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一種高級的修養,叫遇事不指責

作家盧思浩說:“不到別人生活中指手畫腳,是難得的修為。”

用一根手指指著別人的時候,三根手指正指著自己。

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學會用一顆理解的心看待對方的不足,才真正標誌著人格的成熟。

01

遇事不指責,是深到骨子裡的教養。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善意的溝通。

很多時候,由於認知不一,每個人的思維都有所差異,溝通方式也各有不同,很多時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然而,“溝通”和“指責”是不一樣的。

指責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帶著敵意和負面情緒去埋怨對方;

而溝通則是考慮到雙方的立場,出於關心,給予對方善意的提醒。

每個人都有面對不幸的時候,與其將矛頭直指對方,不如共同面對,冷靜思考。

想想生活中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話?

孩子生病了,心裡焦急萬分,卻聽到:“你怎麽做家長的,孩子都不會照顧”;

意外發生後,極力想挽回損失,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罵:“這一點小小的事情都做不好,你有什麽用”;

擁擠的公交上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不停地道歉,對方卻不依不饒:“走路不長眼睛嗎!”

生活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組成,而90%則由你的反應所決定。

成熟的人有情緒而能操控情緒,不在情緒的影響下意氣用事。

高品質的溝通不是情緒的轉移,而是從心開始,相互理解。

動輒用指責的語氣苛待別人,有時非但沒有起到提醒的作用,更容易引起反效果。

不依不饒,最易雪上加霜。

保持客觀冷靜,不被情緒所左右,一個人才能擁有大格局。

02

寬容體諒,是真正成熟的標誌。

在嘴上吵贏別人,是最無意義的勝利。

有一句話說,“與人溝通時,70%是情緒,30%是內容”,當沒有正確地表達內容時,誤解就會因為情緒的激化而進一步加深。

很多時候,矛盾的產生不是兩人之間真的有什麽深仇大恨,而是將小事過於放大,哪怕不了解真相,也一定要爭個輸贏。

在全面地了解事實的真相之前,不妄下論斷,是一種成熟,也是高情商的體現。

換位思考,寬容體諒,是人與人之間最善良的溝通方式。

形成相互體諒的思維習慣,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

03

不接受無意義的指責。

心裡學家張德芬有一句話發人深省:“別為了那些不屬於你的觀眾,去演繹不擅長的人生。”

為什麽有的人總是活在焦慮不安裡?

因為在完善自己的過程中,總是太在意別人的目光,活成了別人希望的樣子。

破解這種焦慮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懂得拒絕莫名其妙的指責,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著名畫家達文西說:“應當耐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認真考慮指責你的人是否有理。”

如果對方說得有道理,那麽確實該反省自己;

但如果對方的指責只是為了抬高自己,便不必在意,當做沒聽見。

不要讓自己為別人的情緒負責,懂得拒絕無理取鬧的指責,是一種成熟的智慧。

太陽從不指責烏雲,因為它所散發的強大能量,能驅散密布的黑暗;

大海從不指責小溪,因為它在用自己的方式,以涓涓細流,滋潤一方田地。

老子說:“大道之行,不責於人。”

不輕易指責,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智慧。

這樣的人,人緣一直好,福氣自然到。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