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松尾芭蕉:你就是俳句,就是日本詩的代名詞

俳句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已在全球範圍獲得頗高的知名度,知道俳句的人不在少數,但仔細體味者則恐怕不多。尤其是這樣一個速度、效率為上的社會,似乎不太適合欣賞需要仔細品味與刹那間領悟力的俳句。但也正因此,包括俳句在內的多種藝術形式反在當下體現出其特殊屬性,有著別的東西難以起到的作用。

俳句與中國古詩聯繫密切,受漢詩絕句影響很大,但在日本逐漸發展、成形後,擁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韻味。當今的不少詩歌大師對俳句都很推崇,從中受益。而說到俳句,不得不說的人物當屬松尾芭蕉。近期,其俳句精選集《但願呼我的名為旅人:松尾芭蕉俳句300》由台灣著名詩人陳黎和其夫人張芬齡翻譯出版,是鬆尾芭蕉首部簡體俳句精選集。

松尾芭蕉,日本德川時代的俳句大師,有日本“俳聖”之譽,被芥川龍之介稱為“《萬葉集》以後的最大詩人”。日本美學中最著名的“枯淡、閑寂、輕妙”概念正是源自芭蕉。芭蕉的俳句上承日本和歌與中國詩文的古典傳統,融匯人生即旅、諸行無常的存在哲學,在其手中,古典俳句藝術被推至最高峰。所創蕉門蕉風,影響深遠,不僅在日本歷久不衰,而且影響遍及世界各地。

或許是因國內對松尾芭蕉的介紹相對有限,在本書譯者序中,兩位譯者用一萬字的篇幅介紹了松尾芭蕉的人生經歷、寫作特點、思想觀念、受到的影響等,可說是一篇對松尾芭蕉比較全面的介紹。在序言中,兩位譯者用明晰,甚至活潑的文字,分八小節,對松尾芭蕉進行了介紹,讀來有趣且內容堅實。經出版社授權,我們刊發此部分序言

(其中四節)

《但願呼我的名為旅人:松尾芭蕉俳句300》(作者: [日]松尾芭蕉;譯者: 陳黎、張芬齡;版本: 雅眾文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年3月)

《八叫芭蕉》

(節選)

陳黎 張芬齡

一、他們叫你“俳聖”!

你的名字叫芭蕉,而他們叫你“俳聖”!

一如你所仰慕的唐朝詩人杜甫被中國人稱為“詩聖”——中國詩歌之霸,被稱為“俳聖”的你,是日本詩歌/俳句之霸,而且因為俳句——Haiku——國際化後的傳播效應,你與俳句在全球各地的知名度居高不下。對於世人,你就是俳句,就是日本詩的代名詞。

由單獨一人統領某種藝術形式古往今來風騷,是十分罕見的現象。在西方世界,我們或可說戲劇有莎士比亞、雕刻有米開朗琪羅,以一當千萬,巍巍然屹立古今,但音樂起碼有巴赫、莫扎特、貝多芬鼎足,難分高下,繪畫從喬托到達·芬奇到畢加索,不同時代各見巨匠奇姿,小說、西方詩歌和新起的攝影、電影、時尚各類大師更是多不勝數。然而,說到俳句,你——松尾芭蕉

(1644—1694)

——卻一方獨霸。與謝蕪村

(1716—1783)

和小林一茶

(1763—1827)

可算是排名二、三之間的銀牌級俳句大師,但鮮有批評家不視你為遙遙領先的金牌得主。你的魅力何在?何以在日本美學和歷史上佔有如此重要地位?

最簡單的說法是你生得其時,崛起於民智漸開、文化蒸蒸日上、方施行“鎖國政策”的江戶幕府時代——一個和平、自足的新日本。當時“俳諧”

(俳句)

兩大門派——堅持傳統、注重詩歌規則、依循古典的“貞門派”,以及滑稽詼諧、追求清新奇巧、不拘形式的“談林派”——先後由盛而衰,社會上醞釀著一股氛圍:期盼出現某種詩歌形式,某種新俳風,讓有心的平民百姓皆能讀之、寫之,借以描寫繁榮的城市生活,表達新興市民內心感受。而你,松尾芭蕉,簡直就是天才,出現得恰逢其時,將因過於追求詼諧而漸流於戲謔、卑俗之窘境的俳句,提升至具有豐厚洞察力與精神內涵的藝術形式。最重要的是,你的題材、風格多彩多姿,且言之有物,懷抱“風雅之誠”,詩之趣味與生之況味並容,禪機與生機兼具,力求不斷翻新、超越。

如果說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是典藏名畫無數的盧浮宮博物館鎮館之寶或logo的話,那麽你那首1686年所寫、如今舉世聞名的俳句“古池や蛙飛ひ?こむ水の音”

(古池——/青蛙躍進:/水之音)

裡的青蛙,應該就是被稱為“俳聖”的你的logo,你的吉祥物了。

或者說——所有俳句的logo、吉祥物!

