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慈惠仁–秋季叩擊、艾灸八髎,通治婦科病男科病!


女性28歲後,開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到了35歲,衰老就在面部明顯表現出來。所以,從28歲開始,女性就應該注意保養了。


依中醫理論,治病應從防病入手,亦即「治未病之病」。這亦通佛理,先種善因,自然有善果。防治婦科病,必須從「心」開始,其次是護理好脾經、肝經、腎經這三條經。脾虛、腎虛、肝火旺都會導致婦科病。


當然,男人這這三條經出問題就會有男科病,如陽痿、早瀉、性冷淡、攝護腺炎等等。防病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這是人間最難做的事之一。


八髎:婦科問題的終結者


女人在生理上尤其特殊,除了人所共有的生理和疾病之外,還存在經、帶、胎、產四大問題,這些問題與身體的其他問題結合,往往會把問題搞的更為複雜。


比如,女子的很多失眠、便秘等,往往都是由婦科問題導致的,醫生如果不考慮婦科因素,用常規的方法去治療,療效不顯著,或者不能根治,容易反覆。


有一個部位,在治療婦科病(男性疾病)上常常用到,而且至關重要。這個部位就是八髎穴。



什麼是八髎穴


八髎(liáo)位於膀胱經上,位於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左右共八穴,故名。最早出自於《黃帝內經》,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兩側各四個,總共八個,故稱八髎穴。髎,孔隙也。



八髎就是八個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所以叫做「八髎」。



八髎穴的作用


八髎這個區域,正是盆腔所在之處,鄰近胞宮(子宮、卵巢、附件的統稱)。這個區域的皮肉,應該是很鬆軟,能捏起來的。如果不鬆軟,說明經絡肌膚之間有粘連,這種粘連,正是體內,尤其是胞宮有毛病的外在表現。而婦科的一切疾病,都與胞宮緊密相連。


八髎調治婦科疾病的功效,早在《黃帝內經.骨空論》中就有明確的記載:「腰痛不可以轉搖,急引陰卵,刺八髎與痛上,八髎在腰尻(kāo )分間。」這裡的腰痛包括了腎部疾病,因為腰為腎之府。「陰卵」在女人指的就是盆腔、子宮、卵巢、陰部、泌尿系統。


另外,八髎五行屬水,擅長調節全身的水液,疏通氣血。凡是婦科病,都跟氣血水液有關。因而,八髎能通調所有的婦科病。


另外,八髎穴位對我們人體下半身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療和預防作用,特別是泌尿生殖系統方面的問題,而且對腰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搓八髎


如果八髎部位肌膚很硬,用手根本就捏不起來,一捏會感覺酸痛難忍,像這種情況,說明內部組織已經發生了粘連,必須通過按摩、拔罐等方法,將粘連的部位分離開來,而搓八髎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搓八髎,最好能從腰眼一直搓到八髎處,會有一股熱流明顯地傳導至客人的摩擦部位,並且,通過此部位傳導至前陰,甚至通達到雙腳。


播放GIF


搓八髎,對於女性的月經不調、月經過多或過少、閉經、白帶異常、子宮病、卵巢病、盆腔病、附件炎、泌尿系統疾病、腎系統疾病、乳腺病等,全部都可以調治,而且操作方法簡單,還沒有任何副作用。


搓八髎可以自己獨立操作,但最好是異性操作,這樣能調和陰陽,協調臟腑,通經活絡的效果更好。


如果您是上熱下寒的體質,更要多搓八髎。因為上熱下寒的體質是因為中氣虛弱,中焦於堵,上面的火下不去,下面的水上不來,導致上半身火燒火熱,口乾舌燥,而腿卻是拔涼拔涼的,這種情況要多刺激八髎,打通中間的阻礙,交通水火。


搓揉八髎穴,每天隨時隨地搓揉300下。



熱敷八髎穴


把粗鹽炒熱,用布包住,然後熱敷八髎穴即可,時間15分鐘左右,以八髎穴產生熱感為宜,最好能夠熱力傳導至前陰和小腹部,這樣效果最好,注意熱敷溫度不宜過高,以防起泡。



艾灸八髎穴


【艾灸方法】使用艾條或配合灸盒做溫和灸,每次30分鐘左右。7-10日一個療程(經量本身就非常大的女性經期要停灸)


不論是按摩還是艾灸,最主要的就是堅持,它的作用是緩慢而持久的,所以偶爾一次艾灸、按摩,作用不大,能堅持一到兩個月,才會真正出效果。


溫馨提示


按壓推擦此穴,有引發女性流產、早產的危險,妊娠者慎用。


經期要慎用,若閉經或月經量稀少,可如此操作;若月經量較大則忌用。


此處皮膚若有潰破、化膿性炎症等,請不要如此按壓摩擦。



慈惠仁--喚醒自有神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關於 艾灸 的健康資訊:

TAG:艾灸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