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演義中魏國名將張郃真正的死因,是性格的缺失還是有意懲罰

伏駑齊飛萬點兵星,木門道上射雄兵。張郃為曹魏名將,身經百戰,為曹魏出過汗馬功勞,卻不幸戰死疆場,被射成了馬蜂窩。他一生身經百戰,黃巾起義後,張郃曾投奔袁紹,任校尉。官渡之戰中被曹洪擊退,之後便投奔曹操。曾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敗馬超、降張魯,後來又與夏侯淵一起留守漢中。曹丕稱帝後,張郃被升任為左將軍。因街亭破馬謖有功,張郃被升為驃騎將軍。

張郃一生都在為曹魏征戰,也有人說,可以為張郃頒布一個全勤獎。巴西之戰有他,漢中之戰有他,江陵破吳有他,街亭大捷也有他。同時張郃還被譽為“料敵先機”、“好儒風雅”。然而正是這樣一個身經百戰,熟讀兵法的一代名將,卻戰死疆場,死的極其悲壯。三國演義中,張郃究竟是因何而死的?以下依據相關內容,做簡要分析。

演義中張郃之死的真正原因。其一張郃主動請求追擊諸葛亮,獲得司馬懿準許。建興九年春,諸葛亮再次北伐兵出祁山。魏明帝命司馬懿為平西大都督,抵禦諸葛亮。司馬懿經過深思熟慮,命張郃為三軍先鋒。諸葛亮先是巧使妙計,割了隴上的小麥,以供軍需。

司馬懿偷襲鹵城,又中了諸葛亮的伏兵,魏軍死傷無數。孫禮率雍涼兵二十萬前來助陣,也被蜀軍殺退。正在此時,李嚴卻遣使送來書信:

近聞東吳令人入洛陽,與魏連和。魏令吳攻取蜀,幸吳尚未起兵。今嚴探知消息,伏望丞相早做良圖。

孔明看後大驚失色,便急忙回軍。令祁山大寨的人馬且回西川,留下一座空城給司馬懿。張郃知道蜀軍退去,前來找司馬懿商議對策,司馬懿認為諸葛亮詭計多端,不可追擊。得知鹵城已是空城之後,司馬懿喜出望外。告訴諸將諸葛亮已經撤軍,可以追擊。張郃自願請命,司馬懿不準許,聲稱張郃性情急躁。張郃認為自己是先鋒,理應追擊。

司馬懿卻說,諸葛亮撤退,沿途必有伏兵,需要小心謹慎才行。張郃說道:都督放心,我已知之。司馬懿卻說:公自欲去,莫要追悔。張郃聲稱:大丈夫舍身報國,雖萬死無恨。由此可見,張郃為報國家,舍生忘死,真是大義凌然。演義中這樣描述:

懿曰:“公既執意要去,可引軍五千兵先行,卻叫魏平引二萬馬步兵後行,以防埋伏。我卻引三千兵隨後策應。”張郃領命,引兵火速往前追趕。

其次張郃建功心切,極速行軍,沒有察覺有埋伏。張郃一心想著建功,行軍至三十裡,背後殺聲四起。張郃定睛一看,原來是魏延,張郃大怒拍馬舞刀直取魏延,不到十個回合,魏延詐敗而逃。張郃縱馬追趕,三十裡開外並無伏兵,張郃大膽起來,策馬又追。繞過一個山坡,一彪軍馬攔住去路,為首大將正是關興。

原來諸葛亮在撤兵之前,早已安排好伏兵。關興、魏延輪番上陣,引誘張郃中計。張郃大戰關平,十個回合,關興拔馬便走。張郃策馬來追,行至一處密林,張郃有些心疑,令人四下探哨,並沒有發現伏兵。張郃再一次大膽起來,放心追趕,魏延趕在前面,截住大戰十個回合又敗走,後來又被關興截住。

就這樣,二人一直把張郃引誘到木門道。此時魏延回馬,大罵張郃逆賊,與我決一死戰。十個回合,魏延大敗,蜀軍丟盔棄甲,退往木門道。張郃早已殺紅了眼,見蜀軍大敗而逃,依舊殺奔木門道。

其三張郃中計木門道,被亂箭射殺。張郃殺性正起,追魏延入木門道,當時天色昏暗。正在此時,一聲炮響,山上頓時火光衝天,大石滾滾而下,攔住魏軍去路。張郃知道中計,於是急忙撤軍,然而背後早已被滾木、亂石攔住了去路,兩邊皆是峭壁,魏軍被困。突然兩邊的萬張弓弩齊射,張郃和他的百餘和部下,全部被射死在木門道中,他本人也被射成了馬蜂窩。

張郃之死,十分悲壯,也算是為魏國盡忠盡職了。司馬懿知道後悲痛欲絕,聲稱自己害死了張郃。魏明帝為感其戰功,封賞張郃的四個兒子為列侯,並賞賜他小兒子關內侯的爵位。

你是如何看待張郃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