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圍觀最新城市GDP,城市經濟格局悄悄變了……

W

inshang

引言

哪些城市最突出?哪些城市不及預期?

來源 | 國民經略(ID:guominjinglve)

作者 | 凱風

2019年早已過半,城市經濟格局發生了哪些變化?

近日,全國各省份、各大城市上半年經濟數據陸續發布。有城市強勢反彈,有城市日益企穩,有城市面臨調整,還有城市向著兆GDP俱樂部邁進。

哪些城市最突出?哪些城市不及預期?

01

一線遙遙領先

中西部省會崛起,濟南挺進20強

這是2019年上半年主要城市GDP及增速情況:

縱觀今年上半年各城市經濟指標,有三個現象值得注意:

其一,北上廣深遙遙領先,與二線城市差距拉大。北上廣深之所以位列一線城市,除了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城市異塵餘生力之外,更重要的在於經濟總量的遙遙領先。

時間進入2019年上半年,這一領先優勢繼續擴大。不用說北京上海,僅看廣州,2019年上半年,廣州GDP為11755.54億元,超過排名第五的天津1384.38億元,而上一年同期,廣州GDP僅超過排名第五的重慶831.89億元,差距繼續放大。

其二,合並萊蕪之後,濟南挺進20強。2019年初,濟南合並萊蕪,從而開始了全面刷榜的新歷程。今年上半年,新濟南(包括萊蕪)GDP達到4791.7億元,排在第18位。

濟南謀求成為強省會,做大城市規模、提高經濟總量顯然是第一位的。今年上半年,濟南GDP名義增速達到8.51%,實際增速7%,在山東各大地市中位居前列。如果這一增長態勢能夠得到維持,今年破9000億,明年躋身兆俱樂部,將會是大概率事件。

其三,中西部強省會崛起。中西部崛起不僅是個省域現象,在核心城市更為明顯。成都、武漢、長沙、鄭州,不僅都已躋身兆GDP俱樂部,而且實際增速都還保持在8%以上,體現了強大的發展潛力。

中西部強省會的崛起,是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時代發展的必然。這在《最新省市GDP》一文中有詳細論述。

一邊是來自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和勞動人口回流,一邊是中西部強省會戰略的強勢出位,中西部省會迎來最好的發展時期。

02

增速排行:

成都武漢長沙南京領先,蘇州重慶跑輸大盤

看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準,不僅要看GDP總量,而且要看增速。在增速中,不僅要看各地官方公布的實際增速,更要看通過絕對值直接計算的名義增速。

正如凱風君在《最新省市GDP排行》一文中所指出的,名義增速是對GDP絕對值進行衡量,實際GDP增速則要扣除物價因素。在通脹型經濟中,一般來說,名義GDP增速高於實際GDP增速,且兩者不應出現過度背離。

從實際增速看,在經濟30強城市中,增速最快的6個城市分別是:成都(8.2%)、長沙(8.2%)、武漢(8.1%)、合肥(8.1%)、南京(8.1%)、泉州(8.0%)。

從名義增速看,在經濟25強城市中,增速最快的6個城市分別是:泉州(12.32%)、成都(12.1%)、鄭州(10.74%)、廣州(10.35%)、武漢(10.3%)、深圳(10.21%)。

可以看到,兩組數據存在一定重合之處。成都武漢,無論是名義增速還是實際增速,都遙遙領先,未來發展可期。

如果以全國平均增速6.3%作為基準,有個別城市跑輸大盤:上海(5.9%)、天津(4.6%)、重慶(6.2%)、蘇州(6.0%)。

相比而言,重慶天津擠水分基本結束,經濟正在逐漸企穩,但蘇州卻出現明顯降速,原因何在?

這其中的關鍵在於,蘇州是中國前三大工業城市,外向型經濟極為突出,容易受到經濟大環境和國際貿易形勢的影響。

上半年,蘇州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值1.56兆元,同比增長1.0%,比1~5月提高0.7個百分點。雖然不斷企穩,但增速仍處於低位。

從工業上看,6月份,蘇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46.8%,環比下降1.0個百分點,近五年來第二次達到低谷。

與此同時,蘇州進出口持續負增長。1-5月,蘇州進出口總額1271.94億美元,同比-7%,其中出口755.81億美元,同比下滑-3.5%。

03

廣州持續反彈,名義增速領跑一線

廣州經濟持續反彈,這一現象備受關注。

今年上半年,廣州GDP總量高達11755.54億元同比增長7.1%,比去年同期提升0.9個百分點。

從名義增速來看,廣州更是高達10.35%,反超深圳,在一線城市中排名居首。

這背後,首先得益於固定投資提速。今年上半年,廣州固定資產投資高達3033.63億元,同比增長24.8%,創下6年以來的新高,無論是規模還是增速,都位居全省第一。

與許多人想象的不同,廣州投資飆升並非單純刺激房地產所致。這一成績,是基建工業房地產投資全面開花的結果。

從數據上,基建投資同比增長34.6%,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2.7%,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26.1%,全部超過20%,體現了強大的發展動能。

其次,廣州新經濟發展勢頭異常迅猛。許多人對廣州產業的印象,還停留於汽車、石化和電子信息製造三大傳統支柱產業,事實上,近年來,廣州已培育出以智能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軌道交通為代表的八大新興產業,這些產業正在成為廣州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看幾組數據就明白了:

今年上半年,廣州液晶顯示屏產量4555.59萬片,增長8.1%;平板電腦、集成電路、電子元件產量分別增長3.8倍、1.3倍、1.1倍;智能手機、衛星導航定位接收機產量分別增長17.0%和15.2%。

另外,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52.2%;新材料產品中鋰離子電池產量增長17.3%;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產量增長10.3%。

這些新動能,將持續助推廣州經濟走好走強。

04

城市格局:三大變化

每一輪經濟周期,都會帶來城市經濟格局的變化。

從重工業到製造加工業時代,沿海城市取代了東北城市成為經濟舞台的主場。從外貿時代到投資驅動時代,中西部強省會成了最耀眼的存在。從傳統經濟到新動能,轉型節奏最快的廣東江蘇強者恆強,而山東天津重慶則面臨調整。

這是經濟大勢之變帶來的城市格局之變。就短期而言,國際形勢與產業格局的變化,也會顯著影響到城市的經濟格局。

其一,汽車產業步入下滑區間,汽車工業大市普遍受到影響。從2018年以來,汽車產銷總量一路下滑,連續一年負增長。而中國汽車產量最高的七大城市:上海、廣州、長春、重慶、柳州、武漢、北京,無一不受到影響。

當然,由於不同車系市場競爭力大相徑庭,不同城市對於汽車產業的依賴度高低有別,這一影響也有很大差別。

其二,國際貿易爭端不斷,外貿城市難免受到拖累。根據中國海關雜誌最新發布的數據,中國外貿前十強城市分別是:深圳、上海、東莞、蘇州、珠海、廈門、廣州、寧波、天津、北京。

這些城市容易受到國際形勢波動的影響,但主導產業不同,影響同樣不同。

其三,經濟新動能越發達的城市,抵抗經濟周期的能力就越強。換言之,高新產業越突出,新經濟產業越發達,傳統產業轉型越迅速的城市,在經濟新常態中,就能持續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速。

這方面,省域層面廣東江蘇浙江堪為代表,地市層面深圳杭州表現較為突出。

總之,作為中心城市或省會城市,這些經濟強市的發展走勢,可以看做區域經濟發展的風向標。

誰增誰減,誰進誰退,誰能永葆青春,未來將會一目了然。

本文經授權轉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投稿、爆料、洽談合作

聯繫小編:winshangxb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