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年失意華為幫

作者:楓冉

編輯:和鍈

出品:互聯網圈內事

華為近幾年逐漸變成了中國手機圈的新黃埔軍校,畢竟無論是摩托羅拉、諾基亞還是愛立信,都早已暮色昏沉,被瓜分殆盡。但華為卻走出了從低到高,直達巔峰的完美弧線。

所以同行們都對華為的人才垂涎欲滴,但怪的是,出走華為,欲在手機圈另闖出一片天地的華為高管們,卻個個過得不如意。

都說“樹挪死人挪活”,但這句話放到華為出走的高管身上卻不適用了,無論是劉江峰、楊拓,或是吳德周,都沒能最終為新公司帶來生機。

01

劉江峰中年“失足”

劉江峰正式宣布離開華為時寫了一封3000字告別信,言辭懇切,回憶了自己在華為20年的征程。

在文章末尾,劉江峰說:

“時間未老,理想還在,再次出發,為的只是探索人生未知的可能,為的只是年少時的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44歲的年紀,卻道出了25歲的豪言,盡是站在人生巔峰自信和瀟灑。

文章發完一個小時後,雷軍用紅米2A轉了劉江峰的微博,感歎:時間已老,理想還在!

外界都說雷軍有意向劉江峰拋橄欖枝。

這不奇怪,彼時中華酷聯各個要成立互聯網子品牌學小米,除了華為的榮耀之外,都不過是邯鄲學步,生搬硬套。

而榮耀真正的崛起的時間節點,正是老兵劉江峰出任榮耀事業部總裁的時節。劉江峰掌管榮耀後,僅一年就達成了年銷2000萬部、24億美元銷售額的輝煌業績。

低端有暢玩系列傾軋,中端有榮耀正代猛攻,在華為強大的資源下劉江峰步步緊逼,風頭正盛的小米被壓的胸悶氣短,若不是甩出紅米金蟬脫殼,小米2016年的苦日子或許會來的更早一些。

雷軍向來愛才,劉江峰在榮耀一戰成名,卻在巔峰時激流勇退,這麽個人才雷軍大抵沒有放過的理由。

只不過從劉江峰的長篇告別信中你可以發現,感慨滿懷,理想頗高的劉,是個極度感性的人。

感性的人重理想,而夢想往往是用來被忽悠的,2015和2016年的時節,中國手機圈有一個夢想大師——賈老闆。

賈老闆的生態化反,在那會兒看極其迷人,不僅迷住了千萬用戶,連不少業內大佬也看不清,失足其中,劉江峰便是之一。

在離職的競業協定期,劉江峰搞了個生鮮電商多點Dmall,起色不大,後來轉手賣給了物美。

2016年8月16日的炎熱下午,北京五棵松體育館(那會兒還叫樂視體育生態中心),幾百人在等待著加入樂視陣營的酷派發布首款cool 1新機,同時要看老賈號稱歷時數月挖來的手機業大佬到底是何方神聖。

當未能蒞臨現場的賈老闆用VCR宣布歡迎劉江峰執掌酷派時,現場的歡呼讓劉江峰想起來榮耀。

劉江峰想的很好,榮耀從無到有自己都能創造奇跡,何況是基礎完備,扎根在超前樂視生態圈的酷派。

只不過準備已久的慷慨陳詞,在五棵松諾大的場地上剛說到一半時,音響系統突然出了問題,劉江峰驀然失了聲,底下觀眾在燥熱中難安,竊竊私語,主持人央視名嘴劉建巨集表現出強大的氣場,站在台上乾吼來圓場。

在失聲的20分鐘裡,台下竊竊私語的的觀眾,台上自顧自說的劉建巨集,濕熱的空氣和尷尬的氣氛壓的劉江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先前的樂觀和憧憬在一瞬間被拉回了現實——這不是強大到讓人安心的華為,這,是一個不可知的未來。

等音響恢復,劉江峰還是說出了“帶領酷派三年內重回國內主流廠商行列”的豪言,以及言明要把酷派生態變成樂視生態中的緊密一環——那時他還對賈老闆的生態深信不疑。

但酷派的傷痕比劉江峰想象的更深,明裡暗裡看見的看不見的都有。

2014年2億庫存內傷一直在,要先刮骨;但市場不等人,要發新機;樂視隨之而來爆發的骨牌效應倒塌,一定要去支援.....

