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急救口訣 | 基礎心肺復甦與自動體外除顫器用法

基礎心肺復甦(CPR)和電擊除顫是搶救心搏驟停患者的決定性措施,是心臟停搏患者復甦的基石。而公共場所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呼聲也越來越強,但這些你真的掌握了嗎?

臨床醫生只有掌握要點,才能為患者提供高品質的復甦。但對於工作時並不經常遇到心搏驟停患者的醫務人員來說,如何克服遺忘非常重要。

北京急救中心馮庚醫生將基礎心肺復甦及 AED 除顫的相關知識用口訣的形式表達,基本容納了 CPR 及 AED 的大部分重要的知識點。口訣朗朗上口,容易記憶,希望對臨床醫務人員有所幫助。

1基礎心肺復甦簡介

救命技術 CPR,基礎復甦就是你 [1]。

心臟是 C 肺是 P,復甦用 R 來代替 [2]。
主要內容很好記,三個字母 CAB。
C 是心臟需按壓,啟動循環要持續。
A 是開放呼吸道,氣道通暢有氧氣。
B 是人工助呼吸,吹進氧氣排廢氣。
儘快實施 CAB,爭分奪秒盡全力。
直到醫生到現場,拯救生命不放棄。

註解:

1.基礎心肺復甦(CPR)是一項專門針對心搏驟停患者的徒手組合治療術,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胸部按壓迫使患者心臟泵血,重新建立有氧血液循環,通過人工呼吸給患者輸送氧氣,以避免其器官缺氧壞死,進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2. CPR 是 cardiac-pulmonary-resuscitation 的簡稱,取自上述三個英文字母的字頭,其中 C 的中文意思是心臟的,P 的意思是肺的,R 的意思是復甦。

首先患者需仰臥,側臥俯臥不方便。
臥在硬質載體上,沙發. 軟床不能沾。
如已躺在軟床上,身下要加硬木板。
軟床緩衝按壓力,復甦效果不明顯

[1]。

註解:

心臟按壓時必須讓患者躺在硬質載體上,如果躺在沙發或席夢思床墊上,按壓時由於患者身體下陷,緩衝了按壓力量,使心輸出量減少,影響復甦品質。

3心臟按壓點定位

按壓部位很重要,按錯位置有危險。
首先解開胸衣扣,然後再畫十字線。
橫線兩乳頭相連,縱線胸骨正中間。
橫縱兩線交匯處,就是心臟按壓點 [1](圖 1)。

如果乳頭位置變,按壓胸骨中下段[2]。
上下稍錯不要緊,左右位置不能偏[3]。
如果左右有偏離,可能壓斷肋軟骨。
正確選擇按壓點,避免損傷保安全。

圖 1:心臟按壓點定位

註解:

1. 心臟按壓點的定位是在患者兩乳頭之間畫一橫線,在胸骨正中畫一縱線,這兩線交匯處就是心臟按壓點。該定位法適用於男性和兒童,部分中老年女性的乳頭位置變化很大,故不適合該法。

2. 對乳頭位置變化很大的患者,按壓胸骨中下段的位置即可。

3. 對心臟按壓位置的要求來說,按壓部位稍偏上或偏下尚可以允許,故心肺復甦指南對心臟按壓部位的要求是「按壓部位是胸骨中下段」,並沒有非常準確的要求。但按壓時千萬不要左右偏離,一旦左或右偏離,按壓部位偏出胸骨,就可能壓在兩側的肋軟骨上,造成按壓損傷,甚至骨折。

心臟按壓

首先找好按壓點,胸骨下段按壓區。
按壓手型要注意,正確姿勢掌翹起(圖 1)。
雙手重疊指相扣,僅以掌跟觸胸壁(圖 2)。
以髖關節做支點,以上半身做力臂。
以雙上肢做活塞,雙肘伸直不彎曲(圖 3)。

利用上身的體重,垂直向下施壓力。

按壓頻率是多少?每分上下一百一 [1]。
成人下陷 5 至 6,兒童下陷 3 厘米。
若為出生小嬰兒,前後徑的三分之一 [2]。
按壓深度和頻率,都是關鍵別大意。

循序漸進柔施壓,老人女性尤注意![3]
兩分鐘後需換人,否則影響按壓力 [4]。
按壓之後要放鬆,充分恢復原胸壁。
如果胸壁不復原,血液無法回心裡 [5]。
回心血量若不夠,心輸出量更別提。
復甦品質打折扣,患者生還就不易。
持續按壓最關鍵,切勿停頓人不理。
所有復甦要點中,持續按壓數第一 [6]。

只有一名搶救者,三十下後要呼吸 [7]。
三十比二要記住,如此反覆要持續。
如有 2 名搶救者,十五比二別忘記 [8]。
性命關天需謹慎,拯救生命價無比!

