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型職業農民成鄉村振興中堅力量

  不久前,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在泰州調研。在薑堰區沈高鎮河橫村,婁勤儉觀看特色農產品展示,詳細了解村集體收入、村民收入來源以及電商發展情況,並隨機走訪部分農戶。他指出,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要更加注重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更加注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讓農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這期“e起學習·e起奮鬥”就帶你一起走進泰州薑堰區沈高鎮河橫村,看藝術大學生轉型成為新型職業農民,鄉村電商“管理”9萬多粉絲的奮鬥故事。

  稻田裡或遊著鴨子、或爬著龍蝦,或撲騰著鬍子鯰……稻田不施一點農藥和化肥,成熟後的生態大米賣20元一斤,生態大米又借助“互聯網+”銷往各地。揚子晚報記者採訪獲悉,這是泰州薑堰區沈高鎮河橫村新型職業農民的生產、經營方式。

  怎樣打造出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又如何讓他們留得下還發展好?河橫村黨委副書記孫鵬飛接受揚子晚報記者採訪時說:河橫首創的稻田養魚、“蚊帳大米”等水稻栽培模式,都取得了成功。孫飛等人取得的業績也激勵了本村其他人。不少年輕人躍躍欲試。河橫村適時組織農業專家、創業能手對這些有創業意向的年輕人進行培訓,邀請揚大農學院教授駐點指導。讓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不斷湧現,因為他們是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揚子晚報記者 王國柱 劉麗 

  通訊員 劉永彬 張春惠 葉梅 

  策劃 時力強 黃鳳 

  村美如畫,助力鄉村振興

  泰州薑堰區沈高鎮河橫村黨委副書記 孫鵬飛

  河橫村這些年通過全力提升自身“顏值”和“氣質”,使廣袤鄉村環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走出一條生態建設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雙贏之路。

  之前,河橫村由於地勢低窪,十年有九年會發生澇災,後來河橫人硬是將低窪地變成了豐產田。十年前,為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河橫及時引導有汙染的養殖企業進行搬遷。在上級部門的幫助下,村裡還將硬質路線修建到了田頭,方便運輸車輛的進出。

  目前河橫村已有6名年輕人從事規模生態水稻種養工作,此外還有人種植了規模葡萄園,湧現出了一批新型職業農民。

  在生態經濟發展取得成效同時,河橫還特別注重村容村貌、民俗民風的建設,目前的河橫村美如畫,全村“十星文明戶”達95%。我們村還獲評“全國文明村”。

  藝術生轉型農民“書寫”新篇章

  河橫村漢土家庭農場主  孫飛

  2011年,我從江西宜春一家藝術本科院校畢業。在農村長大的我,萌生了靠新型種養方式創業的想法。2012年,我首先在20畝水稻田裡試著套養鯰魚。為保證鯰魚生長以及水稻的品質,在生長過程中做到不施一點農藥和化肥,但由於水稻產量低,生產出的生態大米不被市場認可,第一年出現了虧損。這讓我意識到,要想做好新型農民,還要有足夠的專業本領。經過努力,我進入揚州大學農學院研究班學習。

  2013年,我在河橫村流轉了300畝土地,將其中30畝用於稻田養殖鬍子鯰、270畝作為米廠的訂單農業生產基地,並申請注冊了“漢土”牌商標,當起了農場主。由於種養科學,加上對生態大米的有效推廣,20元一斤的生態大米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當年我就實現了盈利。此後,我逐步擴大了“生態田”的種植面積。水稻田裡,不但套養鬍子鯰、甲魚、龍蝦、泥鰍,還套養鴨子。去年,我的農場實現產值達200萬元。

  一個電商客服“管”15隻手機

  青年電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邱婷

  為幫助農村創業者解決創業初期遇到的怎樣創業、做什麽項目適合、產品如何銷售等問題,從2014年開始,我參與了沈高青年電商服務中心的創建工作。我們電商中心是一群年輕人,與泰州我農電子商務中心進行合作。截至2017年底,公司通過各種培訓培養了創業人員100名,和10多家部門全面合作,教農戶在網上開設“網店”,建立自己的農業內部銷售網絡,讓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銷售農產品。

  經過努力,目前我們擁有了自己的電商平台,有專業服務人員5人,其中兩名客服。兩名客服“管理”著9萬多粉絲。一隻手機“帶”5000粉絲,這9萬粉絲被分配到30隻手機,一名客服“管”其中15隻。客服每天上午用這30隻手機向9萬多粉絲們推薦生態大米、綠殼雞蛋等產品,下午進行售後服務,每天形成3萬多元的銷售額。我們計劃在今年年底將粉絲數量擴展到100萬,到那時客服人員將達到20多名。

  參與方式

  可通過郵寄、電子郵箱或在揚子晚報網、APP、官微、官博上在線投稿的方式參與。我們將通過H5、影片、圖文等多種方式報導你的學習心得或實踐。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寄:南京市江東中路369號揚子晚報“e起學習·e起奮鬥”欄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