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沈陽故宮北側挖出一批寶貝,以青花瓷器居多

8月17日,沈陽故宮北側的中心裡遺址考古發掘順利通過遼寧省文物局專家組驗收,圓滿收官。

專家認為,中心裡遺址考古發掘可以結項,發掘區西側的路面需盡快回填;磚砌水井遺跡對於勾勒沈陽城市文化肌理脈絡、庚續沈陽歷史文化名城的鄉愁記憶有著重要意義。

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從出土的寶貝中,一探中心裡遺址的乾坤吧!

出土大量銅製品、陶器、瓷器,以青花瓷器居多

中心裡遺址地處沈陽故宮的建設控制地帶內,是歷代城市的核心區域。它位於漢魏時期宮後裡城址北側、遼金沈州城、元代沈陽路、明代沈陽中衛城、清代盛京城城內,具備漢魏至民國時期連續的地層疊壓關係,歷史文化內涵豐富。

中心裡遺址在清代被稱為“銅行胡同”,1988年命名為“銅行巷”,因專製銅器的手工作坊集中地而得名,在清代是沈陽唯一的銅行製品集散地。考古人員在發掘中發現,清中晚期至民國時期的“銅行胡同”相關的經營性建築和銅加工環節中的木構結構建築設施,出土了大量的各類生活用器,有銅製品、陶器、瓷器,尤其以青花瓷器居多。

沈陽近年來發掘面積最大的考古項目

中心裡遺址發掘是沈陽頒布《沈陽市工程建設項目考古勘探管理辦法(試行)》後實施的第1個前置考古發掘項目,同時是沈陽近年來年度發掘面積最大、發掘深度最深,發掘技術人員與發掘工人參與量最多的考古發掘項目。按照國家文物局的批複意見,沈陽市考古研究所於2020年3月底至8月中旬對中心裡遺址進行了100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取得了重要的發掘收獲。

經過發掘,從地層發展序列上揭示了沈陽城自漢魏至民國時期的演變關係,發現了34座房址、104個灰坑、7條灰溝、1條道路及1眼水井,遺跡以清代至民國時期為多。近期發掘比較重要的是發現1條南北向路面及1眼水井。

據了解,在中心裡遺址發掘區西側發現的清代晚期至民國時期的銅行胡同相關的經營性建築及木構建築設施,有助於了解沈陽城的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商業發展及手工業發展水準。

發現的1眼磚砌水井,保存狀況較好,青磚砌築,井口圓形,井口直徑1.1米,井底六邊形,通高5米,出土了大量的泥質灰陶、白瓷片等,有陶盆、陶罐、瓷碗等,也有少量鐵器、銅錢出土,水井年代可早至遼代。水井是城市聚集生活的重要物證,此前沈陽市域範圍內並沒有保存早於明代的水井,這眼水井具有保護利用的價值。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遼寧頻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