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說物:寒露驚秋晚,行行到瀛壖,歸思生暮節

寒露是秋天的第五個節氣。在古人看來,此時氣象寒冷,露水將要凝結成霜,因此得名『寒露』。

節候表征

在二十四節氣中,有兩個因露水而得名的節氣:秋分之前的白露,以露水的顏色定節氣;秋分之後的寒露,以露水的溫度定節氣。

相較白露節氣,寒露節氣裡氣溫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民間俗語也說:『寒露寒露,遍地冷露。』『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是農歷九月的節氣,古人稱九月為“季秋”,也稱『深秋』『晚秋』『素秋』『暮秋』或『殘秋』;又因為九月是菊花開放的月份,也稱九月為『菊月』。

據《逸周書·時訓解》記載,寒露有『三候』:『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爵入大水化為蛤;又五日,菊有黃華』。古人視先至的大雁為主、後至的大雁為賓。一候『鴻雁來賓』,意為最後一批大雁飛來。二候『爵入大水化蛤』,爵即雀;蛤為蜃屬,似蚌而小;大水即大海。因為蛤與雀的外在紋飾相似,古人主觀地認為雀掉入海中變成了蛤,先秦農書《夏小正》中也有『雀入於海為蛤』的記載。三候『菊有黃華』,華通花,意指此時菊花開出了黃花。

寒露是深秋的節氣。在古人看來,『秋,愁也』,秋天肅殺的景象給歷代文人騷客留下了抒發感傷情懷的太空。宋代詞人柳永有詞《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懷念湘中故人,其中有『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句,寫出了秋景的蕭瑟。唐代詩人元稹有詩《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千家風掃葉,萬裡雁隨陽。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詩人寫過菊黃、雁歸、群鳥化蛤後,以松柏明志收筆,傷秋之餘,又給人一絲欣慰。

寒露是農歷九月的節氣,九月的諸多自然現象也被古人注入了人文色彩。九月是鯉魚最為肥美的季節,九月的風被稱為『鯉魚風』。南朝梁簡文帝蕭綱有『燈生陽燧火,塵散鯉魚風。』的詩句,後人解釋稱『鯉魚風,九月風也』。九月有重陽登高的習俗,九月的黃河水因此也被稱為『登高水』。同時,古人又把九月的第一次驟冷氣象稱為『重陽信』。據清人顧祿《清嘉錄》記載:『重陽將至,秋雨滿城,涼風四起。人們以為這是立秋後的第一寒信,謂之‘重陽信’。』

寒露習俗

寒露是我國南北秋收、秋種的時節。在浙江一帶的水稻產區,『寒露乍來,稻穗已黃,至霜降乃刈之。』『九月寒露霜降到,摘了棉花收晚稻。』;在河北一帶的小麥產區,『過了寒露,秋糧入庫』『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

寒露節氣期間,古人也佔驗氣象和農事。按清人陳淏子《花鏡》的記載:『(九月)朔日值寒露,主冬大冷。朔日晴明,萬物不成;朔日風雨,來年春旱,夏多水。重陽日晴,則冬至、元旦、上元、清明四日皆晴。』清人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也說:『鄉民於重陽日、十三日望雨,則不致冬旱。諺雲‘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乾’。』

寒露節氣裡,各地還有其他的一些飲食講究。

吃螃蟹。螃蟹被李漁稱為食物中最美的東西。因為其習性、形體等原因,螃蟹還有諸如『無腸公子』『橫行介士』『千人捏』『擁劍』『執火』等別稱。重陽節期間,正是螃蟹最為肥美的季節,《燕京歲時記》稱京師以良鄉酒配糟蟹,嘗之最為甘美;浙江紹興有『九月九,湖蟹過老酒』的俗語,屆時,人們邀請親朋好友相聚吃蟹,稱『持螯會』。

吃芝麻。芝麻也稱胡麻,生熟皆可食,為肴為餌,榨油並良。元代宮廷飲膳太醫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寒露這一天,老北京人喜歡吃芝麻酥、芝麻燒餅、芝麻綠豆糕等芝麻製品。

吃柿子。寒露節氣前後是柿子成熟的季節,也是人們應季吃柿子的時節。俗語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寒露柿紅皮,摘下去趕集』等。

寒露、白露因露水而得名。在古人的觀念中,露水並非普通的自然物,而是上天降下滋潤萬物的津液。按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描述,露水具有諸多的藥用價值:秋露繁盛時,以盤收取,煎如糖飴,食之令人延年不饑;百草頭上的露水,能治百病;百噱頭上的露水,使人好顏色;柏葉、菖蒲上的露水,使人明目,等等。另外,又有所謂的極品露水——『其凝如脂,其甘如飴』的甘露,是天下太平的瑞征,食之令人長生不老。顯然,露水的功用被古人無限地放大了。除此之外,被放大功用的還有寒露節氣裡另外兩種節俗之物——茱萸與菊花,一個被認為有辟邪之用,一個被認為能使人長壽,古人文化塗鴉的痕跡也十分明顯。

嫋嫋涼風動,淒淒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

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

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乾。

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朔風剪塞草,寒露日夜結。

行行到瀛壖,歸思生暮節。

清宵寒露滴,白晝野雲隈。

應是表靈異,凡情安可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