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聰明葯」使用調查:美國使用率最高,歐洲增幅最大

全球範圍內,使用「聰明葯」提高智力水準的現象正在上升。國際藥物政策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6月份發表的一項對數十萬人的研究調查發現,過去的2017年,14%的人至少使用過一次興奮劑,遠高於2015年的5%。

所謂的「聰明葯」,即指非醫學用途的興奮劑或其他能令中樞神經興奮的藥物。這類藥物認為可以增加記憶或集中注意力,也就是所謂的「藥物認知增強」(PCE)。研究指出,在15個調查國家中,這些藥物的非醫學用途都在上升。

這項研究主要基於全球藥物調查——一份關於全球藥物使用的年度匿名在線問卷調查。該調查的受訪者年齡為16歲-65歲,在2015年有79640名受訪者,2017年有29758人,總樣本超過10萬人,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調查。研究負責人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理學家Larissa Maier。

調查重點關注處方葯,例如阿得拉(Adderall)和利他林(Ritalin),醫學上規定這些藥物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也就是「多動症」。調查還關注了睡眠障礙藥物莫達非尼,以及可卡因等非法興奮劑。

調查顯示,美國受訪者報告的使用率最高。2017年,近3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過去12個月裡至少使用過一次認知增強藥物,高於2015年的20%。同時,美國使用最多的藥物是阿得拉。阿得拉是「聰明葯」鼻祖,最早也被用於治療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但其成分含有安非他命,具有成癮作用。

增幅最大的則是歐洲。法國的使用率從2015年的3%上升到2017年的16%,使用最多藥物為利他林。利他林被認為是一種比較溫和的興奮劑,一度成為阿得拉的替代品。英國則是從5%到23%,新興的莫達非尼最受歡迎。

沒有參與此項研究的英國劍橋大學的神經學家Barbara Sahakian表示,最新這項分析在規模上令人印象深刻。她說,健康人群對認知增強藥物的「生活使用」越來越多,這引發了倫理方面的擔憂。

這些「聰明葯」使用率上升的助推因素有哪些?Maier表示,文化因素、多動症診斷的流行程度和藥物可及性,這些都影響了藥物用於認知增強和使用頻率。

研究指出,當下美國治療多動症常用的即是藥物治療,這種美國式方法的普及正在推動「聰明葯」的使用,使藥物更容易獲得。數據表明,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多動症發病率高的這些國家,「聰明葯」使用率也較高。

調查還發現,近一半(48%)的人說是通過朋友獲得藥物,10%的人是從經銷商或互聯網上購買,6%的人從家庭獲得,4%的人說他們有自己的處方。

至於「聰明葯」是否能大腦表現,爭論仍在繼續。數據表明,有些人在特定情況下會從某些特定的藥物中受益,例如,外科醫生使用莫達非尼。但更大的人群研究報告顯示,他們收益較少,甚至得到的是反作用。

Maier同時指出,全球藥物調查的受訪者比一般人群對藥物使可能感興趣,這可能會影響結果。但她補充強調,在普通人群的研究中也發現了類似的非醫療使用「聰明葯」的比例,這表明最新這項研究的結果是可靠的。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