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綜藝毀掉的演員們

作者 | 小滿

《銀河補習班》上映29天,票房8.65億。

穿越銀河,橫切時間,鄧超無限延展了時空的邊際,裝滿了自己盛大的野心。

但影片差強人意的市場表現,以及兩極分化的口碑風評,卻將狂熱的鄧超打回原形。

可惜了。

從2014年鄧超加盟綜藝《奔跑吧兄弟》起,當觀眾再去審視鄧超的表演時,一直難以摘掉帶有“跑男人設”的有色眼鏡。

這嚴重影響了鄧超原本寬廣的戲路,以及他攀登表演藝術高峰的征途。

以2012年浙江台的《中國好聲音》為起點,國內刮起了一陣史無前例的綜藝熱潮。

各家衛視紛紛斥重金引進海外綜藝版權。

芒果台的《我是歌手》,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浙江台的《奔跑吧兄弟》等節目,都成為一時的霸屏話題。

從一線明星到流量新生,從退隱藝人到大牌演員,綜藝大混戰的市場格局,幾乎耗盡了整個華語娛樂市場的演藝資源。

風起雲湧之時,有人被無盡的吹捧和天價的出場費所迷惑、甚至擊潰。

但當浪潮褪去後,他們才驚覺些許功利的印記,已經浸入靈魂難以擦去。

被綜藝毀掉的演員們,鄧超、孫紅雷最可惜

大概是從2014年開始,人們在表揚鄧超之後,總是喜歡加一個“但是”。

鄧超是一個優秀且敬業的好演員。

但是……

《分手大師》、《惡棍天使》這樣的作品,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了,當一個成熟男人徹底放飛自我後,究竟會有多可怕?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鄧超在加盟綜藝前後的部分重要電影表現:

不可否認的是,鄧超在加盟《跑男》之後,人氣明顯高漲,同時收到的片約也是有增無減。

自從《分手大師》拿下令人怎舌的6.65億元票房之後,鄧超在“喜劇”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當然,這也與他在綜藝中善於搞怪,思路清奇的人設相符。

鄧超即興“尬”舞

此後的作品,無論是《美人魚》,還是《乘風破浪》,均具有相當多的誇張、幽默的表演風格。

這些作品均收獲了極高的票房,但鄧超表演的層次與質感,卻被局限性過強的喜劇類型片逐漸抹平。

2017年賀歲檔上映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是那些年裡,較為少見的鄧超主演的非喜劇片,但觀眾並不買账,最終票房僅為2.24億。

作為一檔現象級的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為各位成員帶來了巨量的人氣,但也帶來了“人設固化”的煩惱。

尤其對於像鄧超這樣演技已經成熟,並受到市場認可的演員來說。

他在《跑男》中的每一次出彩“表演”,其實,也在加速觀眾對於他實力派演員形象的遺忘。

《烈日灼心》中的辛小豐

綜藝的全盛時期,因為令人驚喜的表現,人們都在爭相誇獎鄧超,表揚孫紅雷。

可那時,陷入狂熱的人們卻也遺忘了一點:綜藝不火了該怎麽辦?

作為演員,他們最終還是要理性回歸本職。

但到那時,要讓觀眾迅速接受各自的形象轉變,絕非易事。

比如,當觀眾再見到孫紅雷時,腦海裡浮現的畫面都會是:“顏王”“帥雷雷”。

孫紅雷作為演員,職業生涯前半段到底有多優秀,我覺得已經無需贅述了。

從《征服》裡的劉華強,到《潛伏》裡的余則成,他樹立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熒屏形象。

但自從2015年加盟《極限挑戰》之後,孫紅雷徹底飄了。

三部電視劇:《好先生》豆瓣6.9分,《獵場》豆瓣5.5分,《帶著爸爸去留學》豆瓣3.5分。

走勢相當穩健,口碑一路下滑。

而唯一的電影作品《極限挑戰之皇家寶藏》,口碑也遭遇差評。

而這個長視頻能否真的稱為“電影”,都相當地可疑。

如果鄧超在參加綜藝之後,只是打開了演藝類型的新大門,墜入對喜劇的偏執並難以自拔。

那麽孫紅雷自《極限挑戰》之後,基本就是處於“半退休”的狀態了。

在真人秀中,演員們所投射的,往往是“第二自我”。

之前多以嚴肅題材影視見長的鄧超、孫紅雷,徹底開發出了惡搞的狂歡屬性。

而反倒是以喜劇起家的黃渤,透露出幾分沉穩的本色。

我相信在鄧超、孫紅雷等人的心中,“優秀”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一種習慣。

在真人秀中,他們追求出彩,追求肆意,追求娛樂,都會是極度“敬業”的表現,值得肯定。

但作為公眾人物,“人設”就是招牌。

推倒自己努力多年建立的“人設”,也許只是一句“we are 伐木累”的玩笑,或一個不經意間“使壞”的小動作。

但若想後面再次重建“人設”,談何容易?