圖 1:按壓手型


圖 2:按壓時僅掌跟接觸患者胸壁

圖 3:正確的按壓姿勢

註解:

1.2015AHA CPR&ECC 指南更新:心臟按壓頻率為 100~120 次 /min。

2. 嬰幼兒心臟按壓時,使其胸廓下陷幅度為胸腔前後徑的 1/3 。

3. 老人和女性的胸壁順應性差,按壓時不能通過及時變形化解按壓力,故容易造成按壓損傷,如肋骨骨折等。故對這類患者按壓時必須由淺至深,循序漸進地增加按壓深度。

4. 心肺復甦指南指出:心臟按壓 2 分鐘後,按壓者的體力已經難以維持高品質按壓,故此時應換人操作。

5. 有時急救者的手臂在按壓放鬆期間往往倚靠在患者胸壁上,使其不能充分復原,這樣會影響回心血量,進而影響心輸出量,致使復甦失敗。

6. 沒有按壓,就沒有血液循環,就沒有患者的生還。故持續按壓是所有復甦的關鍵因素中最重要的。因此急救者應儘可能減少按壓的中斷。

7. 現場如果只有 1 名急救者時要實施心臟按壓 30 次,再做人工呼吸 2 次,如此反覆。

8. 現場如果有 2 名急救者,應 1 人實施 15 次心臟按壓,另一人實施 2 次人工呼吸,如此反覆。雙人十五比二是有依據的,可參閱 2015 年 CPR 指南更新第10 頁表格。

5心肺復甦為何要開放呼吸道?

心搏驟停一發生,大腦缺氧失功能。
全身組織失支配,上上下下極放鬆。
重力作用咽部墜 [1],堵塞氣道無暢通(圖 1)。
生命需要氧供應,氣道不通怎能行?
心搏驟停氣道阻,有氧循環方救命 [2]。
無氧復甦徒無用,開放氣道勢必行。

圖 1:咽部組織下墜,堵塞了呼吸道

註解:

1. 心搏驟停發生後,由於全身各個組織失去了神經支配,立即處於極度鬆弛狀態,此時咽部組織也是如此。如果患者是仰臥位,在地球吸引力的作用下,咽部組織勢必下墜堵塞呼吸道。

2. 正確的基礎心肺復甦(CPR)必須是啟動有氧血液循環,如果啟動的是無氧血液循環(運行的血壓中缺乏氧氣),就無法拯救患者生命。

6開放呼吸道

開放氣道勢在必行,有氧循環方能救命。
如果忽略氣道開放,心肺復甦難以成功。
先讓患者成仰臥位,口腔異物還要除凈。
可以選擇仰頭提頦,這個方法最常應用。
一手下壓患者前額,一手提起下頦正中(圖 1)。
頦耳連線 90 度角,鼻孔朝天最為適中 [1]。

如果懷疑頸部受傷,上述方法不能使用。
可用改良推頜方法,保護頸椎此法可行。
雙手回拉下頜根部,同時拇指向前推頂 [2]。
患者頭部需要固定,頸部位置盡量不動。(圖 2)
如果現場只有一人,墊高患者肩部水準 [3](圖 3)。
盡量使其頭部後仰,確保空氣進出暢通。


圖 1:開放呼吸道的仰頭提頦法


圖 3:開放呼吸道的改良推頜法


圖 3:開放呼吸道的墊肩法

註解:

1. 開放呼吸道的仰頭提頦法:搶救者一手置於患者前額並向下加壓使其頭部後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於患者下巴的凹陷中將下頦向前、上抬起,使患者下頦經耳垂連線與地面呈 90 度。

2. 改良推頜法適用於可疑頸部損傷的患者。其方法是操作者位於患者頭頂部,雙手分別置於患者兩側下頜,拇指前推患者下頜前部,其餘四指回拉患者下頜根部。操作時應盡量保持患者頸部不動。