劉江峰突然發現自己掉進了一個連環坑,夢想還沒有起飛,就被一系列頭皮發麻的事壓得粉身碎骨。

要債的銀行,罵聲四起的供應商,走的頭也不回的用戶和依舊寬慰自己安心的賈老闆,劉江峰一個也搞不定。

掙扎了380天,2017年8月31日,劉江峰在朋友圈轉發了一條酷派手機的廣告,配文是“收山之作,敬請光臨”。

隨即,酷派集團發布公告稱,“劉江峰因希望投入更多時間於彼之其他個人事務上而於當日辭任首席執行官。同時,公司委任執行董事兼副主席蔣超出任CEO。”

來的時候滿目陽光,去的時候陰風翳翳,好不落寞。

酷派更糟糕了,對內盟友樂視一蹶不振,對外市場起色全無,如果不是手握100億的房地產資源,當年手機圈威風赫赫的四大天王酷派,恐怕會微末到塵埃裡去。

有人說劉江峰時運不濟,一失足成了千古恨,但面對媒體詢問來酷派的感受時,劉江峰還是吐出了六個字:

不後悔來酷派。

失落的劉江峰至此離開手機圈,新的創業方向是智能門鎖。這裡雖然沒有誕生絕對的巨頭,但是新老企業一起發力,又是一個你死我活的修羅場。

離開了華為,劉江峰就像斷了一隻翅膀的鳥,上上下下,失去平衡,找不到方向。

02

大師楊拓道法失靈

2017年 5 月,在劉江峰還有三個月跳出酷派的時候,華為大師楊拓空降珠海魅族,任副總裁,主管行銷。

楊拓是華為前高管,此前最知名的經歷是操刀了三星和華為的商務機型系列。

在三星,楊拓塑造了“心系天下-W”系列,就是那個售價超過萬元的翻蓋商務機。

而在華為,楊拓成功地打造了華為在高端機市場的商務定位,讓 Mate 系列和P系列站穩了腳跟,這些頗為成功的“中式行銷”,讓楊柘得外號“楊大師”。

楊大師極擅起 Slogan,比如P7的“君子如蘭”,P8的“似水流年”,Mate 7的“爵士人生”,各個深入人心,彼時競爭對手們都在配置和價格上死磕,突然有這麽個高級感十足的概念,讓用戶感到新鮮且受用。

雖然現在華為的爵士概念淡化了,但是華為從Mate 7崛起的差異概念,是其打入高端的關鍵。

楊大師戴佛珠”“玩手串”愛穿中式服裝,在三星和華為的接連成功,讓他的商務三板斧爐火純青。

但楊大師的三板斧離開華為後,似乎再沒起過作用。

2015年12月楊柘受命於危難之秋加入TCL,全面負責TCL通訊的品牌管理、行銷策略制定、業務規劃和運營,TCL通訊中國區也進行了一次大重組。

不過,楊柘針對中國市場提出的“宛如生活”品牌理念,“慢工出細活”的姿態,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在手機本身亮點不多的情況下,“宛如生活”的優雅中國風,不敵市場競爭激烈的殘酷現實。

最終楊大師被TCL集團免職。

在入主魅族後,楊大師主要經歷了兩款產品Pro 7 和魅族 15。

Pro7就是那個後面開了個畫屏的手機。

彼時在這個雞肋的設計下,魅族給PRO定了高價,導致 Pro7 滯銷,往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pro7都在低價處理。

隨口就有Slogan的楊大師在這兩款產品上又貢獻了兩例行銷大作:Pro 7 的“雙瞳如小窗,佳景觀歷歷”,以及魅族 15 的“惟精惟一”,後者甚至被懸掛在了魅族珠海總部,成為了魅族員工的“精神信條”。

聽起來是文化人,逼格很高。

但擅長玩中年成功風的楊大師和一慣小清新的魅族顯得格格不入。

一系列諸如“雕刻時光”等虛化的概念,沒有獲得煤油們的理解和接受,甚至讓人覺得有過分拔高魅族品牌,從而導致魅族失去原有定位。

隨後楊大師在魅族爆發的一系列人事爭鬥中逐漸被架空,甚至因為內鬥還上了熱搜,這讓人迅速注意到佛系的楊大師。

去年7月初楊柘已確認從魅族離職的消息不脛而走,有人曬出了楊柘退出魅族釘釘群的截圖,此後楊大師去向成謎,音信全無。

莫不是不理俗事,閉關修煉去了?