將松尾芭蕉七部集《冬之日》動畫化的《冬日》(2002)畫面。

二、你叫自己“松尾桃青俳諧屋”主

二十九歲

(1672)

時,你由家鄉伊賀上野往江戶

(東京)

發展,開始收納門徒,自立門戶。呼應詩仙“李白”之名,你改俳號為“桃青”,於1678年取得“俳諧宗匠”資格。1679年,三十六歲的你寫了一首新春俳句,作為“松尾桃青俳諧屋”創業宣言:“発句也松尾桃青宿の春”

(以此俳句/迎我松尾桃青屋/俳諧之春!)

。你日文原詩中的“發句”,就是你死後兩世紀,在明治時代,被公認為排名第四的銅牌俳句大師正岡子規

(1868—1912)

所命名的“俳句”。他是極少數敢非議你金牌地位的俳句運動員。他居然批評你“玉石混淆”,說你所作千首俳句,“過半惡句、拙句”,僅五分之一

(“二百餘首”)

屬佳作,寥若晨星。正岡子規自己一生寫了約一萬八千首俳句,依他自己標準檢視他,敢稱能有千首佳句嗎?打擊率難及0.5成,敢議論你高達兩成的巨炮實力?真是自我打臉......我相信他是“口非心是”的你的另類粉絲。他應該認得不少漢字,可以算算這本《但願呼我的名為旅人:松尾芭蕉俳句300》一共收了幾首我們覺得值得中譯的芭蕉俳句——起碼有三百四十六首呢!

本書依寫作年份,順序選譯你的詩作,姑且先以三兩千字呈現你生平大要,方便讀者隨意入你“屋”逛逛:

松尾芭蕉,出生於寬永二十一年

(1644)

,是伊賀上野

(今三重縣上野市)

松尾與左衛門的次男。幼名金作,又稱藤七郎、甚七郎、忠右衛門,名宗房。上有一兄一姊,下有三個妹妹。父親屬土豪後代、無給的“無足人”

(無田邑的低層武士)

階級。明歷二年

(1656)

十三歲時,父親過世。寬文二年

(1662)

,芭蕉出仕伊賀武士藤堂新七郎家,擔任其嗣子藤堂良忠之近侍與伴讀學友,可能有機會隨良忠接觸高階武士養成教育須讀的漢詩文與《源氏物語》《伊勢物語》等,但不確定。良忠俳號“蟬吟”,嘗從“貞門派”俳人北村季吟習俳諧。十九歲的芭蕉寫了他第一首俳句,題為“廿九日立春”——“春やこし年や行けん小晦日”

(是春到,或者/舊歲去——這恰逢/立春的小晦日?)

,以“宗房”兩字為俳號。良忠於寬文六年

(1666)

去世,二十三歲的芭蕉辭別藤堂家,此後五、六年間消息不明,據說時往京都習禪、修業、遊學,其間可能對老莊之學,李、杜、寒山、黃山谷之詩有所涉獵,日後行腳

(旅)

四方之精神應即萌芽於此階段。寬文十二年

(1672)

一月,芭蕉編輯了一本伊賀俳人的詩選《貝おほひ》

(《覆貝》)

,呈獻給伊賀上野菅原神社。二月,二十九歲的芭蕉來到江戶發展,感染了新起的重諧趣、機智的“談林派”俳風。延寶二年

(1674)

,十四歲的寶井其角入芭蕉門,成為芭蕉第一位弟子。京都的北村季吟送給了芭蕉一本俳諧秘籍《埋木》。三十一歲的芭蕉,約在此時開始與其情人壽貞同居於江戶。延寶三年

(1675)

,改俳號為“桃青”,向李白致敬。松倉嵐蘭、服部嵐雪、杉山杉風等弟子於此年入門,芭蕉逐漸奠定了他在江戶俳壇的基礎。

延寶四年

(1676)

回伊賀上野,帶十六歲外甥桃印

(其姊之子)

到江戶同住,並出版與俳友山口素堂

(1642—1716)

合著的《江戶兩吟集》。有說芭蕉在江戶期間做過“書役”

(抄寫員)

工作,也有說他投身水道修鑿之事。延寶六年

(1678)

,芭蕉確立了其“俳諧宗匠”之地位,於翌年新春意氣風發吟詩迎接“松尾桃青屋”時代之到來。

延寶八年

(1680)

