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走過大水漫灌的快速成長期,二手車市場還面臨哪些困局?

出品|三言財經

作者|豐收

二手車市場發展並不是一個新興市場,它已經走過多年的發展歷程。

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的不斷融合改造,二手車行業正逐漸向數字化服務生態發展,可以說二手車電商對傳統二手車市場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數字化改造。

一方面互聯網極大方便了消費者的購車需求,但是原本掩藏在傳統二手車市場的問題也逐漸顯現。提起二手車平台,除了隨處可見的廣告外,各種負面新聞也是不斷出現。

對這樣一個創新行業來說,如果拋卻已有的偏見,可以發現二手車平台的問題反映的並不僅僅是平台自身的問題。很多傳統時期遺留的問題,在互聯網的透明性特性下顯露無疑,這給完善行業制度,制定新的行業標準提供了樣本。

在乘用車“存量時代”背景下,二手車行業快速增長

據艾瑞谘詢《中國二手車電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過去的8年間,中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額實現了超過22%的年複合增長率。與此相對應的是,從2016年開始,乘用車產銷量的增幅快速下滑,中國私家車的保有量增速也有回調。

這意味乘用車市場開始由“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過渡,二手車市場獲得了充分的增長條件。

對比的美國的成熟二手車市場,中國市場還差強人意。美國市場新車銷量與二手車交易量之比長期維持在1:2.3以上,但是中國尚不足1:0.5。而且,美國二手車交易量與汽車保有量之比穩定在14%以上,中國僅為5.8%。

可以說,中國二手車行業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中國二手車行業的投融資熱潮開始於2012年,資本對二手車行業的關注不斷增加。從2012年到2018年,二手車相關投融資事件超過150起,總投資金額超過1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的二手車行業的投融資事件下降迅速,但是投資金額繼續增加。這反映新興二手車行業主體已度過相對頻繁的早期融資輪次,行業的頭部效應進一步明顯,行業即將進行一輪優勝劣汰的調整期。部分二手車電商完成了上市獲取的大額融資。

二手車電商本質是對二手車行業的數字化改造,從早期的車源信息匯總和跨算,逐漸發展到其他細化業務。

可以說在互聯網的加持下,中國二手車市場不斷發掘,但是快速發展之下,並未能完全解決傳統二手車市場的遺留問題。

二手車仍面臨“非標行業”困局

傳統二手車市場是一灘“深水”,存在著交易欺詐、以次充好等諸多問題。而其根本原因在於二手車是典型的非標品,對車輛檢測的要求較高,“操作空間”很大。

隨著二手車行業快速增長,商業模式、市場環境、消費習慣等已發生顯著改變,在此趨勢下,我國二手車市場在流通管理上的相對滯後與高速發展之間的矛盾凸顯,現行辦法、規範已無法完全適應。

據了解,在二手車交易方面,現行國家商務部、警察部、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稅務總局聯合印發《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於2005年實施。

2006年,國家商務部配套印發了《二手車交易規範》,由此代表了我國二手車行業進入了政府引導發展時期。時至今日,在14年的發展中,二手車流通不斷發展壯大,二手車市場交易量增長超10倍,汽車保有量增長達9.5倍,十餘年間,其中內容雖有部分廢止和修改,但已經很難跟上快速發展的行業現狀。

此外,在行業標準方面,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範(GB/T 30323-2013)是二手車行業內首個且唯一的國家標準,於2013年12月31日發布,2014年6月1日開始實施,但值得關注的是,此技術規範GB/T僅為推薦性國家標準,又稱自願標準,而非必須執行的強製性標準,換而言之,這類標準任何部門都有權決定是否採用,這也就意味著違反這類標準,也無需承擔經濟或法律方面的責任,所以對二手車市場的實際意義並不大。

《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範》中共涉及104項檢測內容,檢測項目並不完善,加之管理辦法、交易規範的滯後,規則邊界上的模糊不清,很難讓從業企業、尤其是依托新模式、新業態而生的企業,在操作執行中有法可依、有據可靠。

對比看來,處於市場需求,二手車電商積極推送行業標準化,它們往往會通過技術、資金的投入,建立相對科學、完善的二手車檢測評估體系,這些標準已經遠高於國家標準。

據了解,目前,瓜子二手車所執行的是259項專業檢測,包含事故排查檢測、輕微碰撞、易損耗部件、啟動駕駛檢測、常用功能檢測、外觀內飾檢測等方面,早已遠遠超過推薦國標中的檢測維度。

邏輯上講,二手車平台更希望建立完善的行業標準。對於平台來說,提供撮合服務,收取服務費是其模式核心。不同於傳統的二手車商戶,欺詐交易對平台品牌並沒有任何好處。

而由於行業相關政策法規的滯後,讓一部分不良賣家有可乘之機,消費者很容易將傳統市場上負面情緒帶到整個二手車市場。

在互聯網的其他行業中,我們很容易看到類似的例子。例如最初的電商平台,由於規範、政策的不完善,存在很多假貨行為。但隨著行業不斷成熟,這種情況將會大大改善。

行業急需建立多位一體的規則和政策

中國二手車行業具有明顯的分散性和不規範性,行業“灰色地帶”長期存在。電商的入局,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二手車行業的透明度、運行效率和規範性,也增強了消費者的識別能力。

但要保證二手車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就要建立起多位一體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除了法規和政策外,促進行業標準的形成還需要企業的協作。

借鑒國外已有成熟經驗,要做到買前、事中、買後的全方位體系。

在賣前建立完善的檢測體系和交易制度,保證二手車信息的真實性。

例如,車輛的車檢和修理歷史記錄都必須有據可查,一旦車主或二手車商改裡程數,或者隱瞞,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在事中要有權威、統一的評價標準,能夠評定汽車的好壞,例如如何界定泡水車、事故車等。

而目前二手車市場很多情況缺少明確的標準,僅靠人工的主觀判斷很容易出現糾紛。

在事後則要強化責任追究機制。

在美、日等成熟市場國,賣家隱瞞二手車車況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隱瞞車況某種程度上視同欺詐行為。

但在中國,某些行為缺少足夠有震懾力的追責機制,這讓部分人有投機心理。

可以預見,隨著相關規範和標準的不斷完善,中國二手車市場將爆發巨大的潛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