浪潮褪去,“綜藝咖”終要回歸理性

2019年伊始,風向變了。

孫紅雷,黃渤宣布退出《極限挑戰5》;鄧超、王祖藍、陳赫、鹿晗退出《奔跑吧3》。

隨著主力隊員的退出,是節目口碑的應聲下跌。

《極限挑戰》從第一季的9.1分,直接下滑到本季的4.1分。

而《跑男》也從7.4分,下滑到5.3分。

由於國內綜藝節目長期依賴於“引進”,而非自身的“創新”。

所以,隨著時間的拉長,“綜N代”影響力不斷下滑,也並不意外。

誠如,今年《歌手2019》邀請到了國寶級歌手劉歡,卻難掩收視率慘淡的尷尬成績:

14期節目,收視率從未超過0.9

網綜的衝擊,閱聽人的流失,審美的疲勞,創新的匱乏,都加速了王牌台綜的老去、衰亡。

而當年那些風靡一時的綜藝紅人,以及那些擠爆過熱搜的綜藝話題。

猶如一縷青煙,一場幻夢,在資本逐漸冷靜的今天,慢慢散去。

年屆不惑的鄧超,選擇重新出發。

去年鄧超一人分飾兩角的《影》,幫助他第二次入圍金馬獎最佳男演員的提名。(第一次是《烈日灼心》)

而今年主打親情牌的《銀河補習班》,則證明他已經調轉方向,沒有在惡俗喜劇的深淵中繼續沉淪。

鄧超在努力擦去身上的一些印記,喚醒觀眾心中關於他是一名演員的記憶。

黃渤去年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收獲相當不錯的成績,最終票房13.55億。

而今年關注認知障礙人群的公益綜藝《忘不了餐廳》,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3分。

黃渤的聲望和成就不斷走高,但他卻在各種身份中遊轉的更加自如。

他不曾被綜藝的限定所控制,而是自己去控制真人秀的發揮尺度。

無論是戶外真人秀,歌唱真人秀,演藝真人秀,其本質在於一個“秀”字。

觀眾所看到的,是虛虛實實的生活幻象。

其目的,無外乎帶給觀眾一場放鬆身心,緩解壓力的即刻性娛樂狂歡。

但要將真人秀,上升到“藝術”的高度,實為勉強。

能在浪潮之中能保持演員的本色,不為金錢名利所動搖者,才會是琢藝登堂之高才。

真人秀是快消的娛樂,藝術才能走向永恆

不知不覺間。

這些年的綜藝,請到了很多令人意外的“明星”:

《王牌對王牌》請來了一組組“回憶殺”劇組。

湖南台圍繞王菲開了一檔《幻樂之城》。

周杰倫、陳奕迅也先後化身《中國好聲音》的導師。

林青霞、朱茵、趙雅芝、劉嘉玲、莫文蔚、關之琳等女星,都曾上過《偶像來了》(後更名《我們來了》)。

不管是曾經活躍在演藝圈的,還是如今活躍在演藝圈的,甚至是未來活躍在演藝圈的,基本都會被圈入綜藝的領地中來。

但大流之中,也有異數。

劉德華上魯豫的節目,被問到有木有綜藝找他做導師?

劉德華謙虛的說:“我不行,我不敢,我好好當歌手就好了,不要當導師”。

與劉德華同稱四大天王的歌神張學友,近些年也從未上過內地綜藝,一心專注於自己的歌唱事業。

而面對《我是歌手》的多次邀約,陳奕迅也直言自己很害怕和比人去比賽。

國內也有很多演員也不去觸及綜藝,如胡歌,彭於晏,葛優,劉亦菲等等。

不難猜想,這些人並不缺綜藝邀約。

相比起可以瘋狂撈金,喧囂塵染的真人秀,他們或許更愛惜自己作為歌手或演員的羽毛,守得住內心的安寧。

這些年,我們逐漸認識了一種新職業,叫綜藝咖。

我們不知道他以什麽見長,但是每檔綜藝裡都會有他,參加綜藝已經成為他日常的固定工作。

比如,科班出身的魏大勳,5年時間參加了80多檔綜藝。

大張偉在花兒樂隊解散後,也逐漸向綜藝的隊伍靠攏。

……

我並不是反對明星上綜藝,而是反對藝人“沉迷”於綜藝。

活在“秀”裡,那也只能是一場“秀”。

薛之謙依靠綜藝撈一把人氣之後,還能回去做音樂,開個唱。

原創音樂,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

真人秀的幾個金句,幾個模仿秀,幾個葷段子,都只會是過眼煙雲,稍縱即散。

《中國好聲音》已經舉辦了7年,你還能記住幾個冠軍,幾位歌手?

觀眾能記住的,是梁博和他的原創歌曲《男孩》,《出現又離開》。

好的音樂,好的電影,好的電視劇,過十年,二十年依舊會被人們傳唱、銘記。

熱門的綜藝,不出數月,就會被另一檔更熱門的綜藝所掩蓋。

如果你真想做一個好演員,好歌手,就該權衡一下無休止的上綜藝的利與弊。

如果你真想撈一筆快樂錢,出一個小名,那就瘋狂的上綜藝,這是最好的方式。

綜藝,是人們欲望的溢出,是一場盛大的“秀”。

藝術,是時間打磨的精品,是記錄時代的良心。

“秀”,可以假假真真。

但藝術,從不說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