳,卻廣為流傳。詩為:一呂二趙三關羽……打末文鴦與薑維。

《三國演義》中,第一個大事件是黃巾起義,但篇幅不多,而第二個事件,董卓亂漢則篇幅較長,整整寫了七個章回,從董卓進京開始,到呂布奉詔殺賊為止,而其中最為闊大的場面即為十八路諸侯討董,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皆是出自於此。而歷史上討董聯盟的實際發動者,臧洪,卻在書中銷聲匿跡,隻字不提。

▲三英戰呂布當屬《三國演義》中巔峰的單挑戰役之一。

臧洪是東漢末年名將臧旻之子,《後漢書》中載:“洪年十五,以父功拜童子郎,知名太學。洪體貌魁梧,有異姿。”在臧洪20多歲的時候,被選為孝廉,與劉繇、王朗等人一同被外選為縣長。但東漢末年,風雨飄搖,宦官、外戚爭鬥不休,朝政日益腐敗,臧洪對此深惡痛絕,卻無能為力,只能辭官回鄉,沒過多久,被廣陵太守張超聘請為功曹。後董卓篡逆,臧洪誓要挽救國難,他和張超說:“明公兄弟世受國恩,如今國難當頭,何不興義兵,討伐國賊,為天下倡義?”張超從之,於其兄陳留太守張邈商議騎兵之事,一拍即合,於是便號令群雄於酸棗會盟舉兵。

▲張超對臧洪評價頗高,曾雲:“臧洪海內奇士,才略智數不比於超矣。”

酸棗大會時,各路諸侯齊聚,推袁紹為盟主,誓要討逆賊,匡正天下,但在設壇盟誓時,眾人卻都互相推讓,無一人上壇領誓,之後只能共推臧洪上壇。臧洪不像他們一般心懷鬼胎,毫不推辭,升壇歃血,宣讀盟誓,《三國志》載:“洪辭氣慷慨,涕泣橫下,聞其言者,雖卒伍廝養,莫不激揚,人思致節。”可惜的是,雖盟軍已成,但卻少有人心懷國家,直至於還未討董成功,各路諸侯之間反倒是相互猜忌,遲疑不前,空耗軍糧。“江東猛虎”孫堅一路進軍,所向披靡,卻被袁術所提防,而導致軍中斷糧,最後險些功虧一簣。孫堅、袁術二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各有封地,各有野心的十八路諸侯呢?於是,董卓雖然在孫堅等人的進攻下節節敗退,只能火燒洛陽,退往長安,但各路諸侯不思討賊,就此宣告瓦解。

▲孫堅心懷國家安危,卻先被袁術所忌,後又因得傳國玉璽,被袁紹聯合劉表偷襲殺死。

盟軍瓦解之後,張超回到陳留,而臧洪卻因緣際會,被袁紹所看重,受任青州太守。此後,在臧洪的治理下,因黃巾賊作亂而“州遂蕭條,悉為丘墟”的青州,變得“群盜奔走”,複現繁榮,袁紹“歎其能”,又改任他為兗州刺史部的東郡太守。

▲青州是黃巾賊肆虐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後曹操的青州兵即是來源於收降的青州黃巾。

雖然袁紹深為器重臧洪,臧洪也恪盡職守,但在故主張超被曹操圍於雍丘,危在旦夕時,臧洪向袁紹請求出兵救援被拒,拖延日久,導致雍丘被曹操攻破,張超慘遭滅族後,他就宣布與袁紹斷絕關係,東郡自此獨立。而後,袁紹大軍來攻,東郡糧草不繼,臧洪自認為不敵,但仍然誓死不降,《三國志》載:“(臧洪)呼吏士謂曰:’袁氏無道,所圖不軌,且不救洪郡將。洪於大義,不得不死,今諸君無事空與此禍!可先城未敗,將妻子出。’將吏士民皆垂泣曰:‘明府與袁氏本無怨隙,今為本朝郡將之故,自致殘困,吏民何忍當舍明府去也!’“

▲袁紹野心極大,而臧洪欲複興漢室,兩者的分歧在所難免。

糧草一日日的減少,在老鼠、皮革、樹皮都沒有的時候,臧洪將最後的軍糧,三升米煮成稀粥讓眾人食用,最後不得已,連自己的愛妾也殺了分給將士充饑。直至城破之日,城中男女七八千人皆赴敵而死,無一叛逃。陳壽雲:“陳登、臧洪並有雄氣壯節,登降年夙隕,功業未遂,洪以兵弱敵強,烈志不立,惜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