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暖心!這位大姐癌症晚期放棄治療 捐出所有財產助學

王婭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女工,今年3月,她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到了8月份,大夫告訴她,她的生命可能只剩下半年了。

而就在那個時候,67歲的王婭阿姨卻選擇了放棄治療,毅然捐出平生僅有的一處房產繼續助學。面對人生突如其來的病魔,王阿姨怎麼就做出了這樣的一個決定呢?我們走近她,尋找答案。

王婭:主要就覺得我這個腮太癟了,能不能提亮點,把這個陰影想辦法稍好一些就行。我不想裝嫩,就是別這麼骷髏,瘦成這樣誰還覺得好啊,我年輕時候漂亮著呢!

時不時調侃一下自己、跟記者開個玩笑,很難想像這樣開朗的聲音,出自一位胰腺癌晚期患者。現在的王婭已經很難進食了,體重快速下降,只有70斤,擔心自己太瘦、形象不好,接受採訪前,她提出了想要化化妝。

王婭:養花養貓,特別喜歡。

記者:那您還是熱愛生活?

王婭:當然了,為什麼不熱愛生活,用我的話說不光是你說的這個熱愛生活,我跟我周圍的人一直說享受生活。

讓誰也沒想到的是,命運和這個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人,開了個大大的玩笑。今年3月,王婭被確診患上了胰腺癌,當時的她,面對死亡,很害怕。

王婭:怕了,我一刻都不想耽誤,我希望馬上治,因為這個東西非常兇險,你治的越早越有機會啊,沒有人會不珍惜生命的,沒有人會願意死的。

本打算出國旅遊的王婭,立即放棄了原先的計劃,開始住院治療。四個周期的化療、半年的時間過去,王婭逐漸產生了耐藥性,就在醫生為她會診,考慮下一步治療方案的時候,王婭卻萌生了放棄治療的念頭。

王婭:開腹(是)很大的手術,還需要兩個月來恢復,然後你的生命就延長了三個月,就是說你隻獲得了一個月有品質的生活,這付出的代價太多了,這弊大於利,又那麼痛苦、效果又不見得好,我何必呢!

放棄治療並不是因為拮據,而是想要用生命裡最後的時間,乾更多自己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今年8月,就在被告知生命還有半年的時候,王婭選擇跟隨資助貧困山區孩子上學的基金會到甘肅家訪,了解孩子們的情況。家訪途中,同行的志願者用手機拍下了王婭,這個生命還剩半年的癌症患者,快樂歌唱的影片。

△王婭唱起了《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王婭:一個是去甘肅心情特別好,特別想去,我好不容易去了,怎麼會心情不好,見到那些人多高興。去了學校、到學生家裡家訪,很有意義,對於我來說那也是最後一次。

王婭跟記者說,她這一輩子但凡要做選擇的時候,都會算算性價比,看看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她想聽從內心的聲音,乾點不一樣的事。

捐資助學,就是王婭現在最掛念、最想做的事情。不過,雖然去了甘肅、看了孩子,但王婭心裡始終還有塊石頭沒有落地,她還在擔心些什麼呢?

生前捐房產 助山區孩子上學

王婭:死亡就擺在眼前,我擔心,我這財產給誰,我擔心的是這個。

記者:人都沒了,還要擔心這些事情嗎?

王婭:那我為什麼不在活著的時候把它解決了呢,它完全可以有用啊,可以幫更多的孩子。

一直沒結婚的王婭,最擔心的是,一輩子的積攢,不能在自己去世後發揮更大的作用。她想要把房子捐贈出去,幫助更多貧困孩子上學。幾經周折,她辦理了遺囑公證,去世後要把自己最大的資產——70多平米的這套建案捐贈給助學基金會,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上學。但是很快,王婭卻又反悔了,她想要把身後捐贈變成生前贈予。

王婭:身後(捐贈)公證書,我都已經辦了,我想改成生前捐贈,就怕出麻煩,我要能真的親眼看到,最後真的捐成功了,我真的心裡就算放下了,結果最後終於辦成功了。開玩笑就是說,我住在別人的房子裡了。我說的就是我住在別人的房子裡了。

王婭希望在她生命最後的時間裡,自己的每一分錢都不浪費,每天在家裡點滴,沒有點滴架,就自己拿梯子和竹竿做了一個。

王婭:他們倒是提了,我應該給你拿個點滴架過來,但是他那個點滴架沒有軲轆,還不如我這個推著多輕巧啊。

記者:有賣帶輪子的那種架子啊?

