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刷屏:咪蒙式的精神消費降級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陳白/文2018年的春節,一篇名為《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刷屏。一年之後,“咪蒙系”的自媒體账號“才華有限青年”,一篇《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再次點燃公眾情緒。

只不過,在去年那自敘式的爆款面前,今年的這篇文章,顯得宛如流水線生產,處處恰到好處,處處直擊人們內心的痛點——寒門、狀元、死亡,每一項都直擊焦慮靶心,只不過這種精神按摩,遠不是為了幫助你舒緩焦慮,而是進一步放大焦慮。從這篇文章來看,咪蒙和她的好實習生,已然成功完成了從心靈毒雞湯到權健式精神保健的轉型。

每逢春節,當北上廣的Lucy和Tom脫下大城市的外衣回到三四五線的故鄉,當圍坐在飯桌與春節聯歡晚會面前的情境逐漸變為換個地方刷手機而已,對於咪蒙們來說,這種打發假期時光閑極無聊的碎片閱讀,成為了撩撥貧富差距、撩撥城鄉差異文字的最大藍海。

而且,在流量至上論的當下,10萬+的閱讀,讀者遵循市場規律,用閱讀投票,成為了天然的道德防火牆。如果誰對這樣的10萬+有異議,那一定是心存嫉妒。只是哪怕是自由主義學派,尚且要為自由市場經濟樹立法律的底線,在精神消費領域,咪蒙們的惡意自由卻無遠弗屆。

在傳統閱讀時代,我們尚且知道那些知音體和讀者體,是標準的雞湯,是一場有備而來的通俗文學閱讀;而在微信公號時代,以非虛構寫作之名,以精細的偽裝讓讀者相信虛構故事的真實,並對讀者的同情心和同理心進行惡意消費,本身就是一種欺騙。

從這個角度來說,被殺死的並不是螢幕裡咪蒙們虛構的那一位寒門狀元,而是真正從寒門走出、一步一步通過努力克服貧窮,走進城市改變了命運,卻又因為遇見了日常生活的焦慮,不慎跌入咪蒙式精神陷阱的人們。

這些年我們所一步步經歷的精神消費降級,其實還遠遠不止於咪蒙。機器推薦、快餐文化、碎片閱讀乃至沉迷短影片不可自拔,“5分鐘讀完一本名著”“3分鐘看完一部電影”“10分鐘帶你了解歷史”……所對應的是越來越少的深度閱讀時間,這進一步弱化了我們的識別能力。如今我們重新回顧尼爾波茲曼在1985年的《娛樂至死》,會分外心有余悸——如果一個民族分心於繁雜瑣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義為娛樂的周而複始,如果嚴肅的公眾對話變成了幼稚的嬰兒語言,如果一切公共事物形同雜耍,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而咪蒙的流行,多少有些超出尼爾波茲曼的寓言。這位學者估計很難會想到,對於內容消費來說,娛樂消解嚴肅的另一個極端同樣致命——讓消費內容的人們“焦慮至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