是芭蕉生命中關鍵的一年。入冬後,芭蕉毅然告別市區,移往江戶郊外深川隅田川畔的草庵隱居,借杜甫“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之句,取名“泊船堂”。三十七歲的芭蕉一生在此有了大轉折:他簡樸生活,潛心俳藝,詩風逐漸轉向閑寂、素簡、冷冽。延寶九年

(1681)

春,芭蕉門人李下贈其芭蕉一株,植於深川草庵庭中,後葉茂掩庭,芭蕉遂將草庵改稱“芭蕉庵”。芭蕉與附近臨川庵佛頂和尚相往來,拜其為師學禪,莊子、杜甫影響益見明顯,俳風不時流露漢文、漢詩調。天和二年

(1682)

,俳號由“桃青”轉為“芭蕉”。十二月,江戶大火,芭蕉庵燒毀,往甲斐寄居於高山傳右衛門住處。翌年五月回江戶。六月,母親逝世於家鄉伊賀上野。得門人、好友讚助,入冬後遷入於深川元番所森田惣左衛門住處興建的“第二次”

(第二間)

芭蕉庵。在其角於此年編成的第一本以蕉門為主的俳諧集《虛栗》跋文中,芭蕉說此書其味來自“李、杜的心酒”“寒山的法粥”、西行

(1118—1190)

的短歌,以及白居易之詩。蕉風、蕉味於此略可聞之,而芭蕉以一俳諧之“誠”貫之。

貞享元年

(1684)

八月中旬,四十一歲的芭蕉由門人苗村千里陪同,由江戶啟程進行其《野曝紀行》之旅,沿東海道到伊勢,回家鄉伊賀,往吉野、大垣、尾張、名古屋——在名古屋,芭蕉與岡田野水、山本荷兮、加藤重五、坪井杜國、小池正平等合詠成“尾張五歌仙”連句集《冬之日》,告別“談林派”趣味,確立俳壇“蕉風”,創造了俳諧的新地平線。向井去來經其角介紹成為芭蕉弟子。年末芭蕉再度回鄉,後歷奈良、京都、大津、熱田、名古屋等地,於貞享二年

(1685)

四月底回到江戶,前後九個月。《野曝紀行》是芭蕉最早的

(散文中置入俳句的)

“俳諧紀行文”,完成於貞享二年下半年。當年另有越智越人、河合曾良等弟子入門。貞享四年

(1687)

八月,芭蕉與曾良、宗波同赴常陸國鹿島賞月,後寫成紀行文《鹿島紀行》。十月,芭蕉從芭蕉庵出發,開始其極動人的《笈之小文》之旅,經尾張到伊賀,回上野故裡過年,翌年(1688)與杜國(萬菊丸)同往吉野、高野、和歌浦、奈良、大阪、須磨、明石等地,四月至京都,結束《笈之小文》旅程。收凡兆與羽紅夫妻為弟子。六月,芭蕉從大津經美濃、岐阜到尾張,遊歷名古屋、熱田、鳴海等地。八月,與弟子越人經木曾往更科姨舍山賞月,於十五日抵達,停留四夜後於月底返回江戶,是為其《更科紀行》之旅。

芭蕉的紀行文中最廣為世人所知的當屬《奧之細道》一書。芭蕉於元祿二年

(1689)

三月二十七日從江戶芭蕉庵出發,由門人曾良伴隨,開始其歷時五個多月、長達二千四百公里的《奧之細道》

(奧羽北陸)

之旅,一路行經日光、黑羽、白河關、松島、平泉、尿前關、尾花澤、出羽三山、酒田、象舄、出雲崎、市振關、金澤、小松、福井、敦賀等地,至同年九月六日離開大垣結束全程。此書各章散文諸段落間,出現了五十餘首芭蕉的俳句以及十首曾良的詩,真是俳文並茂的豐美之作。

元祿三年

(1690)

四月至七月,芭蕉入住國分山幻住庵,後寫成《幻住庵記》一文。七月下旬離開幻住庵,移居膳所義仲寺無名庵,至九月下旬。元祿四年

(1691)

四月,入住京都嵯峨去來的別墅“落柿舎”,至五月四日,寫成《嵯峨日記》。七月,去來與凡兆合編之詩集《猿蓑》出版,展現芭蕉與門人圓熟的詩境,被視為蕉風藝術的高峰。十月底回到江戶,借住於橘町彥右衛門家。元祿五年

(1692)

五月中旬,自橘町移居至曾良、杉風等門人出資於深川舊芭蕉庵附近新建的

(第三次)