王婭:倒計時,你不知道還有多長時間,也許時間並不長了呢,買那個有什麼用啊,那個東西真的沒有人要。

現在的王婭,花的每一分錢,想的都是自己去世後還能不能繼續發揮價值,她一直喜愛的花、擺件、甚至是傢具,都開始送給別人了。

王婭:能送人盡量送人,只要有人喜歡,你喜歡就拿走,喜歡就拿走,有人要我就特別高興,反正我不希望最後沒有人要,作為廢品扔到外面,那個我覺得很心疼的。

除了散盡家財,王婭還簽署了遺體捐贈協定。捐東西,捐房子,還要捐器官,旁人可能難以想像,但對王婭而言,捐贈就是一種熱愛生活的方式,一個保持了多年的習慣。所以王婭在身患癌症後,做出捐掉房產資助孩子上學的決定,根本不是偶然。過去的30年,捐款捐物、幫助別人早已成為了她的日常。

捐款30年 助人讓自己更幸福

王婭:我給你拿出來。

記者:這其實就是您這幾年捐的東西是嗎?

王婭:是的,當然算我的寶貝呀,這是精神財富,我是經常翻出來看一看的。

王婭的寶貝,就是厚厚的一遝捐贈證明,在這其中最早的一張,是在1989年捐給希望工程的,當時月收入不到200塊錢的她,一下子就捐了100塊錢,打動她的正是我們都熟知的那雙大眼睛。

王婭:拿個鉛筆,那個大眼睛,我也是看那個,我給捐的,我看重學習、知道知識的重要,你們肯定都是上過大學的,肯定知道上學的重要,它不光豐富你的人生、豐富你的知識,還會改變你的命運。

此後的30年,王婭從上班到退休在家,每月的工資始終都沒有超過4000塊錢,可她的捐款卻沒有停止,希望工程、捐資助學、抗震救災。二百、四百、一千、兩千……在王婭自己看來,沒有孩子、生活壓力不大,比起買件名牌衣服、吃頓山珍海味,王婭更享受幫助別人之後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王婭:這是最貴的一件衣服。

記者:最貴了,五百塊錢?

王婭:五百八,不是別人都說好就是好的,要有自己的標準。

王婭:捐了確實有幸福感,真的每次捐完以後,都會很高興,會高興好幾天,至少的。

王婭朋友 陳海蘭:她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我覺得應該是這樣評價她。

2016年,王婭換了部智能手機,機緣巧合,她看到了已故清華大學趙家和教授捐贈1400多萬元成立興華助學基金會資助寒門學子念書的故事,她又動了心。

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理事長 陳章武:給我們發了封郵件,那麼她就提出來,希望加入我們的隊伍,不久她捐了6000塊錢。

王婭資助了一名甘肅的孩子,從高一讀到了高三。6000塊錢雖然不多,但是像王婭這樣的普通退休女工作為資助者,在基金會裡卻並不多見。2017年2月,《朗讀者》欄目為趙家和教授製作節目時,陳章武本想邀請王婭上台,她卻選擇了拒絕,在節目錄製結束之後,王婭還給陳章武發來了這樣的郵件:「我不過是捐了幾千塊錢,無法跟你們比,我幸虧沒有同意出鏡,要不然真是羞愧死了」。

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理事長 陳章武:原因是說她自己做的太少,別人做得都比她多,而我希望她出鏡,就是因為她是個非常普通、非常平凡的退休女工。

總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想要幫助更多的學生,就在今年6月,王婭查出癌症,正需要錢的時候,卻依舊捐出了三萬塊錢,資助了另外五個甘肅孩子高中三年的學費。孩子們後來知道了王婭的病情,給王婭寫信問候,一些孩子還想來天津看看她。

孩子們想來看王婭的願望被她拒絕了,而受到興華基金會資助考到天津上大學的孩子們,卻會時不時的來到王婭家,陪她說會兒話。

天津商業大學學生 張寧寧:我覺得給了我很大的影響,比如說我未來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但是當我遇到需要幫助的人的時候,我可能會想起阿姨。我雖然很普通,但是能做到的事情可能會去做。對,善良的傳遞。

除了孩子們,王婭的這份善良還傳遞給了更多的陌生人,更多的人知道了她的故事,有人為她送來了熱乎的包子,有人幫她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法,社區醫院的護士也會每天到她家幫忙打點滴。

社區醫院護士:非常敬佩這些人,就是覺得我雖然我是一個護士,但是從我內心來說,我就想來幫助她。

王婭:每個人幫助別人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我,我有錢,我可以幫助那些貧困的學子,而他有能力他來幫助我,我現在能給你送個包子就是幫助你了,這小護士也是一樣,一會打一個電話、一會打一個電話,她說我過去陪你聊聊天,她在用她的方式幫助我,真的每個人都在盡自己的能力,每個人都是善良的。

王婭是個普通人,可她對生活的理解一點也不普通。通過不斷地捐贈,王婭獲得了快樂,獲得了內心的寧靜,甚至接近了生命的真諦。算算性價比,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這一點都不虧呀。

這位普通的天津退休女工,她只是萬千國人中最普通的一個,但她卻在直面死亡的時候活出了最暖的樣子。王婭放棄的是治療,但她沒有放棄她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只不過她認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送人玫瑰」,而我們更希望王阿姨的「手有餘香」可以轉化成擊退病魔的「快樂良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