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外灘鍾聲》:看似家長裡短實則波瀾壯闊

“老虎灶要拆了!這塊地要給國家做建設,以後你們想喝水自己燒嘍。”老虎灶爺爺挨家挨戶地告訴每一個生活在梧桐裡的人們,這些都是同吃大鍋飯,同喝老虎灶爺爺燒水長大的老鄰居。老虎灶已然成為上海的印記,它見證了改革開放時期上海的巨變。隨著改革春風刮進梧桐裡,靚麗時髦的服飾、大波浪卷、形式多樣的交際舞遍布街頭,梧桐裡男女老少的臉上正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上海外灘一角。


描繪上海改革變遷的《外灘鍾聲》即將迎來收官,在播出期間該劇收視穩居排行榜前列,獲得觀眾、黨媒、專家等行業內外人士好評不斷,被讚為:“從平淡中看出人物內心的波瀾。”



這部看似“家長裡短”的電視劇,憑什麽贏得全國觀眾緣?《外灘鍾聲》以改革開放為背景,講的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上海弄堂梧桐裡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創業奮鬥的故事。這部劇以杜家兒女的家庭生活和職場生活入手,點滴小事觸動觀眾的心。情感,往往是影視劇中最易觸動人心的點,《外灘鍾聲》以改革浪潮中最“接地氣”的親情和愛情直戳觀眾的心。


《外灘鍾聲》橫跨三十年,時代在變,最純碎的親情和愛情卻沒有隨之改變。杜媽媽在經歷喪夫之痛後重新振作,獨自一人撐起整個杜家,在時代巨變中,她成了兒女的堅強後盾。杜媽媽感動了熒屏前看劇的觀眾,被讚“中國好媽媽”。為了與母親共同守住杜家,大兒子杜心生沒有受“創業潮”的影響,而是主動承擔起撫養教育二妹女兒的責任,成了未婚“爹”。杜家小女兒杜心美職場遭遇困境,小弟杜心根動員梧桐裡的鄰居紛紛穿上心美設計的衣服走T台,讓心美信心倍增。這些平凡的小事總能觸及觀眾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杜家兩兄弟的戲沒有“兄弟反目”的“老梗”,卻總能於無聲處見真情,觀眾直呼“想起了自己的兄弟”。杜心生既當大哥又當爹,對倒賣家電一心掙大錢的杜心根棍棒教育,但親兄弟沒有隔夜仇,一頓飯、一杯茶,兩兄弟便重歸於好。心生招娣大婚,心根從深圳趕來,將牙縫裡擠出的“大紅包”遞給大哥,看著心根大醉的模樣,心生了然心根的艱難處境,又將“大紅包”塞給心根。親兄弟無需多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便什麽都懂了,這大概就是親情的力量。



除了親情,愛情元素在這部劇中也有所體現,那些平淡偶爾有些小插曲的平凡愛情更觸動人心。就像心生和招娣的愛情,兩人歷經磨難終成眷屬。結婚當天,“三大件”冰箱、彩色電視、洗衣機通通到位,正裝加身的心生騎著二八自行車將一身紅裝的招娣迎娶回家。這一幕讓觀眾想起了父母年代的愛情,不需要豪車房產作陪襯,一個只夠兩人生活的小閣樓便是愛的全部。而夫妻生活中因部門分房、“女兒”安安的教育、丈夫青梅竹馬的到來等現實問題吵吵鬧鬧,更讓這部劇有了濃厚的煙火味。觀眾在《外灘鍾聲》裡看到了家庭生活本來的面貌,看杜家故事,回想自己的家庭生活。


感情中的“接地氣”讓觀眾潸然淚下,而職場中的艱難打拚,想必讓更多創業者感同身受。《外灘鍾聲》沒有底層小人物開掛當老闆、創業一夜暴富的情節,有的只是普通人少不了的勤奮和努力。“守”和“闖”是改革開放大背景下,年輕人最先考慮的問題,有人趁著改革契機走出家鄉闖出一片天,有人選擇堅守崗位,做最平凡的“螺絲釘”。


杜心生就是“守鍾人”裡最平凡的一員。改革開放給了人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作為杜家大哥,杜心生選擇子承父業,幫助父親守住外灘大鍾,守著家人。在那個年代,能夠堅守本心便是不平凡的英雄。


與杜心生的價值觀不同,杜心根便是“闖”的代表。不甘平凡的心根選擇獨自前往造夢城市——深圳打拚,沒有一技之長的他在創業初期屢屢受挫,好不容易憑借智慧和努力創立了自己的小公司,但他能否堅持住自己的初心還未可知,畢竟潮起潮落才是人生。


杜心美選擇借改革春風將“美芳”品牌推廣出去。期間,觀眾看到的都是她日夜設計衣服款式、爭取自身利益、準備設計大賽過程中的拚搏模樣,甚至為了做好一件衣服,她的手上被扎了無數個針眼。感情上,面對高富帥老闆白先國,守候自己一生且價值觀相同的郭阿昌,她又將如何抉擇?


《外灘鍾聲》裡沒有依靠外力走上人生巔峰的情節,主角沒有光環,都是現實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你我他。在改革浪潮來臨時,人們也會因選擇不同而錯失良機或不負此生,但是那個時代沒有失敗的人生,所有的經歷都是財富,觀眾記憶最深的便是新時代新天氣,以及創業中的拚搏精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