芭蕉庵。八月,移芭蕉樹至新庭,完成《移芭蕉詞》一文。

元祿六年

(1693)

三月下旬,外甥桃印病逝芭蕉庵,令五十歲的芭蕉甚為悲痛。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閉關一個月,作《閉關說》一文。元祿七年

(1694)

四月,完成《奧之細道》一書之寫作,由柏木素龍幫忙謄清。五月,與壽貞之子次郎兵衛從江戶啟程返鄉,曾良隨行,為此生最後一次旅行。經島田、鳴海、名古屋、伊勢等地,於月底回到伊賀上野。停留至閏五月中旬,又往大津、膳所、京都等地。六月八日,在京都接獲昔日情人壽貞在芭蕉庵病逝之訊息。七月中旬又返故裡,盂蘭盆會上寫下追念壽貞之委婉、深情詩句——“數ならぬ身とな思ひそ玉祭”

(盂蘭盆節亡靈祭——/絕不要以為你是/微不足道之身......)

。九月九日至大阪,次日晚上惡寒、頭痛發作。之後仍抱病與弟子相見、出席俳會,病情日益惡化。十月八日旅次病榻上吟出此辭世之詩——“旅に病て?夢は枯野をかけ回る”

(羈旅病纏:/夢如黑膠片,回旋/於枯野唱盤)

。十二日,病逝,享年五十一歲。

由宗房、桃青,至芭蕉,你的俳諧屋不只立在芭蕉庵,它們遍布、回旋於你行過的每一條路上,仿佛若有聲。

三、叫你“歌仙”之仙

與你、與此書有關的“歌仙”,有兩個意思。其一是和歌大師,善吟和歌

(或稱短歌)

者。本書第291首俳句,你詩題“小町之歌”裡的那位

(小野)

小町,就是《古今和歌集》序文中論及的“六歌仙”之一。她也是“三十六歌仙”之一,“女房三十六歌仙”之首。在我們這本書裡還出現了兩首你寫小町的詩句,一首是十四音節的連歌付句“浮世の果ては皆小町なり”

(浮生盡頭皆小町)

,一首是十七音節俳句“名月や海に向かへは?七小町”

(圓月當空——/奔流入海/七小町......)

——她是偉大詩人

(歌仙)

,又是驚為天人的絕世美女

(仙女)

,據說晚年淪為老醜乞丐。你讚其美,又歎世間美之短暫、迅逝——月湧大江流,海盜七小町......叫你“歌仙”,就仿佛叫你“詩仙”“詩聖”——厲害了,芭蕉!

“歌仙”另一個意思是,以三十六句構成的一種“連句”。俳諧“連句”以發句

(5-7-5、十七音節,稱長句或前句)

起頭,繼之以脅句

(7-7、十四音節,稱短句或付句)

,然後再輪番附和以長句與短句,三十六句即連為一卷“歌仙”。你1684年在名古屋與杜國等人合詠,為“蕉風”插旗、掛牌的那本“尾張五歌仙”《冬之日》,就是由五卷“歌仙”構成的連句集。“歌仙”是俳壇蕉風吹起之後的連句主流,推波助瀾,蔚為勝景,你是蕉風的鋒頭/風頭,當然要叫你“歌仙”之仙了。

那你寫的俳

(諧之)

句,和“歌仙”小野小町所寫的和歌、短歌有關嗎?我們打開小天窗,為讀者說一下亮話——

俳句與短歌同屬日本最盛行的傳統詩歌形式。短歌由5-7-5-7-7、三十一音節構成,亦稱和歌。日本最古老的詩歌選集《萬葉集》

(約759年)

收錄了四千五百首詩,其中有百分之九十採用短歌的形式;第二古老的詩選《古今和歌集》裡的一千一百首詩作中,只有九首不是短歌。俳句則是由5-7-5、十七音節構成的

(可能是世界上為大家所知的最短的)

詩歌類型。5-7-5,恰好是5-7-5-7-7的前面部分,兩者同一家族嗎?俳句的前身是短歌嗎?

《萬葉集》裡除了短歌外,另有長歌

(5-7-5-7...5-7-7)

、旋頭歌

(5-7-7-5-7-7)

、佛足石歌

(5-7-5-7-7-7)

、短連歌

(5-7-5/7-7)

等歌體,而在第八卷裡恰好有全集唯一的一首由5-7-5“長句”和7-7“短句”兩句構成的“短連歌”

(亦稱“二人連歌”)

,作者是一女尼與大伴家持——“佐保川の/水をせき上け?て/植ゑし田を[尼])/刈る早稲は/ひとりなるへ?し[大伴家持]”

(引佐保川/之水啊,來/種田——[尼]/新米做成飯,/只夠一人餐[大伴家持])

。把女尼所作的此“短連歌”前半

(5-7-5、十七音節)

單獨取出,剛好就是一首俳句的樣子。

“短連歌”之後,在平安時代末期發展出一種名為“鎖連歌”

(長連歌)

的連歌形式

(5-7-5/7-7/5-7-5/7-7...)