03

吳德周難安天下

老羅的堅果Pro發布時,網友調侃其能用來削皮。

熟悉老羅的人都覺得會有一場“好戲”上演,但老羅卻一改昔日的彪悍作風,沒有像以往一樣簡單粗暴直接破口大罵,而是拿著手機一邊削胡蘿卜一邊微笑著說:“對呀,是能削”。

而最詭異的是,在老羅削的時候,旁邊有個男人一直微笑著,並用慈祥、溺愛的眼光看著他。

這個男人不是別人,正是老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挖來的吳德周。

吳德周2001年加入華為,3年後被派到華為北京研究所研發手機,成為第一代華為手機人。

十二年裡,吳德周完整的參與了華為手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整個過程。

無論是第一款華為手機U626,還是第一代榮耀手機U8860,第一款WindowsPhone W1,都有吳德周的身影。

而作為榮耀產品線總經理,“榮耀”這個名字便是吳德周起的。吳德周和劉江峰聯手塑造了榮耀一系列明星產品和經典產品,將榮耀變成小米之後最為成功的互聯網手機品牌。

2015年11月,老羅認識了吳德周,見到吳德周真人,老羅就眼放金光。

半道出家的羅永浩和錘子太需要吳德周,無論T1,還是T2,看似設計獨特光鮮亮麗的背後,手機產業鏈的種種坑,老羅跌了個遍。

當時吳德周在上海,老羅在北京,心有所期的老羅卻經常以喝酒吃飯拉家常為名義經常性的登門拜訪,吳德周甚至覺得老羅沒有遠在北京,而是住在他們家樓下。

老羅軟磨硬泡前後將近7個月的時間。吳德周也在動心與反悔中多次反覆,看吳德周猶豫不決,半推半就,老羅決心下猛藥,拉著吳德周的四五個哥們,自掏腰包花16萬元包飛機去上海最後一搏。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2016年5月2日,吳德周在微博上寫下一則離開華為的文章,在大家都猜測紛紛時,吳德周赴錘子科技報到接替了錢晨CTO的位置,還一起給錘子帶來30多個老部下。

而吳德周的到來,也讓錘子到達了一個小高潮:一年後堅果Pro發布,輿論口碑皆起,所有人都覺得老羅這次成了,有希望了。

如果不是一定要做開天辟地的神作“TNT”的話,靠著堅果的正經表現,再賣賣配件,錘子即便沒能改變世界,但是小而美的活下去,大抵不成問題。

只不過老羅信誓旦旦,吳德周有心無力。

孱弱的資金流,跟不上改變世界的大工程,錘子危機爆發後,吳德周一度被傳已經準備離職。

隨後吳德周立刻在微博上澄清否認。可即便吳德周感念老羅的三顧茅廬之情,但無兵無將無財,吳德周本事再大也難以再去爭天下。

或許土味的聊天寶會有奇跡吧,但是比之當初老羅許下的未來,現在的錘子幾乎看不到太多希望。

無論是劉江峰、楊拓還是吳德周,在華為這顆大樹的遮蔽下成長的很快,於是毅然掙脫束縛之後,期待著想要有更廣闊的的天地,卻沒想到在前方等待的是遠遠超出自己力量的泥潭。

人還是得分清自己的成功和平台的成功,分得清自己腳下需要什麽樣的土壤。

本文由互聯網圈內事原創出品,轉載請留言

- 帳號榮譽 -

/

2018年入圍新浪科技創事記年度作者

2017年入圍搜狐科技十大自媒體作者

虎嗅、鈦媒體、36Kr 等科技網站專欄作者

企鵝號、頭條號、網易號等平台 2000W+ 推薦

數十篇百萬+閱讀爆文

- 同步入駐 -

/

百度百家、企鵝自媒體、UC大魚自媒體、今日頭條、

一點資訊、網易號、搜狐自媒體、新浪看點、

天天快報、界面、雪球等平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