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數據顯示國內外腸道腫瘤呈現年輕化趨勢 專家建議直腸癌篩查起始年齡應降至45歲

「從大數據中發現,國內外腸道腫瘤都呈現年輕化趨勢,因此,我建議,進入40歲年齡段之後,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沒發現異常,以後可每3-5年查一次。希望媒體能對此現象提示提醒相關人群。」4月10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結直腸外科教授劉天佑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大腸癌呈年輕化傾向

據劉天佑介紹,今年3月底4月初,美國結直腸癌聯盟公布了一項調查報告,在1195例受訪的結直腸癌患者中,有57%的人在40-49歲被診斷為結直腸癌;有33%的人在30-39歲被確診。從2004-2014的10年中,儘管目前中青年結直腸癌病人的整體數量仍較低,但在美國罹患結直腸癌的50歲以下人群中,其死亡率正以1%的速度逐年遞增。與之相比,我國從覆蓋人口約6.76億人的大數據中發現,癌症包括結直腸癌在內的多種惡性腫瘤發病上升的同時,總體呈現低年齡組增加的趨勢。

作為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經肛門內鏡微創手術學組委員,劉天佑擁有對結直腸癌、腸梗阻、慢傳輸型便秘、肛門疾病等結直腸外科常見病熟練、規範的診斷和治療經驗,尤其在直腸癌低位、超低位保肛手術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他在哈醫大附屬第一醫院結直腸外科樸大勛主任的帶領下,率先在黑龍江省開展了經肛內鏡微創手術( TEM ),他們團隊是黑龍江省內唯一一家開展此術式的團隊。

劉天佑介紹說,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近幾十年來發病數和死亡數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上升最快的腫瘤之一,目前已成為全球第3位最常見的癌症。全球大腸癌的發病率正以年均2%的速度攀升,而年輕患者則佔了較大比例,尤其是在大中城市,結直腸癌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45歲左右的中青年罹患大腸癌的情況越來越常見,大腸癌已呈現出城市化、年輕化傾向。

一位移動公司的高管張先生,工作壓力大,每天都吃外賣,且睡眠極不規律,但平素身體還算健康,飲食、大便均正常,每年部門組織常規體檢也均沒查出什麼大毛病。然而最近一個月自覺腹脹難忍,來醫院就診,醫生給他安排了結腸鏡檢查,結果讓人大驚失色:張先生被診斷為「進展期結腸癌伴肝轉移」,已經失去手術良機。

劉天佑分析說,目前,越是發達富裕的地區,大腸癌的發病率就越高。而釀成大腸癌的禍端通常與職場競爭激烈、加班加點地工作、動物性食物和油脂攝入過多、胃腸功能紊亂、長時間大便乾燥和便秘、身體活動大幅度減少、飲酒和吸煙、體重超標、藥物和遺傳因素以及不良情緒有關,這些問題直接導致青年人大腸癌病例的爆發。

腸鏡檢查有助早診斷

當前,年輕人患大腸癌有哪些規律和特點?劉天佑教授總結了如下幾點:一是早期發現少。由於直腸指診、腸鏡等檢查未被列入常規體檢套餐中,再加上青年人對疾病缺乏警覺、年輕女士羞於就醫等原因,被確診的患者中有60%已經屬於中晚期。二是漏診多和惡性程度高。臨床統計結果發現,35歲以下大腸癌病人從身體不適感,到就診和確診,平均耗時5-15個月,有70%的病例被誤診為痔瘡、腸炎和腸蟲病。三是治療效果差。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腫瘤已轉移或侵犯到周圍組織器官,術後5年生存率不足30%。

針對上述問題,劉天佑教授提醒大家,從年輕時就要養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以防患未然。在驗血、超音波、心電圖、CT、核磁等一般體檢項目的基礎上,還要主動加上鋇劑灌腸、電子胃鏡、纖維結腸鏡、腫瘤標誌物等有實用價值的檢查,特別是胃鏡和結腸鏡,稱得上是早期鎖定胃癌和腸癌的「火眼金睛」,可從根本上避免漏診和誤診。在過去的篩查策略和現行的大多數臨床指南中,這樣的鏡檢一般不對50歲以下的人群推薦。直至2018年,美國癌症協會首次將直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降到了45歲,以期通過防治關口「前移」,更好地控制發病年齡的「前移」。

要管住嘴還要邁開腿

「在定期體檢同時,還要積極糾正不良飲食陋習,杜絕油炸類、醃製類、燒烤類、蜜餞類、方便類食品,多食用粗糧和果蔬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並且要『管住嘴、邁開腿』。」劉天佑通俗地解釋,高脂肪食譜和纖維素欠缺是大腸癌的最重要誘因之一。研究顯示,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可增加結腸中膽汁酸與中性固醇的濃度,並改變大腸菌群的組分。膽汁酸、固醇環均可經過細菌作用而生成致癌物。從飲食中攝取的動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的危險性就越大。

為什麼高纖維素食品具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呢劉教授進一步解釋說:首先,芹菜、韭菜、白菜、竹筍、蘿蔔、薺菜、梨、蠶豆、豌豆等纖維蔬果在腸道內不被消化,可加速胃腸道蠕動,增加胃腸道容積,軟化大便,加快糞便的排出;二是纖維可保護腸道細胞,減少膽汁對腸壁細胞的刺激,降低腸癌的發病幾率;三是未被消化的纖維在胃腸道中有助於吸附食物殘渣中的致癌物質,如亞硝胺、多環芳烴等,使這些致癌物隨糞便排出體外;四是纖維減少脂肪的堆積,防止人體過於肥胖,而肥胖同樣也是大腸癌發病的一個危險因素。英國營養學家建議,每天應該至少攝取35克以上的纖維素,才能起到預防保健的效果這就提示,儘管生活條件好了,仍然要吃粗茶淡飯「憶苦飯」,並且要常吃

在確保體內粗纖維攝入足量的同時,還要多鍛煉和多運動。劉天佑介紹說,一些40歲左右的白領經常被腸癌所擊倒,是因為大多數的人常常忙於工作而飲食無規律消化道生理節律被打亂腸道運行不順暢更主要的是缺少運動,無法安排專門時間進行鍛煉。國外專家強調,運動將腸癌的危險降低一半。經常性的運動、體力勞動、健步或園藝等休閑活動,均能使人們遠離腸癌的襲擾

劉天佑提醒收如有以下癥狀需警惕大腸癌:和許多腫瘤一樣,大腸癌早期階段沒什麼癥狀,當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特別是已經引起梗阻時,才會呈現一系列蛛絲馬跡:1.無特殊誘因的大便習慣改變,出現持續性腹瀉或便秘;2.無痢疾、腸炎、痔瘡、瘺等病史,表現為便頻、糞便伴膿血、黏液、血便;3.近期發生持續性腹痛、脹氣、腹部不適,經一般治療無效者;4.有腸梗阻癥狀逐漸加重者;5.原因不明的貧血、消瘦或體重減輕者;6.腹部出現包塊,左或右下腹部尤為多見;7.連續出現黑色或柏油狀的糞便。(科技日報哈爾濱4月10日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