,可由多人接力連詠,以詠滿百句為度,但也有千句或更長者。和後來的“連句”一樣,“長連歌”第一句

(5-7-5)

稱為發句,第二句

(7-7)

稱為脅句——而“發句”是一首長連歌中唯一具有獨立價值的,因為第二句後之句都必須照應、敷衍前面之句。到了室町時代

(1336—1573)

,長連歌變得十分流行,規則益加複雜,內容也漸趨嚴肅,於是一種企圖擺脫嚴謹格律,尋求以平易口語表現滑稽、詼諧之趣的“俳諧連歌”

(江戶時代稱“連句”)

應運而生。後來山崎宗鑒

(1465—1540)

、荒木田守武

(1473—1549)

等傑出詩人,將俳諧連歌中的“發句”獨立出來吟詠,形成了最早的俳句。等到明治二十年代

(1890年代)

,正岡子規以“俳諧之句”的簡稱——“俳句”——命名獨立出來的“發句”,俳句就成為世人所知、所愛的獨特日本文學類型了。

俳句一般雖由5-7-5、十七音節構成,但也有例外:音節過多者稱“字余”、過少者稱“字不足”,或者雖具十七音節,卻不依5-7-5之律,皆屬有違常規之“破調”句。一首俳句通常須含表示季節之“季語

”(若無則稱“雜句”或“無季”;有兩個以上季語則稱“季重”;有不同季的季語則稱“季違”)

,且須使用“切字”

(標點符號般,用以斷句、詠歎或調整語調之助詞、助動詞、語氣詞)

。如果全不理會這些要求,那就算“自由律”、自由俳句了!

“歌仙”之仙啊,讀你的俳句,也頗有一些飄飄欲仙、自由、破格處呢!

日本東京深川芭蕉庵遺址。

四、叫你永遠的芭蕉庵主

聽起來有點秘密幫派幫主的派頭。芭蕉庵。

雖然只是簡陋草屋,誰叫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深川隅田川畔建構了傳奇的芭蕉庵——“削杉木為柱頗清,編竹枝為門以安,圍以蘆葦之籬,朝南面池,猶如水樓......”當然還有不插電,免收電費,幾日明、幾日淡的水月與鏡花。第一回在1681年揭牌。第二回在1683年。第三回在1692年。你有一首俳句,推測為第二次建芭蕉庵後所寫——“此寺啊/滿植芭蕉之/庭園喲”

(この寺は庭一盃のは?せを哉)(340首)

。你日文原詩裡的“一盃”意思為滿滿或許多,但乍看詩中那些漢字,還以為你在芭蕉庵庭園辦了一次世界杯或什麽杯的比賽。你的草庵雖已驗收完成,入住無虞,但你這首詩似有偷工減料、未完成之感——才張口對自己的草寺略略自得地呼喊了一聲,詩就斷了......才第一期完工呢!

吾人此慮或屬多餘,因為這滿植芭蕉的庭園與其說是立在地上,不如說是立在稿紙上。這是你詩藝的芭蕉園、言之寺。在十七音節寬窄的空間反覆建構一重重五堂七堂伽藍八重櫻,無憂台風、地震。

1990年諾貝爾獎得主、墨西哥詩人帕斯

(Octavio Paz,1914—1998)

曾於1984年偕妻至隅田川畔訪芭蕉庵,以5-7-5音節的俳句形式,寫成一組六首的《芭蕉庵》,向你、向我們秘密的幫主/永遠的庵主、向詩致敬——“整個世界嵌/入十七個音節中:/你在此草庵”;“以清風做成,/在松樹林與岩石/之間,詩湧出”;“元音與子音,/子音與元音的交/織:世界之屋”;“數百年之骨,/愁苦化成岩石,山:/此際輕飄飄”。此寺啊,滿植芭蕉之庭園喲......言之寺。這是千首俳句構成的詩神之廟,俳聖之寺,以簡馭繁、舉重若輕的葫蘆——“我所有者唯一/葫蘆——我/輕飄飄的世界”

(107首)

,自身俱足的小宇宙......

(2018年10月 台灣花蓮)

作者:陳黎 張芬齡

導語作者:張不退

編輯:西西

校對:薛京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