3. 在現場只有一個急救人員的情況下,可以將患者肩部墊高,將枕頭等物品置於仰臥患者的雙肩下,重力作用可使患者頭部後仰(頭部與軀乾的交角應小於 120°),拉直下墜的舌咽部肌肉,起到了開放呼吸道的作用。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很重要,要為患者送氧氣。
口對口,口對鼻,口對口鼻都有益 [1]。
解開衣扣除壓力,捏鼻將下頜抬起。
俯身低頭口對口,兩口銜接要緊密 [2]。

然後輕輕向裡吹,邊吹邊看胸隆起(圖 1)。
吹後放鬆口和鼻,胸廓下陷排廢氣。
連吹兩口為一組,每分 10 次要牢記 [3]。
吹完兩次去按壓,如此循環不停息 [4]。

平緩吹氣忌猛力,兒童尤其要注意。
胸廓微隆較合適,明顯隆起有問題 [5]。
如果吹氣阻力大,說明氣道還關閉。
立即清理呼吸道,調整體位去阻力 [6]。


圖 1:口對口人工呼吸

註解:

1. 人工呼吸有三種形式,即口對口人工呼吸(搶救者的口對患者的口吹氣)、口對鼻(搶救者的口對患者的鼻子吹氣)和口對口鼻(搶救者同時對患者的口和鼻吹氣,適用於嬰幼兒患者)。

2. 急救者要使自己的嘴與患者的嘴緊密銜接,這樣才能避免吹氣時的空氣泄露,影響呼吸效果。

3. 人工呼吸每次吹 2 口氣為一組,吹氣頻率為每分鐘 10~12 次。

4. 吹氣 2 次完畢後立即實施心臟按壓,然後再吹氣 2 次,如此反覆操作,直到專業急救人員到來。

5. 吹氣時切勿用力過猛或吹氣量過大,一般看到患者胸壁略微隆起即可。如果看到患者胸壁明顯隆起,說明吹氣量大了,對復甦不利。過度通氣的害處有三點:

①通氣量越大可造成患者胸腔內壓越高,而而胸腔內壓與冠狀動脈灌注壓和心輸出量呈反比關係,及胸腔內壓越高,冠狀動脈的灌注越少,同時心輸出量越少。

②通氣量越大,越容易造成胃內容物返流(胃內容物進入氣管)。

③吹氣時如果用力過大、過猛,容易造成肺泡撕裂,肺毛細血管損傷。故人工呼吸時一定要避免過度通氣。

6. 有時吹氣時感到阻力很大,說明患者的呼吸道沒有充分開放,此時應調整患者體位。

8AED 和電擊除顫

神奇匣子 AED[1](圖 1),公共場所備萬一。
除顫早了效果好,晚了隻怕來不及 [3]。
首先貼好電極片,不要混淆正負極。
正在右上負左下 [4](圖 2),稍微施壓貼緊密 [5]。


貼好電極就開機,機器自動來分析 [6]。
發現室顫即報警,旁人遠離避電擊。
按下放電紅按鈕,雜亂心電全除去 [7]。
放電之後要按壓 [8],遵循指南勿忘記。


圖 1:AED

圖 2:電極片正負極的位置

註解:

1.AED 是體外自動除顫器的英文縮寫,專門用於非專業急救人員治療室顫患者。

2. 電擊除顫是治療室顫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而 AED 就是除顫器。

3. 室顫發生後,電擊除顫每晚 1 分鐘,復甦成功率下降 7%~10%。

4.ADE 電極板分正極和負極兩片。放電時電流從正極進入患者體內,從負極回到 AED 中,構成迴路。貼電極板時正極貼在患者右側鎖骨下,負極帖在患者左側乳頭外下方,千萬不要貼反。

5. 貼電極片時必須在局部有足夠的壓力,確保電極片和皮膚之間接觸緊密,如果接觸不良,放電時將產生皮膚局部高電阻,造成高溫灼傷患者皮膚。

6.AED 有自動分析功能,如患者是室顫,則立即報警。

7.AED 釋放的高頻電流,在瞬間將患者所有的心電活動同時消除,此時自律性最高的竇房結將首先發放電衝動,重新控制患者的心臟搏動。

8. 心肺復甦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除顫後無論患者是何種心律,都應立即為其實施 2 分鐘(5 個循環)的心臟按壓。

本文作者為北京急救中心馮庚主任醫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