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捐贈書籍、城市秘行 校園公益知行合一培養學生責任心

新民晚報訊 (特約通訊員 袁昭宇 記者 袁瑋)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生為了高考,放棄了很多和讀書“不搭界”的活動。然而上海市第二中學高中部的同學卻有些“不一樣”,課外活動變多了:學生中不僅成立了和高考無關的“世界城市日研習社”,還開展向貧困山區孩子捐贈書籍活動,甚至在考試來臨前,還興致勃勃地用半天時間參加“城市秘行”。據組織這些活動的上海市僑愛公益發展交流服務中心的負責人介紹,接下來還將有徐匯中學等中學的學生加入到這項校園公益活動中來。

“不一樣”的舉動,折射出不一樣的理念。徐匯區教育局副局長陸軍對記者介紹說,這些活動都是基於一個思考,就是嘗試“讓學生從公益‘通道’走進社會,以知行合一方式,培育學生的責任心”。

據了解,中學階段學生的課業負擔都比較重,然而,學生對“窗外”世界的興趣和對課外活動的渴求非常旺盛。“世界城市日”公益大講堂在上海市第二中學開講的第一堂課,就引起了學生們的濃厚興趣。2個多小時的專家演講,坐滿300多名學生的大禮堂裡沒人走動,全都豎起耳朵聆聽,全場“煞煞靜”。專家演講結束後,台下的同學不僅舉手提問,20多位同學還自發組織了“世界城市日研習社”,探討城市可持續發展相關問題。據介紹,“世界城市日”是第一個誕生在上海,被聯合國命名的國際紀念日。

引導學生從公益“通道”走進社會,突出的是知行合一。城市更新是“世界城市日”的重要議題,已連續組織四期的“城市秘行”,讓學生通過實地走訪世博會博物館、上海大廈、徐匯濱江等,了解地標性建築的過去和未來,啟發學生對未來城市發展的思考。比如在走訪徐匯濱江時,學生馬上就提出了這個區域電子地圖更新慢的問題,還有同學對區域環保提出進一步的看法。

讓學生從公益“通道”走進社會,使學生在公益中體驗責任。上海僑愛公益發展交流中心負責人介紹說,今年以來開展的“多美鄉村公益行”,市二中學的學生省下零用錢,到上海書城買了666本書籍捐贈給雲南貧困山區元陽勝村中學的學生,並與那裡的學生開展同讀一本書活動。華育中學的50多名學生“六一”節期間,和雲南大山深處的貧困村阿者科村學生通過視頻連線和捐贈書籍,幫助他們建立圖書館。最近,上海開放大學昂立教育分校選派的幼教專業學生前去阿者科村,參加暑期一個月的支教實習即將啟程。學生從公益“通道”走進社會,既參與國家對貧困地區的精準扶貧,更在上海這樣大城市的孩子心中播下了愛心和社會責任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